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芳 《青年论坛》2010,(2):33-3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成为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指导青少年懂得辩证的看待财富,建设性的创造财富,合理合法的获取财富,有节有制的利用财富,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其拥有一个和谐、自由、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正Lithuania,a country of less than 3 million people,has drawn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by playing the "Taiwan"card.Yet there was little time for Lithuania to indulge in the pleasures of basking in the global spotlight before the Baltic country bumped into stro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Chinese side.The offender here is the Lithuanian Government,which has allowed the Taiwan authorities to set up a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 under the name "Taiwan"despite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strong opposition.This is seen as a serious breach of China's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On August 10,th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announced its decision to recall China's ambassador to Lithuania and demand that the Lithuanian Government recall its ambas s ador to China.  相似文献   

3.
从格头苗族生态文化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维护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头村苗族传统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的保护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的贫困状态,对保护区的保护又产生消极影响。文章对雷公山保护区的维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思飞 《青年论坛》2011,(3):143-145
服饰是透射一个民族艺术哲学理念的重要窗口。中国传统服装美学一方面受到儒家礼教规范及伦理道德的影响,注重"美"与"善"的相似性,缺乏对人体之美的正视与研究,把服装审美创作看作传播教化、塑造人格、维护礼制的形象表征,遮蔽人体曲线,宽衣博带;另一方面在道家思想统摄式思维观照下,追求衣饰与人体在整体审美上的和谐,淡化人体特征而凸显精神气韵。西方服装美学注重"美"与"真"的共同点,求真务实地强调人体曲线,以探求表现人体的本质美为审美理想。如何承袭中国传统美学智慧,又借鉴西方服装美学求真精神,创造出中国服装独有的时代语言,是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们面临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峨昌(阿昌)与中央王朝及周边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莉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4):162-170
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通过土司制度与峨昌(阿昌)民族上层建立起政治隶属关系,峨昌(阿昌)土司倾心归附,发挥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在统一的政治前提下,中央王朝与峨昌(阿昌)土司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部分峨昌(阿昌)与内地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逐渐出现一体化趋势。异族土司统治下,受汉族、傣族等强势文化影响,峨昌(阿昌)族体进一步向着同源异流的方向发生分化,部分发展为阿昌族,其他发展为景颇族中的载瓦、喇期等支系和彝族支系莨峨人。在民间,峨昌(阿昌)与其他民族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各民族间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形成多元复合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清末关于国民意识中性别与权利之关系的问题,存在着正反两股相悖的思想潮流:一是少数男性女权主义者,尤其是个别先进女性,提出“女国民”的概念,认为女性当然具有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二是大多数人在探讨近代国民意识时,或是有意无意地忽视性别这个问题,或是贬低甚至否定女性的国民资格及其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文章认为,论者探讨清末女权思潮时,往往有片面夸大之处,因而并不能全面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更无法解释复杂历史的矛盾纠葛。其实,清末人对于女权的提倡与压制并存,双方的力量是极不成比例的,这样正反相悖的两股思想潮流,正是民初女子参政权运动得以兴起与终至失败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在服务农村建设的同时,他们也面临聘期满后出路选择的诸多困境.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就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退出机制不畅的原因,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一是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二是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政策;三是优化创业环境,促使村官扎根基层;四是加大另行择业的引导力度;五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畅通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霍桑在他的重要短篇小说<教长的黑面纱>中,通过描述胡伯牧师为掩盖其罪恶戴上黑面纱,以及教徒们对黑面纱的种种反应,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罪恶的念头、犯罪的冲动,都有不为人知的黑暗与秘密,哪怕是"圣洁的牧师",这是人性的阴暗面,是压抑与扭曲的结果.从社会历史背景、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方面对该作中人性的扭曲与阴暗的有关...  相似文献   

9.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家。他著述甚广,思想涉及政治、法律、哲学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关于他的法律思想更是其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法律思想上,陆游主张废除凌迟之刑,限制宦官养子以及严禁"妖幻邪人"和妖教。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仁政"和"忠君"观念构成了陆游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薛瑞泽  张志红 《思想战线》2000,26(2):132-136
魏晋南北朝时期寡居女性有的受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熏陶而不愿再婚,有的受先秦两汉以来寡妇再婚以及北朝少数民族婚姻开放风气的影响而再婚.由于受门阀等级内婚制约,再婚双方都较为重视对方门第.男姓再婚虽然在礼法方面有许多限制,但在实际生活中礼法限制则形同虚设,但也有受传统礼教观念影响较深的男子终身不再娶.  相似文献   

11.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2.
执政为民不仅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理论色彩,也带有浓厚的实践品格。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活动中形成并推崇的终极政治信念和奉行的根本政治目标,是执政为民内涵之核心。执政为民的理论色彩是指遵循了民有、民治、民享、人权等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并为实现这些基本价值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执政为民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传达了一种爱民思想,更在于其实践品格。执政为民的价值、理论和实践三种形态是密切联系的、相互贯通的。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之间、个人与政府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致和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求人们必须依照既定的规则运行,形成一种和谐发展、秩序井然的状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和谐的宗教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政教关系是和谐的宗教关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年光辉历程,是不断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推进实干为要的奋斗本色双向互嵌的伟大历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实干为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本色,是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生动写照和品质凝练。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通过有效机制联结,基于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通过理论武装与学习机制、推进工作运行机制、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共商共治共享机制,把依靠人民和服务人民有机结合,以实现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人以实干为要为行动准则,坚持调查研究,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推进和保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落到实处,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至上的时代内涵,赢得了人民的忠心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是人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形成中华民族奋斗合力的重要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切实有效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价值观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生成的基础场域在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而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必须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这不仅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更有助于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作为自己的行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Brantly Womack 《当代中国》2007,16(52):443-460
A situation of asymmetric stalemate exists when neither side can force a unilateral resolution of a conflict even though one side i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e other. Although a standoff can persist indefinitely, the only path to resolution of conflict is negotiation. Even though the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Dalai Lama regarding Tibetan autonomy is not one between sovereign states, it fits the pattern of asymmetric stalemate. Current discuss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Dalai Lama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recognition of autonomy on the part of the stronger side and of deference on the part of the weaker side in resolving asymmetric stalemate.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民本"都是以民众利益的维护为目的,但是二者的内涵不同,目标与功能不同.从历史上看,民本思想所起的进步作用有限,它只是王朝统治的安全阀和缓冲器,但它是封建专制统治中较有利于民的思想,民本思想的泛化可以作为民主化的第一步,即人民体会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民为本,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富民,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民富,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先由民富,再到国富,走民富国强的良性循环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人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主要在于人有理性。然而,理性是人的福音也是人的祸因。因为正是理性使人处于一种永恒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类、人与自我的深刻矛盾。这种种矛盾在现实中无从解脱,常使人去寻求另外超越的途径。这就是信仰。对于吃饱穿暖的当代人而言,信仰是其强烈的需要,如何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司法审判理念的不断更新,全国各地法院日益重视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均采取了丰富多样的举措推动司法贴近人民群众,司法贴近群众,作为群众路线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其核心问题就是该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因此,人民群众的需求既是我们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司法贴近群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