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冒商标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属于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新刑法第213、214、215条对其作了具体规定。近年来,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伪劣商品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不但严重损害企业声誉,侵害消费者权益,而且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因此加强对该案件侦查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分析该案件特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应如何做好对该案的初查、立案、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去除其使用在商品上的注册商标或者将商品上的注册商标更换为其他商标,并销售这些商品的行为。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比其他商标侵权行为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用民商事法律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力度有所不够,但我国刑法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缺乏规定。有必要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进行刑法规制,以充分保护商标法益和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立法禁止商标反向假冒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他人商品(服务)上的商标、商号(姓名)抹去,偷换上自己的商标、商号(姓名),然后予以出售,构成对他人商标、商号(姓名)的反向假冒,属于严重的侵权行为,甚至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反向假冒行为同正向假冒行为相比,因其侵权动机更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公然性,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有过之而无不及,故完全有必要用法律对其加以制裁。因此,多数国家的立法都将其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有些国家的立法甚至将其直接规定为犯罪。我国《商标法》和《刑法》对此尚无规定,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第1款只禁止对商品的厂家、产地等作“虚假宣传”,并不禁止不作宣传而径行出售反向假冒商标的商品,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因此,应修改我国的《商标法》和《刑法》,增加对商标反向假冒的禁止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出现的反向假冒注册商标行为,对我国商标权的刑法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反向假冒注册商标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行为方式不同,无法以假冒注册商标罪认定,但这种行为本身又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也不能适应我国在加入WTO后法律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因此,将反向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犯罪化已是形势所必需。  相似文献   

5.
再析商标反向假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标反向假冒 ,是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对于商标反向假冒之侵权 ,只有通过分析商标的功能与价值、揭示商标内含的知识产权因素 ,才能得以明晰。国外在禁止商标反向假冒之立法实践上 ,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两大法律模板的运用演变成三种模式。我国有关立法 ,缺乏禁止商标反向假冒之明确规定 ,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 ,在《商标法》中补充这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界对商标反向假冒这一"舶来品"的研究始于1994年,由发生在北京的"枫叶"诉"鳄鱼"案所引起。由于该案在当时有着法律适用上的尴尬,故判决一出,便立即引起了知识产权界的关注。由此形成了以郑成思先生和刘春田教授为代表"侵权行为说"、"不正当竞争行为说"等,学者们主要围绕在反向假冒行为中该行为的性质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等展开争论,至2001年新《商标法》的修订,这场浩大的辩论才告一段落,此后仍有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绑架人质案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在绑架的对象、绑匪成员的构成、绑匪与人质的内在关系、绑匪与人质家属联系的方式等方面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对此,必须坚持"内紧外松,慎密处警"及"突出重心、多管齐下"的原则,以有效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8.
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假冒集体商标行为入刑的刑事案例,从中分析可以证明其具有现实的合理性。从教义学视角考察,集体商标是注册商标的重要构成部分,假冒集体商标同样侵犯“同一种商品、服务”的利益,具有行为规范违反性及法益侵害性。假冒集体商标的行为主体包括单位和自然人,并存在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的罪过状态。因此,假冒集体商标行为应当成为《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打击对象。  相似文献   

9.
论对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法律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指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的商标 ,将该商标作为自己的商品再次出售的行为。各国法律中 ,反向假冒均受到法律禁止和制裁。我国在 2 0 0 1年 10月 2 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中作出规定 ,但并不完善 ,应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均作出相应规定 ,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法条竞合的交叉关系反映了相互竞合的法条之间总体上并不重合,而只在相互竞合的个别要件上相互交叉。对交叉的部分,两个法条均能适用,就形成了适法上的两可选择。只有重罪吸收轻罪,才能使法律评价更具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主流以及官方正式表态中,始终坚持案件不分大小,都应一体对待并开展侦查,但受制于侦查资源以及其他现实因素的制约,案件侦查必然会出现选择性。案件是否侦查以及侦查介入程度的取舍,关系到个案被害人和社会公众以及作案人等利益关联方的切身利益,侦查机关应以公正为基本要求,确立案件选择的基本标准,以案件自身的特征以及侦查价值为主要决定要素。在可能的情形下,侦查机关应对所有已立案的案件开展初步调查,并以对调查结果的评估结论作为是否实施后续侦查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绑架勒赎案件增多,危害日益严重.此类案件具有案犯遗留的痕迹物证较为特殊,作案动机复杂,反侦查意识和能力较强,作案方式多样等特点.必须针对这些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打击.  相似文献   

13.
自有犯罪侦查以来,侦查思维就是制约侦查破案的重要因素。在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中,侦查员只有建立科学的侦查思维,明确思路,才能顺利、高效地侦破案件。科学的侦查思维是:首先,要从总体上对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其次,明确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总体思路,使侦查工作一环推进一环,促进迅速破案。此外,根据经济犯罪案件的特点,必须将调查取证、控制犯罪嫌疑入、追缴赃款赃物作为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制约了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施.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严重的不和谐因素。该犯罪具有涉案金额巨大、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特点。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侦查也应采用相应的侦查对策和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绑架勒索案件在犯罪主体、预谋策划、犯罪的智能化,以及选择对象等方面有着较其他类型案件所不同的特点。侦破绑架勒索案件可采取认真分析案情、争取受害人家属的配合、运用多种侦查措施和科技手段等方法,并要坚持确保人质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和严守秘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手机、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电信诈骗犯罪呈持续高发态势,给人民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当前,电信诈骗案件呈现出犯罪集团化、作案手段更趋隐蔽化等新趋势,公安机关打击中存在定性难、取证难、追逃难、追缴涉案资金难等侦查难点。  相似文献   

17.
从性质上看,反向假冒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从商标权的角度看,也构成商标侵权.比较相关立法,我国应着重适用商标法,以规制反向假冒行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商标法:应对"投入市场"进行扩张解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对隐性反向假冒补充立法.  相似文献   

18.
绑架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案件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在绑架案件侦查中应该以确保人质生命安全为前提,一方面要积极寻找被绑架者下落,男一方面要及时确定作案人。侦查机关应当做好出警和前期处置工作,确定合理的侦查范围和侦查途径,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解救被绑架者。  相似文献   

19.
普通居民楼盗窃案件是一种常见的刑事案件,发案率高,危害面大,群众反映强烈。本文针对这一类典型案件,认真分析案件特点,研究发案规律,从刑侦工作各个环节入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有一定针对性的侦查对策,希望可以为打击普通居民楼盗窃案件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贩卖毒品案件呈现下列特点:境内外贩毒分子相互勾结,集团化趋势明显;贩毒手段更加现代化、智能化;贩毒手法、方式不断翻新;武装贩毒突出,对抗性加剧;零星贩毒日益增多。针对这些特点,应采取的侦查对策是做好情报工作,多渠道收集贩毒案件的情报信息;掌握贩卖毒品案件的侦查途径;从堵卡设伏入手,查获贩毒案件;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进行侦查;加大对零星贩毒的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