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汤小小 《党政论坛》2012,(18):64-64
林怀民是台湾著名的作家、舞蹈家,他创办的“云门舞集”深受观众喜爱,每年都会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巡演达几百场之多。  相似文献   

2.
二进宝岛     
到台湾采访,在我已是第二次了。一是1991年采访“闽狮渔事件”,那是大陆记者在两岸隔绝40多年后的首次赴台采访;二是今次采访国民党“十四全”。两次采访时隔两年,抵台的日子却恰巧在同一天,都是8月12日。而当8月13日记者来到台湾海峡交流基金  相似文献   

3.
易杳 《瞭望》1998,(32)
台湾画界第一个在祖国大陆获得硕士学位的画家吴和珍:在民间艺术的丰厚土壤里汲取养分易杳采访整理到祖国大陆学画我在台湾上的是“国立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我的母校是台湾最好的学校之一,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多大师的作品。因为那些作品太优秀了,以致于我们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4.
明强  肇星 《瞭望》1990,(49)
采访第11届亚运会的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记者近2500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新闻机构。这么多记者云集北京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为了接待好这些记者,亚运会组委会共为他们选派了131名联络员。 “您好!我是您的联络员,我将协助您在北京的采访工作,您如遇到困难请向我提出。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电话号码。”真诚的微笑和淳朴的话语使记者一到北京便感到就象回到家里一样。一位来自  相似文献   

5.
林蔚 《瞭望》1997,(33)
劳动教养: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学校———山东、上海部分劳动教养所见闻●林蔚这是我十几年记者生涯中第一次采访劳动教养管理所。尽管有关方面的同志一再向我解释,“劳教”是对违反法纪而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所实行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属于行政处罚范畴,因此,劳教...  相似文献   

6.
秦华 《瞭望》1998,(25)
台湾民进党选出新主席●秦华6月7日,台湾民进党第八届党主席选举揭晓,该党首席顾问林义雄以31万多票、约62%得票率的压倒优势当选。这次选举是民进党第一次通过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党主席。林义雄现年58岁,台湾宜兰县人,长期从事“台独”活动,是台湾“党外运...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时隔五年之后再度恢复了。然而,你可曾想到当年破冰的艰难,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抗争。其中最受瞩目的则是具有两岸破冰第一人之称的台湾资深“立委”、著名爱国学者、政论家、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胡秋原先生。最近,笔者电话采访了胡先生  相似文献   

8.
市长“卖市”,破天荒第一次听说。记者最近到吉林省的吉林市和辽源市采访,分别  相似文献   

9.
61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主题是1961年10月末,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只有两个月,我在办公室阅读的第一本书便是农业史,当书中提到这一人类文明哲学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时,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一次震憾。我这个人便是由这类大大小小震撼催我渐渐成熟、把我推向世界哲学之路的。36年后的今天,我才来撰写读者手中这本书,这又一次证实了黑格尔的话;“精神曾经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把哲学发挥出来”;“哲学……是清醒的意识”;“哲学工作实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觉醒”。《人类文明功过》一书便是这一觉醒的明证。在人类文明早期阶段,至少有…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3,(6):41-41
台湾新春开工首日,也是新旧“内阁”交接,江宜桦就任“行政院长”的第一天。对台湾政坛来说,这不只是新年新气象,蓝军新接班队伍出列,也是蓝绿世代交替竞赛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34)
李登辉又在大放厥词了。8月10日他在台湾的一个场合讲话时说,他提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引起世界哗然“非常好,愈闹愈大,念闹愈好。”在这里,李登辉是越说越明白了。已被国际社会认定为“麻烦制造者”、“不可预测的政客”。“搅局者”的李登辉,再一次赤裸裸地暴露他蓄意搞分裂的真面目。他就是要在两岸关系上做文章,利用破坏两岸关系制造区域紧张,不但要以台湾人民的利益为赌注,甚至还企图以世界的和平与安定为赌注。这样一个政治狂人的所作所为到底说明了什么呢?据台湾媒体报道,李登辉的说词是这样的:“我提出两岸关系是…  相似文献   

