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弘扬大学之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支撑、开发作用,挖掘、继承、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民本理念、和合思想、创新精神、高尚气节和社会美德,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期特别策划,旨在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加强文化统战工作 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荣 《学理论》2014,(7):23-24
中华传统文化、执政党的政治文化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社会文化是影响海内外同胞关系的文化因素。在文化统战工作实践中,应将中华文化和海外统战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以文化认同推进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化以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下,饱含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华文化日益焕发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当今时代对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我国在国际上和平崛起,不仅要有很强的政治国力、军事国力、经济国力,而且要不断提高文化国力,充分认识到国家软实力——文化的重要性。正在兴起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复兴,缺一不可。人民生活如果没有持续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和自强,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对于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中国却依然是一个经济顺差、文化逆差的大国。单从国民素质而言,世界范围内,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就不够好。在国外,我们常能看到提醒人们“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大声喧哗”的告示牌上,大都有汉语。而在国内,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待,需多措并举。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要创新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7.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当今时代对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我国在国际上和平崛起,不仅要有很强的政治国力、军事国力、经济国力,而且要不断提高文化国力,充分认识到国家软实力——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它铸就了一个民族的特定存在方式,形成了民族文化特质。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中华文化已深深地融进我们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大战略部署之一,  相似文献   

9.
贾玲 《学理论》2009,(7):76-77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新的角力场,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利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正>在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主题。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在国内外引人注目、广受好评,产生了巨大反响,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引。关于中华民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全面阐述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1.
孙学玉 《政治学研究》2022,(2):21-30+167-168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习惯于民族差异化研究,从族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到民族习俗、建筑、饮食、服装等,倾尽笔墨,“族”分缕析,较少从国家、法治、公民尤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角度研究民族问题、看待民族政策。本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论断,总结了民族理论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思想基础的深刻考量,揭示了中华文化演进的历史逻辑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必然;主张加强民族理论和民族发展规律研究,科学回答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澄清人们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建议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汲取国外民族发展经验教训、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重视防偏纠偏等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2.
和平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华文化理念是我国和平发展要义的思想基础、重要内涵和条件。中华文化理念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体现,"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体现着东方价值观和中华文明的大智慧,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要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精神遗产。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科学理性地定位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创新教育形式,使其彰显现代价值,能够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赵爱萍 《学理论》2012,(15):146-147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到重要地位,并对如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宏观部署。十七大提出要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把发展文化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在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一系列文化政策实际上宣告了两个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16.
贾玲 《学理论》2009,(2):24-2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和谐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所以,我们要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舆论环境,培育和谐的精神风貌,坚持以人为本,在求真务实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鲍永娟 《学理论》2009,(20):48-49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和合文化与邓小平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华文化中传统的“和合”思维方式中华文化的内容尽管纷繁复杂,但其核心可以归结为使两极互相结合、互相沟通的“和合”观。“和合”体现了一种整体系统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理论独创,它长远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并跟随时代的...  相似文献   

19.
郭永军 《民主》2008,(9):20-21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硌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并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宏伟任务,无疑应着力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多年来,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学问主要在学术领域打转,仅为少数专业人士所掌握。在今天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层次、各类别中华民族成员所"共有、共建、共享"的精神文化和价值系统。中国海外移民作为中华民族成员,他们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长期以来,海外移民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文化基石,以跨国互动为社会基础,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价值目标,以精神家园变迁为现实追求,全方位、多渠道、多场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