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据联合国统计分析:“世界上25个最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拥有世界上281个百万人口城市的70%”,“全世界24亿城市人口占用20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这些统计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世界将是一个城市的世界,城市化将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流。而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的城市化必然会引起世界的关注。有学者预测,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两大课题。二、城市化道路选择原因中国50年来一直是走一条在推进工业进程的同时,控制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道路。通过政府干预,试图绕过城市化,实现现代化。其结果导致我国二元…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化是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关键城市化是指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对中国经济跨世纪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1、城市化是世界潮流。联合国提供的资料表明,全球正在迅速城市化。195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9%;1995年则上升到45%;2025年将达到65%以上。在世界城市化的大潮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发达国家更快。从1950年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由4.47亿增…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初.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我国.都是城市化发展的转折点。从这一时期.世界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全球范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也是从这一时期.我国脱离了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初级阶段,进人中级阶段。城市化具有加速性。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达1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30%时,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目前正处于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就业与保障》2010,(4):56-56
联合国目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目前在纽约总部发布了《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人口司司长兹洛特尼克在发布会上说:  相似文献   

5.
李俊 《理论月刊》2012,(2):141-144
本文详细考察了我国人口流动的历史,指出建国以前的人口流动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步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以前的人口流动处于片面工业化和畸形城市化的夹缝中;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流动处于追赶工业化的城市化背景之下,其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总体来看,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人口流动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所不同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我国是不完全同步的,由此又造成人口流动规律的扭曲。  相似文献   

6.
时论集萃     
世界城市化大趋势联合国人居中心发表《世界城市状况报告》指出,近200年来,世界城市化趋势加快,目前,世界人口有一半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接近5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城市化加速的特点是: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快于发达国家,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最快。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030年的39亿。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将以2300万人口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2.人口更  相似文献   

7.
捕风捉影     
《干部人事月报》2010,(5):58-58
我国成为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联合国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8.
数据     
《时事资料手册》2010,(3):117-117,119,121,123
联合国3月2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1/4在中国。1980年,中国只有51个城市人口超过50万。1980-2010年,有185个中国城市跨过50万人口门槛。  相似文献   

9.
《天津政协公报》2003,(2):37-41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全世界有1/2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围家.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的非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导致城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 所谓城市化,就是工业和人口集中于城市,其主要标志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所显示的人口比例关系。例如,在198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美国为73%,日本为78%,这表明美、日两国出现了城市化,或者说城市化程度比较高。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必然出现城市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1.
距今115年前,全球人口中仅有13%居住在城市。时至2008年,世界一半人口为城市居民。据人口学专家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七成人口以城市作为生存的根基。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特大型城市的增多为人瞩目。按照国际通则,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为特大型城市。在1975年之际,全球的特大型城市包括东京(2660万人)、纽约市(1590万人)、上海(1140万人)、墨西哥城(1070万人),数量屈指可数。[1]而目前,全球4.5亿多人居住在28个特大型城市,占全世界城市人口12%;在特大型城市中,16个在亚洲,4个在拉丁美洲,3个在非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01,(10)
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而到了1900年,地球上已有50%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可分为3个阶段: 1760—1850年为初兴阶段。在该阶段,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的国家——英国,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6.5%。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重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全球的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与城市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人口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繁荣了城市社会经济,又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实现湖北城市化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湖北城市化研究报告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课题组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伴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  相似文献   

16.
美国城市化的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正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其进程所代表的世界城市化典型特征为我们认识城市化提 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系。美国城市化对我国的几点启示是:应该考虑中国人口超大规模的特点;在遵循市 场规律的同时强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必须遵循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空间发展规律调控城市的空间布 局;必须更加重视城市发展的质量;必须注意城乡与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以下特点: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显著的城市化进程开始较晚;城市人口的分布不平衡;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城市化进程受政治、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波动起伏较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受到计划控制和调节。作者指出,应从国情出发,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并预测2000年的中国,城市人口的适度比重是34—38%。  相似文献   

18.
备课卡片     
世界人口十大危机预测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1)世界人口将达62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2)世界上女人数目将超过男人;(3)印度和中国人口将很接近,印度人口有可能成为全球之冠;(4)到本世纪末,人类平均寿命超过60岁;(5)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人口,下世纪将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过独身生活,男女婚后只生一个孩子或不生孩子;(6)贫穷落后的国家,尤其是非洲人口的增长仍然迅速,白人在地球上的比例会日趋下降;(7)城市人口将占全球人口的一半,将有超过30亿的人聚居城市;世界最大的城市是墨西哥城,人口将超过2600万;(8)发达国家的城市由于  相似文献   

19.
《政策瞭望》2004,(6):6
一项研究显示:2003年,中国GDP对世界总贡献率为4%,而这4%的贡献,中国是以全球7%的石油、30%的原煤、27%的钢材、25%的铝材和40%的水泥等能源与自然资源的消耗构筑起来的。参与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认为,本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包括能源和自然资源超常规利用等在内的六大基本挑战,另5个挑战分别是: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化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生态环境虽局部改善但整体恶化;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 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培育。  相似文献   

20.
林坚 《北京观察》2014,(6):20-21
正大国首都效应促使北京人口、经济快速增长,土地资源保障压力持续增大。从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化规律看,人口、经济向大都市、大都市区集聚的特征非常突出。北京作为高度城市化地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快速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的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