12.
由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率领的中国缆一联盟(简称“统联”)大陆访问团,自2月15日起在大陆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这是1988年4 月“统联”成立以来,岛内统派代表人士和知名学者第一次正式组团访问大陆。访问团受到了大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欢迎。该团在京期间,记者见缝插针,采访了该团部分成员,感受到他们对大陆同胞的骨肉亲情,更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于促进统一事业的真诚和执着。  相似文献   

13.
黄克诚第一次唱“反调”,是1927年12月反对“暴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回到湖南省永兴县,开始秘密组织农民武装起义。蒋介石的大屠杀早就使一些革命者心里窝了一肚子火,在一次特别支部大会上,黄克诚传达了湘南特委提出的暴动口号,与会人员一听就像点着了火药桶,要求立即行动。黄克诚说:“暴动的事,我赞成,但时机还不成熟,缺乏群众基础,等组建起工农武装队伍后暴动也不迟。”他的同窗好友马上指责他:“胆小鬼,就你怕死,我看你是右倾机会主义者。”其他人纷纷加入群起而攻之的行列,这是黄克诚第一次作为右倾机会主义者遭到批判。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卢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中国建国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让朋友感到羡慕,使敌人产生妒忌。”卢金回忆道:“我六次访华,每次都惊喜。”1985年他第一次访华时,惊喜于深洲的现代化,后来到过深圳多次,又惊喜于深圳越来越美;1985年在上海外滩望浦东,几乎看不到高楼;近年重游上海,惊喜于浦东的崛起,这里已可同发达国家大城市比美。他赞叹道,50年变化惊人哪!过去贫穷落后,一盘散沙,现在统一团结,兴旺发达,拥有实现“四化”的巨大政治潜…  相似文献   

15.
秦华 《瞭望》1997,(49)
台湾县市长选举结果及其影响●秦华备受台湾各界关注的第13届县市长选举,经过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激烈角逐,于11月29日投票揭晓。这次选举是在台湾地区第四次“修宪”决定“冻省”、县市长地位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重要选举,被视为台湾政权的攻防战及下届“...  相似文献   

16.
施平 《瞭望》2000,(22)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第一次比 较全面地宣布其政策方针的 讲话已经出笼,在这之前,台湾当局通过各种渠道散播所谓“讲话”将表达“善意”云云、现在话已经讲出来了。整体观之,所谓善意,是称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投”和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些话他当选前后也讲过,这次再讲可以算是一种正式承诺。但台湾新领导人在承诺时又加上了颠倒因果的前提“中共不动武”,而且在讲话中回避了最为关键的问题,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绕过来,绕过去,就是要…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见到她时,不禁怦然心动:素面朝天、头发束成一把“马尾”,清瘦的面孔线条很硬,眉毛浓浓的,一双细长的眼睛透着一种梦幻的激情。她就是张培豫——一位从台湾乡村小学的音乐讲台上,走到世界乐坛指挥行列中的中国“灰姑娘”。张培豫生于台湾彰化一个秀美的小乡村。当终于有了第一次在生命中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叶飞之女叶蓁蓁着文,提到了当年“厦门之战”的有趣一幕。一九九0年六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六月二十四日在北京会见了台湾民社党元老谢汉儒。会见中,双方表示,国家统一是海内外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无论谁看,这条新闻与每天都有的类似的报道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然而,作为子女,我们知道,父亲会见的这位台湾“客人”,不是一般的客人,而是他的表弟.即,我的表叔。在一九九0年的那个初夏,父亲和表叔在北京第一次见面时,共同的话题就是厦门……谈着谈着,他们惊奇地发现,一九四九…  相似文献   

19.
我的中国名字叫“橄榄树”,是油法文名字译义而来的。说起来,我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是在1988年,那次旅行的确带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O周年前夕,记者分别采访了埃及副总理兼埃中友好协会主席瓦利和埃及人民议会议长苏鲁尔博士。作为埃及高级领导人的瓦利曾两度访华。他愉快地回忆起两次访华时的情景。他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1973年,我坐着火车穿越了中国的许多省份,参观了中国的工厂、农村,那时的中国经济虽不如现在发达,但人民的生活祥和充实”。“‘那次访问不但使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变化,亲身感受了中国人民对埃及人民的深情厚谊,但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我十分荣幸地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那份印有周总理接见我的照片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