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并且城市规模和人口分布较为均衡。从台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产业发展是台湾地区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主要支撑力量,科学的城市规划、较为合理的土地开发制度、人口分散化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是台湾地区城市化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从1952年的47.6%提高至2010年的87.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不存在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现象,2010年,全球平均城市化率50.9%,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空间结构问题凸显.本文在京津冀城市群的视角下验证了区域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之间的相关性及人口重心转移的滞后性,并运用洛伦茨曲线对北京市人口空间均衡度和集中度进行测量,探讨了其全局和局部的人口空间关联模式,即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加剧,流动人口强聚集圈层、弱聚集圈层、中间过渡圈层的分布特征明显.最后,结合东京都市圈和多伦多大都市区人口空间模式的历史演变,提出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倒U型"向"M型"双峰曲线转变的特点,明确了30公里圈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口结构是指一个地域范围内,一定时间范围内,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其主要分为性别结构、年龄结构。通过对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天全县的数据分析表明;近年来控制生育率等计划生育政策对天全县的家庭结构影响明显,人口老龄化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流动的比例在变大,县域常住人口绝对数量减少,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凸显,流动人口增加,农村劳动力缺失,性别比例由不合理到合理。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何以成为国家治理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0,(1):120-129
城市化达到较高阶段以后城市群出现,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单元。国家治理单元是国家在空间尺度上采用的治理工具,具有功能、权力、边界三要素,且分为实体性治理单元和虚体性治理单元;具体包括政治和行政类治理单元、经济和生态保护类治理单元、功能性治理单元等。城市群是一种虚体性治理单元,具有"软"边界、无强制权力、复合功能的特点。城市群体现了一种"协同发展"的新理念,综合了大都市与区域的优点,内部合作方式灵活。城市群作为国家治理单元回应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城乡治理思路的调整,部分取代了区域治理单元;中国城市群种类多样性使其成为可用的国家治理工具。城市群作为国家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需求不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北京市1995~2000年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以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分析,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新思路,探讨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必将影响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  相似文献   

6.
以首都圈人口普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和有关文献为依据,以地级市作为研究的空间尺度,分析首都圈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动、静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是流动人口集中分布的重要区域,该区域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整体上极度不均衡,集聚特征明显.2000年到2015年间首都圈流动人口增长迅速,近几年增速减缓,但向京、津集聚态势没变.北京市流动人口年轻化特征最明显,天津市、河北省老龄流动人口相对较多.首都圈13个市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总体不高,空间差异不明显.以上表明,虽然整个区域人口调控效果逐渐显现,但首都圈流动人口持续并继续向核心地区集聚的趋势,使得今后人口调控任务仍然艰巨.另外流动人口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说明人口流动会加重津、冀的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的专业化技能还比较低,提高素质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主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柳钦 《学理论》2008,(18):20-24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形成与扩张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和完善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今后,我们有必要确立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到1998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城市化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1998年完成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和中长期计划总报告》,将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作为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基本动力源。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快速发展,由于缺少科学规划与政策调控,或因管理不善、盲目扩大等原因,导致城市规模的膨胀和人口的猛增,产生一系列“城市病”,包括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城市边缘(城乡结合部)“溃疡”及其他问题。“城市病”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的…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大都市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捷 《学理论》2010,(20):71-73,124
随着京津冀大都市区经济的发展,人口跨流域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京津冀大都市区日益成为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三增长极。本文详细阐述了此地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运用极化一涓滴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分析了此地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趋势,最后提出了通过产业调整、转移和城乡统筹发展来合理引导人口流动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发展变化处于一种均衡合理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是动态的。具体表现为,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之间的均衡合理状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均衡合理状态。深圳市要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成为当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特征。通过对上海人口、房地产等经济社会数据分析可知,当前上海人口、居住等社会空间正呈现剧烈的演变态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未来社会空间将呈现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城市社会空间两极化、城乡结合部居住形态多元化、城市社会结构重构、城市“双城”现象凸显、弱势群体居住边缘化、城乡二元结构空间显现、城市部分社区老龄化等演变趋势。大城市社会空间演变将带来类似西方城市居住隔离、空间剥夺、阶层矛盾、公共空间漠视等负效应。在“和谐社会”等治国理念下,反思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提出城市规划公共利益职能归位、加强房地产投资的引导与控制、推进市民利益维护机制建设、推进“以人为本”的混合型和谐社区建设、制定合理的人口容量战略、制定合理的人口分布战略等新型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Bunce  Harold L.; Neal  Sue G. 《Publius》1984,14(2):7-19
Changes in the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f 627cities between 1970 and 1980 are examined using simple comparisonof means and correlational analytic techniques. Cities are groupedaccording to their type (Central city; suburb), regional location,and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decline). Major changes occurredin employment patterns, income levels, economic bases, racialcomposition, and social pathologies (crime rates)—allmeasures of urban stress. These conditions tended to clusterin certain types of cities: large, declining central citiesof the Northeast and Midwest. But population decline and regionallocation were not found to be independent determinants of urbandistress.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trends, especiallychanges in the vitality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in which acity is located. were the primary determinants.  相似文献   

