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婚姻法中区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是以该婚姻是违反的公益性结婚要件还是私益性结婚要件为其标准。将因胁迫而缔结的婚姻列入可撤销婚范围的规定不妥。胁迫婚严重违反了公益性结婚要件,不应纳入以违反私益性结婚要件为特征的可撤销婚范围。将胁迫婚定为可撤销婚不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并给拐卖妇女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建议我国将因胁迫缔结的婚姻列入无效婚姻范围,无效婚姻制采用单轨式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2.
建立我国无效婚姻宣告制度白洁*无效婚姻,即违反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无效婚姻制度,是规定无效婚姻的构成原因、认定、宣告程序及法律后果,调整无效婚姻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它是一国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效婚...  相似文献   

3.
婚姻无效制度是我国婚姻法的重要制度。婚姻无效是指男女两方以终身共同生活为目的而成立的婚姻 ,因违反法律规定的婚姻生效的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婚姻被宣告无效后夫妻财产及双方对第三人的债权与债务的判定和处理 ,以及婚姻无效的补救 ,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4.
婚姻无效,亦称无效婚姻,是对有违反法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的不合法婚姻而言。应当指出:无效婚姻并不是婚姻的一个单独种类,它只是婚姻立法和婚姻法学中用来说明借婚姻之名而违法结合的一个特定概念。在中外婚姻立法中,对于欠缺法定要件的违法婚姻,各国法律一般均有婚姻无效的规定,以便自始否认或将来废其婚姻关系。如:1971年英国《婚姻无效法》规定:双方当  相似文献   

5.
无效婚姻是指违反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其形成原因有四种 ,认定时不宜“一刀切”。无效婚姻的认定程序 ,应采宣告无效制度。无效婚姻自始无效 ,但作为我国婚姻法上的一项新制度 ,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导致的合同纠纷数量在民商事案件审理当中占据较大部分,认定合同有效与否是解决此类合同纠纷的关键,但由于《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比较模糊,也存在不少问题,因而导致实践中出现理解难、认定难、适用难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开新。首先,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的两个成立要件为视角,对《合同法》中的现有的规定进行深入的解读;其次,对现有的法律规定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述;最后,结合现有的问题及相关个人研究,本文提出建立一个以"违反公序良俗"为核心标准,佐以"双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全新、多元化的判断合同无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次婚姻法均没有关于事实婚姻的规定。实践中,非依婚姻登记而成立的婚姻普遍存在,并不断引发纠纷。法律的空白和司法解释的不确定性,使事实婚姻问题难以得到合理解决,难以为当事人提供适度的人文关怀,不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发展。我国婚姻法应该首先改革我国的结婚形式要件,缩小事实婚姻的范围。其次将欠缺婚姻成立形式要件的事实婚姻明确定性为无效婚姻,用无效婚姻制度平衡各项法益。  相似文献   

8.
违法婚姻是当前我国婚姻家庭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违法婚姻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与泛滥,长期以来成为困挠我国社会的一个症结,它损害了我国婚姻法的严肃性,并给当事人和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有效地防治违法婚姻,是当前我国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试就违法婚姻产生的原及对策,作一些初浅的探讨。一、违法婚姻的现状及危害违法婚姻是指不符合法定结婚要件的男女两性类似的夫妻关系的结合。根据当事人违反结婚要件的不同,目前我国的违法婚姻可分类为:1.办理了结婚登记的违法婚,可分为两种:(1)欠缺了结婚实质要件的早婚、包办买卖婚、重婚…  相似文献   

9.
婚姻行为是身份行为、要式行为,具有伦理性、意思自治限定性、确定性等特点。"关系契约"理论更进一步揭示了婚姻行为与财产行为之间的明显差异。但是,通过细致对比,这些差异原则上不应成为区分处理通谋虚伪婚姻行为与通谋虚伪的其他法律行为的理由。在价值判断上,通谋虚伪结婚中双方欠缺缔结婚姻的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没有形成婚姻关系的自由意思,原则上不应承认其效力。婚姻家庭法领域应当重视保护家庭秩序的稳定。如果通谋虚伪婚姻双方已经婚内同居或者生育子女,应当认定婚姻有效。通谋虚伪婚姻与《民法典》第1051条规定的无效事由存在不同,应当在构成要件、法律效果和宣告程序上,作出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10.
夫妻之间基于自身真实意思而互相签订的忠诚协议,其法律效力存在有效说和无效说,但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认为忠诚协议无效或有效。夫妻忠诚协议应当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特殊之处在于生效要件为婚姻关系之成立。夫妻忠诚协议的司法适用,应遵守如下规则,即忠诚协议条款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法律条文不明确时以伦理道德为准绳,忠诚协议约定不明确的内容视为未约定,忠诚协议约定的赔偿数额不能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