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侦查违法行为监督案件化办理是以类司法案件化的价值导向,借鉴司法案件办理的严谨程序,实现侦查活动监督事项的规范化,本质上是借程序价值推动检察监督手段得到有效实施。这种理念契合了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现状的司法体制改革方向。笔者认为,"案件化"更多地表达了一种导向性、规范性的监督模式,是司法案件办理程序规范性、严谨性的延伸,其实质仍然是一种办事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刑事司法办案中存在的影响办案质效等方面的问题,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检察院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原因,探索构建刑事案件“一站式”办理机制,以期通过高质效办理每一个案件,实现良好的办案效果。一、基层检察院刑事案件办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执业律师在办理诉讼案件过程中,既要具备深邃的事物洞察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更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超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接受委托阶段1、咨询。接询律师要以友善的态度,并带着同情心倾听当事人不得不向你说的一切。当事人可能会重复自己的话,不要制止他,让他完全倾吐他欲说的东西,当事人的讲话可能是滔滔不绝的雄辩,也可能是对对方当事人的诽谤或侮辱,你应当听完他的全部叙述,因为你不能漏过其中的任何事实。律师不应当满足于只听一遍当事人的叙述,应当要求当事人反复对同一件…  相似文献   

4.
于成江 《政法学刊》2007,24(2):21-24
侦查阶段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是运用证据“重建”的法律中规定的案件事实,“重建”的案件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虚拟性再现。“重建”案件事实的方法主要有:搜集材料,识别案件的事实特征;分析案情,在思维上建构案件事实;查证核实,重新评价建构的案件事实;完善证据,确认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控方 (自诉人 )出示了许多证据而辩方 (被告人的代理 /辩护律师 )几乎没有证据的刑事自诉附带民事诉讼案,笔者通过对控方证据的辨析迫使自诉人撤诉,做出了一顿“无米之炊” !它和它带来的法律思索或许可以给律师同行们一些借鉴。   2000年 12月 15日下午 7时许,衡阳市太平小区一个集贸市场内的两个水果商为了争抢摊位而发生了纠纷。双方在场的,一方是本地人廖××、廖妻许××加上廖的姐夫及其儿子,共五人。另一方是当年四月刚从乡下来此摆水果摊的黄华清,还有黄的两位也在这个市场做小买卖的堂姐妹刘桂云和刘红英。   争…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历史事实的认识有两种方式,即直接感知与回溯性认识.在诉讼活动中,司法人员对证据的认识可以是直接感知,但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则属于回溯性认识.在司法实践中,很少能根据证据完全呈现案情的,而是通过证据对证据的意义进行阐释、对案件的事实进行建构,最后将案情陈述为能够被证据证明的裁判事实.这一过程不仅依循特定程序,而且还兼顾法律规范对事实要件的设定,这样形成的结果与真相进行比对有时难免会出现偏离.  相似文献   

7.
目前,很多基层司法机关都成立了针对未成年人案件的办案机构,但因现有法律对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程序没有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规定,各司法基层部门都在逐步探索、试行,以期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方式。 1.机构设置。因现在检察机关内部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批捕、起诉两个部门差不多都有未成年人办案组,各自都有一套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办案规则,其中很多方面的工作都存在重复,不利于办理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8.
基层检察院办理自侦案件存在的问题及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案件质量是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生命线,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形象、声誉,更关系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执法办案力度的不断加强,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质量有较大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现就在自侦案件办案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探讨一下当前自侦案件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一、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在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对近几年来一些基层检察机关办理的自侦案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在案件质量方面存在“八重八轻”的情况:(一)重实体、轻程序。反…  相似文献   

