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于网络诈骗犯罪的管辖,如果盲目沿用固有的管辖规定,会严重影响打击防范网络诈骗犯罪的效果。为了方便侦查取证,此类案件的立案管辖需要在沿用传统管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网络诈骗犯罪手法的多样化、犯罪空间的虚拟性和犯罪的高科技性等特点进行新的解释和变动。传统的管辖规定将被害人所在地排除在管辖地之外,然而通过研究发现把被害人所在地作为管辖地更能满足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网络犯罪的虚拟性与跨越性割裂了犯罪行为与传统刑事管辖之间的联系,给传统的刑事管辖理论带来冲击与挑战。对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网络犯罪,可以根据犯罪行为性质判断其为行为犯或者结果犯,并以此确定管辖权。而对网络犯罪跨境案件,则根据主要犯罪地管辖、实际控制与先受理为优、协议管辖、诉讼转移管辖,解决具体的管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刑事案件管辖制度的基础上,网络犯罪管辖权应进一步细化联结点并确立优先次序.不同类型的网络犯罪在管辖权设定上的关注点应有所不同.网络犯罪案件的管辖应当遵循实体法与程序法相一致、案件的全面覆盖与均衡分布、便利性等价值追求.以实施网络犯罪行为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为行为地,以受害人发现权利被侵害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为犯罪结果发生地,并辅之以被告人住所地,确立一个分层次的网络犯罪司法管辖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在当代的深入普及和应用,网络犯罪已然成为刑事犯罪的主要形式。与此同时,网络犯罪的虚拟性、跨区域性等特征打破了传统犯罪中地域的限制,使管辖成为当前网络犯罪案件中的首要解决问题,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目前,在办案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往往不在技术方面,而是因管辖不明所带来的繁琐的行政化程序性问题。公安机关往往掌握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的主动权,而随着程序的推进,检察院、法院则略显被动。当前检察机关对于网络犯罪的管辖监督存在比较大的缺位,对此,关于当前网络犯罪案件,不仅要从管辖制度本身进行针对性完善,更要从监督层面对其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的无国界使得网络犯罪的刑事司法管辖界限变得模糊,网络空间的不确定性使传统的刑事司法管辖的基础陷入困境。在确定网络犯罪的管辖权时应当对传统刑事管辖的理论进行发展和修正,确定合理有效的国内法管辖原则;同时加强国际司法协助也是解决网络犯罪刑事管辖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犯罪刑事司法管辖权涉及的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管辖,更是多个国家的管辖冲突,现有法律已经不能够解决这样的冲突。通过分析网络犯罪对传统管辖权体系的挑战,引介和分析新兴的相关管辖权理论,当前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权体系需要重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案件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普遍感到立案难,取证难,认定难。特别是跨地域网络案件的犯罪地的确定等刑事管辖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一是揭示跨地域网络犯罪地的管辖冲突问题;二是分析中外跨地域网络犯罪地的管辖标准,完善网络案件的刑事管辖的设计;三是对跨地域网络犯罪地的管辖实施监督。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跨地域网络案件的刑事管辖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空间造就了网络犯罪不同于传统犯罪的特点,以致于面对网络犯罪,传统的管辖原则显得束手无策。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国立法和司法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方案,但由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皆未能解决其中的实质性问题。因此,有必要讨论在传统管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的先进经验,制定一部有关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的国际公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诈骗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方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诈骗的高科技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渗透性强、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等特点。我们要有效地防范和遏制网络诈骗犯罪,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惩处力度;完善网络诈骗案件的管辖原则,加强预防宣传和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10.
