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底、2 0 0 0年初 ,国际上相继发生了印度、阿富汗民航班机被劫事件。本文作者结合两事件的发生及处置经过 ,阐明了应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以及给我国的空防安全保卫工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民航发展迅速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正当人们憧憬着加入WTO后 ,中国民用航空市场有望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航空市场时 ,“4·15”、“5·7”空难的连续发生和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等 ,使空防安全成为当前国际民用航空的中心议题。针对严峻的民航安全生产形势 ,中国民航总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安全大检查和全面整顿 ,初步遏制了民航安全形势恶化势头 ,保证了全行业的正常运转。然而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空防安全队伍 ,确保民航安全 ,民航公安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 4月下旬 ,笔者随厅领导带领的工作组赴娄底市 ,与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娄底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一道 ,处置湖南雪峰水泥集团公司部分职工堵塞湘黔线新化县西河火车站 ,导致湘黔线铁路中断运行一个多小时的群体性治安事件(以下简称“新华西河事件”)。从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过程和处置措施分析 ,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难得的启示。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化西河事件”的发生及处置过程分析 ,并结合近两年参与处置的“涟源三甲事件”、“宁乡道林事件”、“怀化洪江事件”等重大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就当前群体性治…  相似文献   

4.
“三·二○事件”发生在广州 ,时间是 192 6年 3月2 0日 ,故得名。党史学界对这次事件的突发性及短促的经过和深刻的影响 ,已多有记述 ,本文重在运用《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对这次事件所披露的新资料 ,评述苏联共产党处置这一事件过程中发生的争执 ,以及处置方针的失误。当时 ,直接参与处置这一事件的有三个俄国人 ,他们是 :布勃诺夫 化名伊万诺夫斯基 ,亦译作依文诺夫斯基 ,联共 (布 )中央委员、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在事件发生之前一周来到广州。他是这次事件的处理决策者。古比雪夫 化…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商号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 2 0 0 1中秋节前期发生的“冠生园事件”与2 0 0 3年“金华火腿事件”,我们记忆犹新。在关注食品质量的同时 ,法学界将目光聚焦于“冠生园”与“金华”两个商号上。查阅我国现行有关商号保护的法律规定 ,不难发现我国法律对商号的保护是非常薄弱的。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 ,我国有必要完善商号的法律保护。本文对商号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份,资阳地区先后发生了两起打、砸、抢、烧群体性治安事件。省厅和资阳地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公安部的要求,全力以赴,进行了及时果断处置,平息了事态。两起事件一起发生在城区,一起发生在农村,各具典型性。这两起事件的成功处置,既锻炼了队伍,也为今后处置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行业场域中制度同形的视角分析了三鹿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文章认为,三鹿事件不是个案,就三鹿谈三鹿,很难形成对三鹿事件全面、科学的认识。文章从强制性同形、模仿性同形与规范性同形三方面论述了行业场域在三鹿事件中的地位,还原三鹿事件发生时整个行业的生态。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积累了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面对现实的挑战,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急需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化解群众认同危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原因主要有:从众心理是群体性事件中最突出的心理行为,责任分散效应强化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流瀑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培养公民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习惯,提高社会组织和机构自我管理的能力,重视科学疏导群体心理能力建设,加强社会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的实质2008年9月的《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1993年我国发生社会群体性事件0.87万件,2005年上升为8.7万件,2006年超过9万起,并一直保持上升势头。"不难理解,群体性事件并不是2008年才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数起对社会有重大影响事件如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出租车罢运事件、深圳对讲机砸人事件、东莞劳资纠纷事件的发生,却让这一年成为特殊的年份。瓮安及其它群体性事件暴露出: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关乎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形象,体现了他们的社会治理能力。我国群体性事件发展态势和中央倡导的依法治国理念,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新要求,公安工作前置便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手段。公安机关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演变的规律,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社区服务前置、建立网络派出所、提供全天候、无差别服务、以及辖区单位建立治安联控网络等措施,就能较好地将公安工作前置付诸实践,减少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适时化解相关方面的矛盾,降低事件发生或恶化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从其成因分析,利益受损、协商机制欠缺是重要诱因。社会组织在缓和社会矛盾、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不足,应有重点、有意识的进行培育,使其在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高位运行。分析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总体概况的基础上,从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两个方面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并从消解群体性事件矛盾根源、优化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角度提出了宏观和微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群体事件的目的、人员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仰型"群体事件发生的规模、造成的消极社会影响,已经越来越值得关注.要想及时有效地控制和疏导"信仰型"群体事件,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须认真研究引发"信仰型"群体事件的深层社会心理原因,以及事件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群体性事件更为形象化地呈现,本文将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液体沸腾及其发生过程与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机制做类比,通过对液体沸腾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展开对L县保路运动发生机制和逻辑过程的研究。研究发现,作为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社会过程,群体性事件是因民众情绪的长期积压与克制,在特定事件的刺激之下而瞬间产生的共振现象。群体结构、民情基础、社会情境、地域空间,以及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等构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五个逐级推进的层次,即问题的潜伏层、事件的初显层、舆情的集结层、事件的爆发和高潮层、事件的衰减平息层。本文试图以社会沸腾现象揭示群体性事件的动态演化和内在机理,以便较为形象地呈现群体情绪的传播、感染及"共振"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主要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以及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等特征,伴随着谣言扩散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表层性的特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网络舆论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微博舆论领袖的作用大、谣言的扩散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利用网络发布官方信息,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17.
虚假恐怖信息包括令公众产生恐惧和不安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生化威胁、爆炸威胁、放射威胁等类型。虚假恐怖信息具有虚假性、恐怖性以及现实可能性。社会发展不协调带来的问题、整体法律意识低,以及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是引以发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的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应从做好社会矛盾的疏导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从严惩治违法者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我国现阶段各种矛盾、各种因素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从社会、政治、经济角度探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非偶发性,以及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偶发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请愿、围堵甚至冲击党政机关等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且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以四川省为例,97年全省5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发生187起。98年1-4月中旬发生了70余起。大量的群体性事件,不仅加重了各级党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我国群体性事件从几个不同的截面进行了剖析:从科学稳定观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分别从民主政治、行为学、历史视角对群体性事件的起因、行为过程以及危害性作了探讨,从综合分析的办法入手提出了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四字”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