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法律实证主义是现代法律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包含的实在法理论、法律体系理论与法律效力理论对法制建设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对法律实证主义哲学包含的理念缺乏关注,导致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问题上出现诸多弊端,如:诉求抽象人权过多,关注宪法基本权不够;关注法律原则或法律理念过多,关注法律规则和法律技术不够;关注规则设置过多,而关注规则效力不够。当前刑诉法修改在即,关注法律实证主义之于法制构建的理论贡献已成为刑诉法学人亟需面对的又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辩护权视角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刑事辩护律师的视角来看,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在辩护制度方面,应从辩护权的一般规定、辩护人的职责、侦查阶段律师的地位、律师会见、阅卷、调查取证、强制措施中的辩护、非法证据排除中的辩护、听取辩护律师意见、辩护律师的豁免权、辩护律师的请求权、指定辩护、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辩护、辩护权的救济等方面予以修改、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如何设计法典的框架结构是制定和修改刑事诉讼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各国刑事诉讼法典在框架结构上既有其传统模式,又呈现出许多共同特征。我国再修改刑事诉讼法典的框架设计应该既借鉴域外的共同做法,又要符合我国国情及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4.
在本次修正刑事诉讼法过程中,我国实务部门有些学者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犯罪率急剧上升为由反对强化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机能。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犯罪率确实大幅增长,但根据联合国以及我国的相关统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犯罪率、犯罪增长速度、严重暴力性犯罪占全部刑事案件的比率等都不高,甚至相当低,因而以此为由反对强化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机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发展,现行刑事诉讼法又出现了一些亟待修改的问题。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过程中要坚持理性的要求,具体而言包括:以斗争哲学为指导转向以和谐哲学为指导;国家本位转向国家、社会与个人本位并重;一元化价值观转向多元化价值观;权力治人转向权利保障;有罪推定转向无罪推定;口供本位转向物证本位;客观真实转向法律真实;重实体轻程序转向两者并重最终转向程序本位;高压从重转向宽严相济;国内优位转向国际优位。  相似文献   

6.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 ,迫切要求刑事诉讼中进一步加强人权保障。刑事诉讼法之再修改 ,应当完善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 ,确保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并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参照 ,完善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对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就刑事诉讼基本原则而言,应修改完善的有:增加人权保障原则;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确立刑事程序法定原则;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完善辩护原则;废除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增加国际法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8.
法治社会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刑事司法更文明、人道、民主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目的,尤其是无罪推定原则因其为国际刑事司法最低标准之一而成为诸多国际公约与法律文件所规定的原则,而这些公约与国际法律文件中,有不少是我国已加入或即将加入的,根据国际条约必须信守的原则,我国没有理由拒绝无罪推定原则。我们应当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确立完整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9.
要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达到正当、科学的水准,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要注意与时俱进,吃透国情,修改要有针对性;司法改革,成效显著,改革的成果要进法典;区别对待,宽严相济,程序的设计要落到实处;放眼世界,遵循规律,修改的内容要正当、科学。  相似文献   

10.
从近年来发生的若干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公案中,可以透视出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鉴定意见的公信力不足,当事人在鉴定中缺乏知情权和启动权,公安司法机关不愿意鉴定人出庭等问题困扰着我国鉴定制度的完善。应以正当法律原则为指导,完善作为科学证据的鉴定意见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若干具体条文从语法、逻辑、词汇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存在的语言不规范问题,并指出了优化立法语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控辨平衡不但需要程序法的保障,而且需要实体法的保障。与两大法系犯罪构成模式与控辩平衡的契合性相比,我国的犯罪构成模式与控辩平衡之间具有一定的张力。犯罪构成模式的改造必须与我国转型后的刑事诉讼模式对控辩平衡的强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评法律实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实证主义是西方一种源远流长、影响深广的法理学学说。当代政治哲学家、法理学家哈耶克、德沃金对法律实证主义、尤其是对凯尔森和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观点进行了严厉地批判。在中国,虽然法律实证主义没有正式存在和流传,但类似的观点却广有影响。为了把中国建成现代化的法治国,应当借鉴、学习先进法治国的经验,肃清法律实证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法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既要重视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也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刑事诉讼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影视资料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学界关于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关系问题的争论历久不衰。在刑事法领域,实体正义乃是刑罚的理想实现,程序正义则是使被追诉者的基本权利获得保障。实体正义的实质是一种分配的正义,因而需要对分配者进行制约。程序正义的第一法则是其可参与性,亦即实体正义的实现应当是个人意志参与诉讼的结果。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实现的最高状态是“和谐正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三大诉讼法中,法律监督的词义各有不同。在民事诉讼中,法律监督主要指再审监督,至于对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的法律监督是否属于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学者们的看法各有不一;在行政诉讼中,法律监督实质上就是再审监督;而在刑事诉讼中,法律监督则深具理解上的多样性。在法律监督词义多样性的背后,实质上是法学未能成功地提供完整的法律监督概念这一问题。如果法学能够向立法提供完整而成熟的法律监督概念,则不但可以为法律监督法的制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为中国的检察制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环境刑法法益的角度谈环境刑法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刑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法益,而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只注重对环境犯罪侵害人身、财产法益的保护。在绿色文明时代,我国环境刑事立法应确认环境法益在环境犯罪所侵犯的刑法法益中的主导性地位,树立环境刑法法益在整个环境刑事立法上的指导形象。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第53条对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构建,立法论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实现刑事证明标准,首先要明确刑事证明标准应该以法律真实说为理论基础;其次,证明标准就是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最后,关于具体适用问题,一方面需要强调《刑事诉讼法》第53条的适用范围并不是指所有的案件事实与量刑事实,而是指定罪事实和从重处罚事实。另一方面则要强调排除合理怀疑旨在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还未完全建立,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排除合理怀疑的外部和内部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