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一对一”违纪案件是指违纪者有两方,且双方在违纪过程中自始至终没有第三者在场或了解违纪事实的违纪案件,这种违纪案具有隐敝性强,查处难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仙桃市纪委、监察局合署以来,始终把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作为反腐败的重点来抓,共查处各类违纪案件954起,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但是,在执纪办案工作中,有些单位却存在着“虎头蛇尾”的现象,即检查处分力度大,而执行纪律不到位,影响了案件的查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今年上半年,对合署办公以来的违纪案件的执行情况,我们逐一进行了检查。发现有15个单位的58名违纪者受处分后执纪不到位,占案件总数的5.8%。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处理,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一)执纪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4个方…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党内经济违纪案件呈上升趋势。在办案实践中,我们往往碰到一个情况,即这类违纪案件中不少是一年或数年前发生的,如何恰当计算和处理这类案件中的赃款赃物,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所谓赃款赃物,是指违法违纪者利用不正当手段占有的公私财物。案发后,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案件中,没收或责令违法违纪者退出其非法占有的公私财物时,目前大都以案发时的赃款金额和购买时的价格计算处理。由于存在违法违纪者占有赃款赃物与查处追交或没收这之间有时间价值差、财物价格差和物品使用价值差,因此,以往的习惯做法是不够合理的。事实上让…  相似文献   

4.
“一对一”贿赂案件是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一对一”就是指一方揭发或提供行贿证言,而另一方则始终否认,使办案人员一时既难以认定又难以否定。对这类违纪案件如果草率地认定或否定就容易使违纪者逃避党纪政纪制裁或形成冤案。这是当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面临的一个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查处“一对一”受贿案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予以认定。一、寻找直接证据予以认定。直接证据包括目睹者的证言、直接记载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购物发票、信件)等。“一对一”贿赂行为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案件发案量不断上升。从如东县纪委1991年至1995年办案数据看,1991年查处失职渎职案件2件,1994年上升为4件,1995年猛增至13件。这种发案率上升的趋势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时期,失职渎职案件的一些特点是:1、违纪主体范围扩大。过去纪检监察机关所查处的严重失职渎职案件,违纪主体大部分是领导干部,而近年来查处的这类案件中,违纪主体呈多元化状态,除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身居重要岗位的一般党员和干部。2、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党员干…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绥江县纪检监察机关在以查办“二机关一部门”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的同时,加大对经济、组织、人事等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去年以来,全县共受理来信来访103件,立案查处3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37人。通过查办案件,挽回经济损失 136. 7万元。绥江县加大查案力度@陈忠华  相似文献   

7.
宿迁市1992、1993两年共立案查处村组干部经济违纪案件23件,涉及违纪金额36.8万元,处分违纪村组干部23人,撤换和批评教育28人。1994年上半年,已查处村组干部经济违纪案件7件,涉及违纪金额12.63万元,处分干部5人,撤换村民小组长9人。通过综合分析,村组干部经济违纪案件有“两多”和“四严重”的特点。  “两多”是:  村负责人共同作案多。1992年以来我市查处的村组干部经济违纪案件中。就有6起是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会计等“三大员”联合作案。南蔡乡陈圩村有11名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问题,这个班子三年时间不仅没有为该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经济案件中出现大量的窝案串案。这些案件的查处,对于腐败分子的震慑作用是巨大的,对社会的教育意义也是深刻的。但由于这类案件中违纪人员多,涉及面广,违纪金额大,案情交叉,关系复杂,因此办案阻力也大。某公司纪委查办下属工厂一位副厂长贪污案,发现当地金融系统人员受贿问题,正准备与有关单位联手查处,该厂厂长、书记和公司领导立即出面阻止。理由是照顾工厂与公司“大局”和“长远利益”。查案工作因此刹车。又如某地纪检监察机关查办一位副局长挪用、贪污公款案件时,发现上级业务部门人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利用单位和部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大肆捞取非法经济利益,违纪犯罪金额越来越大,由此而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数量激增。我们市纪委、监察局在对全市进行财务监察工作的同时,对全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调查。从全市纪委、监察局近三年来查处的案件来看,经济类案件分别占本年度案件查处总数的47.3%、57.1%、62.3%;单案最大违纪金额,1998年为8万元,2000年则达120万元。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导致经济案件上升,缺少监管的资金成了腐败的土壤,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及全社会的重视。 …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处工作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考验。一方面,违纪现象增多,经济案件、腐化堕落案件、大案难案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违纪人员的作案方法、作案手段也今非昔比,他们往往采取更为隐蔽、更为狡诈的方式作案,使查处的难度增大。面对新的情况,我们必须针锋相对,不断掌握办案技巧,总结办案经验,提高办案水平和办案效率。拨“草”寻“蛇”,赶“蛇”出“洞”。这是搜寻案件线索的方法。当前,一个明显的反差即是:违纪案件的总趋势是上升的,而案件线索却…  相似文献   