13.
The authors present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urbanization in Venezuela. The impact of the oil economy on population chang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emphasized. A typology of cities based on socioeconomic function and on a demographic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centers is devised. Future trends in urbanization are also considered. (SUMMARY IN ENG)  相似文献   

14.
在人大代表选举中实行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是我国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的历史条件所要求的。在一定时期内按不同人口比例配备代表,不但反映了共和国国体的本质,而且标志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城乡人口的融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普选的过程,一定意义上是个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政策制定、调整及其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和非农业人口的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比例政策改进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5.
城市贫困的发生与城市化进程有关,也与城市权利的实现有关。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多伴随着贫困的治理,收入的差距最终将摧毁城市健康成长的物质与权利结构。中国的城市贫困隐藏在城市化的宏大叙事之中,体现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个体争取;在城市化已经完成的西方国家,城市贫困则体现为公共生活的机会丧失。从现象上看,城市贫困呈现出空间与职业的分布特征,但是劳动才是城市生活的权利起点,因此劳动权的保障应该成为城市政府的政策起点。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权利差距势必驱动人口流入沿海发达城市,从而形成单向度的权利选择,给一些城市增加了治理难度。因此,中国的城市治理还要立足区域协同发展,确保无差别的城市权利的全过程保障。  相似文献   

16.
In contrast to many other areas,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influences on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remained limited for a long time. This picture changed fundamentally in the late 1990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alled Bologna Process which has the objective of setting up a commo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So far, however, we have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development actually led to the convergence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Are national policies moving towards a common model, or are domestic reforms ra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given at the domestic level? In this article these questions are adressed with regard to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pre-communist and communist patterns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迁移流动人口区域分布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北京市1995-2000年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以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分析,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新思路.探讨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必将影响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治理研究——对上海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人口、房地产、城市规划等经济社会数据的分析可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等沿海大城市已出现了经济、社会和人口等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大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使得居住分异现象日益显现,社会公平性问题开始突出,加大城市空间资源整合日益重要。维持经济发展、社会秩序与空间匹配之间的有效平衡,需要从更高的社会经济制度层面上思考城市如何治理。因此,建立法治社会,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房地产投资的引导与控制,推进市民利益维护机制建设,制定合理的人口战略等城市空间调控政策迫切需要出台。在"和谐社会"治国理念下,城市空间治理将日益重要,因此,需通过对大量城市的实证研究,总结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机制、趋势、效应,并对比中外城市空间演化的差异,反思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构建新型的城市治理架构,并以此规范人口流动、提高城市化质量、消除城市社区隔离、规范住宅房地产发展、保障弱势群体空间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谐社会构建需要楷模,长江三角洲地区具备成为楷模的区位、基础和人文等条件和优势,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政策陆探讨。  相似文献   

20.
"Tijuana has been the most extraordinary example of the modern demographic history of the [Mexican] northern border. This article is an essay on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demographic development of this important urban center during this century. Its purpose is two fold. On the one hand, to understand Tijuana's general population change in light of a uniqu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which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a close dependence on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by the creation of several federal programs aimed [at integrating] the natural economies. On the other hand, to introduce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xico-United States border region to the non-specialist in this field." (SUMMARY IN E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