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它铸就了一个民族的特定存在方式,形成了民族文化特质。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中华文化已深深地融进我们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大战略部署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未来无限广大。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靳萱 《民主》2007,(7):24-25
由叶圣陶研究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6月19日至20日在重庆举行,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包括80余位台湾学者、40余位大陆学者以及香港学者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大会交流、分组讨论、参观考察、座谈等形式,以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主  相似文献   

4.
王佐书 《民主》2008,(3):8-8
代表们一谈起春节、中秋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思绪万千。大家深情地说,这些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承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它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具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重大论断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具有鲜明的中国精神气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风格,展现中国智慧和贡献中国力量,凸显时代精神主题。  相似文献   

6.
林安梧 《民主》2006,(11):30-30
由叶圣陶研究会与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于10月6日至9日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与会两岸学者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主题下,就伏羲文化与中华文化、周易与和合哲学、周易与儒学、伏羲文化与西方文化之比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研讨会开幕当天,正值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主办方举办了"天涯共此时"中秋联谊晚会。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晚会现场充满了欢歌笑语和浓浓亲情。研讨会闭幕后,全体与会代表到天水伏羲庙祭拜了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参观了麦积山石窟、李广将军墓、卦台山和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等名胜古迹。与会的台湾和香港学者,为天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感染,激动不已。来自香港、台湾的林安梧、文幸福、黄坤尧等教授纷纷即兴赋诗,欣然命笔,抒发情怀。本刊特发表他们的诗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修身持家,治国安邦,皆以仁爱与和谐为起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左权  黄正平 《求知》2022,(3):19-21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新的表述,这个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公平公正,文化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本期特邀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百年奋斗史: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扬”,推出特别策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陆浩 《民主》2006,(10):1-1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肇基于伏羲发明的八卦。八卦经周文王演绎而成为《易经》,由《易经》而下,中华文化万流竞涌,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诸子百家。《易经》开宗明义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基本的脉络。天水,作为伏羲的故里,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深感荣幸和自豪。人类文明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中途虽然会汇入众多的支流和无数的小溪,但它始终割不断同渊源的关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结晶。但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决…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确立一个战略目标: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奋斗,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的落后状况,要努力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华文化优良传统、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大国风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积淀在其文化传统中。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对和谐的追求。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儒家的理论和实践,无论是讲修身持家,  相似文献   

14.
塑造文化新面相的关键在于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亘古至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断壮大。她的精神理念、核心价值、伦理道德、人文信仰,彰显了其无穷的力量,辉煌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因为中华文化以其悠久、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影响力,而具有持久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从而唤起民族的自觉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网络普及化、地球村落化之时,中华民族以大国形象崛起之际,应该怎样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怎样展示与大国相匹配的文化面相,已经成为一个急需思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近日。人民网刊载作者为艾斐的文章,文章说文化价值的核心内容、终极效能和主要实现方式,始终都在于它所天然赋有并理应履施的社会性、公益性、思想导向、智能寄寓和精神内涵。任何内容和形式的文化创造、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都只有在赋有了这样的性质和达臻了这样的效能之后,才可望使质点的效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一系列内涵明确、联系紧密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思想、价值理想、价值精神和价值观念构成的整体,该体系集中反映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本质要求,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做到"三个坚持",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