对于网络经济犯罪案件,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跨地域性、超越时空性、犯罪行为与结果的分离性等原因,传统管辖权所获得的基本联结点变得不好确认,由此给传统刑法管辖规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导致犯罪行为地、犯罪结果发生地确定困难。紧紧抓住以属地管辖为基础,以属人管辖为原则,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为补充的刑事管辖原则,结合网络技术知识,深入研究国家刑事管辖权和公安机关的地域管辖权的确定问题,可以为公安、司法机关打击日益猖獗的网络经济犯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网络犯罪随着网络的普及而迅猛增长,手段、方法等也不断翻新,由于其不同于传统犯罪案件的许多特点,且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的管辖分工尚不明确,给案件侦破带来极大困难.本文首先论述了网络犯罪的概念和特点及其对传统刑事管辖权的挑战,然后对目前公安机关的管辖分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公安部相关规定及实际工作情况提出相应的管辖分工意见.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出现 ,使我们的生存领域由物理空间延伸到了无形的虚拟空间 ,但网络犯罪亦紧随跟进。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 ,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同时网络犯罪的管辖权与传统刑事案件的管辖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传统的刑事管辖权赖于存在的前提是地域的主权。而网络是虚拟的 ,无地域可言。本文就网络犯罪的特点及网络犯罪的管辖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知识产权的刑事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快速成长和信息社会的来临,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日益严重,这主要源于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犯罪对象具有无形性和易受侵害性,网络知识产权犯罪非营利性的犯罪目的日益彰显,刑事司法管辖难以确定,电子证据十分脆弱,缺乏专门规范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法律,刑法典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狭窄、罪状设计和刑罚配置不尽合理,刑事诉讼程序设计不完善。要充分保护网络知识产权,必须积极倡导与推进建立国际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国际司法协助机制,完善我国刑事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传统侦查管辖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刑事司法在横向上发展出“多地共管”“人案关联”的“大侦查管辖”格局,在纵向上建立起侦查管辖决定审判管辖(包括起诉管辖)的“侦查管辖中心”模式。但大侦查管辖格局导致不同地域公安机关的横向管辖冲突,侦查管辖中心模式又引发公检法机关的纵向管辖争议。考虑到公安机关条块分割的侦查体制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的现实困境,大侦查管辖仍是刑事司法当前相对合理的选择,但应优化地域管辖与指定管辖制度,减少不同地方公安机关之间的横向管辖冲突;同时,刑事司法需要把“以侦查管辖为中心”调整为“以侦查管辖为导向”,承认侦查管辖的指引功能,但应完善公检法机关的纵向管辖争议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网络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无地域性和信息媒介的无体性 ,其他特征都来源于此。用传统的刑事管辖原则难以同网络犯罪作有效的斗争 ,普遍管辖原则是对付网络犯罪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世界各国尚未签署公约之前 ,可以国籍原则为主 ,兼采有限的保护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地原则。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诈骗犯罪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犯罪形式,具有高科技性、高智能性、方式多样性、作案隐蔽、地域跨度大等特点。尤其是其隐蔽性、跨地域性,使得警方对案件的立案追溯显现出一定漏洞。目前公安机关在网络诈骗犯罪立案中遭遇到地域管辖不明、群众报案态度消极、取证困难等困境。  相似文献   

17.
网络洗钱具有隐蔽性强、成本低、风险低、操作便捷等特点。网络洗钱主要通过网上银行、网络赌博、网络保险、网络交易等方式进行。网络洗钱犯罪在惩处方面存在一些难题:洗钱法律法规不完善、证据搜集难、管辖难以及各国法律规定存在差异所引发的处罚障碍等。为了严厉打击网络洗钱犯罪,我们需要完善相关立法、严格规范网上交易行为、提升反洗钱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和查处洗钱犯罪、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法人在一个以上国家犯罪情况的日益增多,犯罪地国如何按照属地原则实现对犯罪的外国法人进行管辖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原财政部官员徐放鸣受贿案所涉及对外国法人管辖问题的分析,认为犯罪地国和外国法人国籍国都有权进行管辖,但犯罪地国应利用属地管辖优先的原则,制订或修改相关的管辖规则,积极行使属地管辖,维护本国的经济法律秩序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处于决胜阶段,继续保持着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打击态势,并逐渐向信息网络方向延伸.相比现实社会中的黑恶势力,虽然网络黑恶势力组织结构逐渐扁平化、犯罪手段软暴力化、经济诉求明显,但其仍然符合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组织基本构成特征,在其认定上仍应遵循"四个特征"标准.在网络黑恶犯罪规制过程中,存在"恶势力"规范地位过低、证据易灭失、被害人拒绝作证、指定管辖范围过宽、由公安机关主导指定管辖和并案侦查易造成法律监督缺位,不利于司法公正等困境.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刑事政策指导下,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采取相应优化措施,比如将"恶势力"犯罪纳入犯罪圈,予以单独刑法评价;限缩"犯罪地"范围,强化法律监督审判机关制约作用;坚持扫除黑恶长效常态机制与专项斗争有机结合,实现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涉军网络犯罪是指主要犯罪行为在网络上实施的,危害国家军事利益和军队单位、军人合法权益的各种犯罪行为。由于军队侦查权的特殊局限性、军事利益的特殊重要性和军队管理的特殊秩序性,军队侦查机关在立案管辖、线索发现、调查取证、定罪打击、司法适用等诸多方面存在困难,需要从重塑属性、健全立法、优化管辖、改进程序、提高能力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