11.
“集体违纪”,一般指有“集体研究、领导同意”或者“组织批准’等等所谓合法外衣的违纪问题。近年来,集体违纪越来越多,如某企业为得到银行的贷款,以企业集体名义向银行行贿1万元;某党委部门借组织“争先创优”活动之机,一次性要某县送一卡车年货;某地区为追求局部利益,有组织地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等。这种集体违纪都给党和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造成了损失,但却得不到应有的查处,这是不应该的。集体违纪行为与个体腐败行为相比,由于其人多、面广、层次高,因而危害也更大,所以对集体违纪绝不能姑息迁就,放弃查处。严肃查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谈到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监督时,要求“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外的活动也要注意”。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从近几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看,不但多数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在八小时之外,而且其走向违纪违法的道路,往往是从八小时以外要求不严开始的。现象种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土地管理局原局长徐某,平时在单位严于律己,工作认认真真。但他有个最大爱好,就是“…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河北省邯郸市供销社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切入点,狠抓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两年来全系统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94件,党纪政纪处理76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人、开除党籍9人、开除公职12人,通过办案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4.3万元。 领导重视支持 市社党委、理事会、监事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市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王致学多次强调:“那些坑害企业的害群之马不除,企业的各项…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手段上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办案难、取证难问题,加大对违纪案件查处工作力度,中央纪委、全国人大先后以党内条规和国家法律的形式,赋予纪检监察机关“两规”、“两指”办案措施。这为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办案,更加有效地行使案件查处职能,在手段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两规”、“两指”的作用一是能够在时空上解决办案难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违纪案件大都比较复杂,尤其是新技术、新经济领域的案件更具复杂性,案件线索常常处于若明若暗状态。有些涉案人员一旦发现问题败露,便闻风而逃,有的甚至逃往国外,造成办案时间拖长。对被…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取证是我们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本人的办案实践,我介绍四种调查取证的方法。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启发知情人提供证据、促使违纪者交待问题的取证方法。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不少知情人或被调查人都不愿出证或不愿交待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线索,抓住了相关的证据,通过耐心说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之以纪,大多数知情人就会提供案件情况,违纪者中的大多数也会交待违纪问题。 1993年在调查某钢铁公司经理李XX(下称大李)以权谋私案件时,开始,根据举报线…  相似文献   

16.
初查是案件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案件检查的成败。初查工作做好了,就能真实掌握检查对象的部分或者全部违纪违法事实,为立案打下坚实基础,对迅速突破全案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初查工作中,必须做到“三准”:一、摸准案外情。初查时我们特别注重弄清初查对象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明确“依靠谁,调查谁,回避谁,争取谁,保护谁”,解决“查什么”和“怎样查”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防止“关系网”的干扰,排除各方面的阻力,又能够目标明确地控制重要涉案人员,防止串供、逃匿等行为的发生。如我们在查处某局原局长王某一案时,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地方有所上升,且违纪违法金额越来越大。这些企业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不仅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严重挫伤了广大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如何更加有效地遏制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通过透析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心理,有助于找准症结,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使企业反腐败工作真正做到关口前移。 1.“不拿自不拿”心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领导干部的决策权越来越大,但与之相适应的监督制约却相对滞后,缺乏对企业领导干部强有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吉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强化约束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农村政策的落实。查处加重农民负担案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矛盾,平息事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此,在查处加重农民负担案件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查处与正面引导的关系。查处案件,揭露矛盾,找出问题,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可以使违法违纪者猛醒,对有类似问题倾向的人起到警戒作用,是一种有益的负面…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7月以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的领导下,在辽宁省委和江苏省委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辽宁省和江苏省执纪执法机关依法查处了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等人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这起案件涉及人员之多,腐败之严重,令人震惊。2001年10月,辽宁、江苏的有关法院已对这起案件的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案件曝光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为全面地了解这一案件的查处过程和案件查处后辽宁省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情况,我们专访了辽宁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10·18”专案组负责人王唯众同志。记者:王书记,慕绥…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去年,各地在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中,认真执行国务院颁布的《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顶风违纪的行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以上执收执罚部门已全部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 2000年 l- 11月共查处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案件1723件,有78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县、乡级干部460人。通过查处违纪案件,保证和推动了“收支两条线”规定的全面落实,使“收支两条线”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据统计,去年全国共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