9.
陈醇 《律师世界》2001,(4):43-44
一、法律调研的重要性   法律调研,是指律师针对具体的案件,调查和研究相关法律规范,并找出案件所应适用的最佳法律条款的活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律师办案的基本原则。律师通过调查取证,查明事实和证据;通过法律调研,查明并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条文,因此,法律调研和调查取证应当是一样重要的。但是有关调查取证的理论和具体技巧比比皆是,而关于法律调研的理论和技巧却鲜为人知。法律调研是律师执业时的必要活动,在美国,法律调研被认为是律师的基本技能,美国律师法律调研的对象包括判例法和制定法。我国律师的法律调…  相似文献   

10.
姚宇 《法制与社会》2014,(3):87-91,94
法律之所以被信仰并普遍适用于维护市民社会秩序中,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对其他规范方式,法律具有某种内在理性和逻辑,使人们得以掌握并反复适用,由此得到的纠纷解决结果因具有规律性和可预见性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民事诉讼制度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古老法律制度,当然也有其运行的逻辑,这一逻辑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语境下可以通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予以精准表述。以怎样的事实为依据,以哪些法律为准绳是解读民事诉讼审判逻辑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证据链:通往案件法律事实的桥梁 案件事实是法官运用证据认定法律事实的重要司法过程,是进行裁判的起点和基础。近年来,为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避免冤假错案,最高法院积极推进死刑二审案件开庭、死刑复核权回收等一系列刑事司法改革.起草并与五部委共同下发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  相似文献   

12.
耿宝建 《河北法学》2008,26(1):136-142
理论界和实务界通常认为司法裁判的过程是"先查清事实、后适用法律。"对此论断进行反思,指出两者的统一性,并从多个层面、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法律与事实的不可分离性。从法理的视角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过程进行分析,并开创性地提出案件事实具体应当划分为案件的证据事实和案件的法律事实,与之相对应案件的事实认定过程实际分为证据事实认定阶段和法律事实认定阶段,此两阶段分别受程序法、证据法和实体法所规范。  相似文献   

13.
间接证据不能像直接证据那样一步到位地证明案件事实,而是需要通过推理来间接地证明案件事实,因此,间接证据案件更加考验法官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两高三部2010年出台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  相似文献   

14.
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是证据的两个属性,也是判断证据能否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在审查案件时,严格地把握证据的这两个属性,践行法律公平正义的精神实质,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取得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三结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介绍办案策略,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保障受害人知情权、完善追赃机制、建立审查起诉阶段的被害方诉讼代表人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卫生监督事业的不断发展,行政处罚文书的改革一直是卫生执法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说理”则是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的主要方向。本文首先强调行政处罚文书“说理”改革的迫切性,然后强调行政处罚文书行文结构的稳固性,最后主要从证据的认定和说明、案件事实的表述以及行政机关对案件的评析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行政处罚文书的说理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简称&lt;意见&gt;)已于2003年3月14日起开始试行。这是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内.在保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的新举措.对于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意见》第三条第一款和第四条之规定有悖于《意见》之基本精神.在司法实践中应引以注意.以保障《意见》的顺利试行。  相似文献   

18.
一、案件事实及审理结果 王某在D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庭审中,王某主张其1998年2月30日开始在D公司工作。D公司以公司于2003年才成立为由不认可王某的主张。2005年12月31日,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止。  相似文献   

19.
韩国华 《法制与社会》2013,(15):124-125
近年来,有专家学者从诉讼法学或证据学的角度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认为"案件事实都是过去的事情,而过去是不可能复原和再现的,过去甚至是不可知的,提出应当"以证据为依据"的观点,以及以"法律事实"代替"客观事实"的观点。笔者认为,作为一项司法原则,一种司法信念,以"事实为根据"仍然不可动摇。本文从"以事实为根据"的内涵、存在基础、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正确把握"以事实为根据"与"以证据为依据"的关系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王勇 《人民检察》2023,(12):30-3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升轻伤害案件办理质效,积极促进矛盾化解和诉源治理,2022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特别强调,“依法全面调查取证、审查案件”“积极促进矛盾化解”“人民检察院应当注重对案发背景、案发起因、当事人的关系、案发时当事人的行为、伤害手段、部位、后果、当事人事后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