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具备社会学集群行为的特点,实质上是一种利用网络来实施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以及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与一般的集群行为一样,在众多人参与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中参与人理性程度低、有着相对剥夺感,行为匿名性、社会控制力不足亦加剧此类行为的发生。治理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必须改变匿名性、推行实名制,追究行为人责任,并加强对网络空间的言论监管,以制止网络从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我们在享受其带来的有利影响的同时,部分网民戾气傍身,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层见迭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对此类行为进行规制已经刻不容缓.由此,有必要顺应时代趋势,以积极刑法观为立法基础,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刑法规制,通过完善网络语言暴力立法、对未成年人群体施以特殊保护、细化办案流程等措施,从立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监督这一新型舆论监督形式的出现,对我国的民主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近几年一些网络舆论以"暴力"的形式呈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网络身份的匿名性、网络议程设置的随意性和网络把关人的失职、部分网民对传统主流媒体缺乏基本信任等是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网络舆论暴力的现实存在,反映了目前我国网络道德与法治建设的相对滞后.应对网络舆论暴力可以从道德规范、法律约束和网络技术等方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术界习用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带有否定和负面的内涵,且概念界定不清晰,宜用"网络集群事件"概念所取代。西方集群行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可将它们作为我国网络集群事件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网络集群事件的基本要素,可构建由网络集群、网络集群行为、网络传播和应对策略等构成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集群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群行为,又称作"集体行动"或"集合行为","群体性事件",国内外关于集群行为的研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为了研究方便,使用"集群行为"这一统摄性的名词囊括上述各个概念为"标签"的文献,从集群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的理性和非理性之辨到集群行为逻辑研究以及当前中国集群行为的研究这三个方面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6.
危机事件往往引起网络集群行为。网络集群行为是一种网络舆论现象,网络媒介属性使其与现实集群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社会转型时期矛盾聚集是其发展的根源,社会环境、群体心理、信息认知、网络特性和媒介影响网络集群行为。调控网络集群行为的措施有: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网站自律、网络立法、网络监管、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建立分析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集群行为具有偶发性、失控性等特点;具有模仿、感染等心理特征。大学生集群行为发展有四个阶段酝酿、兴起、爆发、平息。控制集群行为可通过认知矫正、情绪转化、示范效应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警察暴力行为通常被称为"警察防卫",理论界对其主要存在正当防卫说、特殊防卫说和职权行为说三种观点。警察暴力与警察防卫在内涵和外延上是有所区分的,有必要重新定义警察防卫的概念。警察暴力行为可分为防卫型暴力行为、控制型暴力行为和制止型暴力行为。在不同情形下,警察暴力行为具有不同的性质:警察在自身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采取的暴力行为具有《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性质;警察依法以控制相对人为目的而实施的暴力行为具有职权行为的性质;警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法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而采取的暴力行为具有正当防卫与职权行为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9.
网络暴力事件近几年来屡屡发生,对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现实社会构成了强烈冲击,已引起了社会民众、专家学者的广泛专注。本文拟从网络暴力现象问题的提出入手,试对网络暴力的概念内涵予以界定,分析其产生的起因并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调查访谈材料为基础,结合社会认知与群体动力相关理论,以时间进程为主线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的集群行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探讨群体活动进程中群体角色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集群行为既有一般集群行为的特点,又具有高度集中、易被诱发、易被引导的年龄特征。宏观微观环境因素、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诱导事件的直接诱因、互联网和新媒体等行为动员手段,综合形成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发生发展机制。建构高权威的校园媒体、发挥舆论领袖作用、加强预防预警和应对等,是引导大学生理性集群、避免消极演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上集群行为是在网络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利益诉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涌现出的一种新的集群行为模式,它具有动机单纯、行为较少暴力性、情绪非理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具有从众、模仿、感染、情绪化等心理特征.引导和控制大学生网上集群行为可通过文化引领、情绪转化、道德感化和榜样示范等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集群网络的成熟度影响着集群的创新能力,集群的创新能力又决定着集群的升级速度。从促进网络成熟度的角度出发对集群进行治理就能有效地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结合我国集群发展的现状,我国应建立集群内行为主体的准入机制,创造鼓励创新和促进信任的集群文化环境,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营造有利于集群升级的制度环境,从而促进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集群行为)中从众行为的模式类型和表现形式,分析了群体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人因素等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了集群行为背后寻找行为参照、偏离恐惧、人际适应等社会心理动机.分析了网络从众行为(羊群效应)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提出了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从众行为的教育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作为“第四媒体”上使用的语言, 与日常用语有不同的类型与特点。这种语言带来的影响与冲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为此对网络语言要进行很好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集群是产业成长中的一种市场现象。产业集群的网络成长性与信息网络经济具有高度拟合性。以网络经济为视角探讨分析产业集群,并对促进产业集群良性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培育的政府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属性,它提供了不同行为主体互动的平台,降低了成员组织间的交易成本,加快了知识扩散和学习速度.在集群网络化创新过程中,政府作用体现为提供公共服务和高效的制度框架.基于网络视角的理论分析,探讨了政府的在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机制,指出了我国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共同犯罪理论中,教唆犯属性之论争一直难有定论,从属性、独立性、二重性学说各持己见,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阐释教唆犯罪.近年来,理论上通过对教唆行为本质属性的探讨将教唆犯属性之研究推向了更深的层次,力图通过对教唆行为的定性来界定教唆犯的属性.在共同犯罪视野下,基于犯罪行为阶段、法益侵害以及与个体犯罪之比较,教唆行为的本质应当是意识行为,从属性则是教唆犯的当然属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国网络语言相继而出,人口只有八千万、国土面积仅有33万平方公皇的越南,也借着其加入东盟、世界贸易组织这股东风,迅速与国际接轨,随之也派生出了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网络语言。本文以相关网站为语料来源,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和探究越南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值得深思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敲诈勒索是生活中常见的犯罪行为,可通过多种行为方式实施,但我国刑法对该罪的规定却较为简要,因此理论和实务界对该问题看法不一.对该罪手段行为进行教义学分析,重新界定胁迫的含义,区分消费者正常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犯罪,明确暴力可以作为敲诈勒索的手段行为,其与抢劫罪的暴力唯一的区分标准为暴力行为是否达到压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