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繁丰,影响深远,《双城记》尤其值得玩味。《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形象再现了法国和巴黎两座城市尖锐的阶级对立与斗争冲突,通过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揭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小说提倡用宽恕的精神来化解这些矛盾和仇恨,感化和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奥斯卡获奖影片《朗读者》是一部具有丰富主题和复杂意蕴的影片,有关道德的要素或隐或显大量充斥在其中。通过对这部影片的欣赏,就艺术创作与道德观念之间的关系作以一定的体察和探讨。指出对道德观的宣扬与探究是艺术创作与追求的基础和动力。一部作品的艺术表现对观众的道德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作品会利用道德来增强自身的魅力,道德情感是艺术得以呈现、获得接受和认同的内在原由。  相似文献   

3.
南彩霞 《各界》2013,(4):51-51
两安城里能人扎堆,方英文就是其中的一位。长篇小说《后花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个作家已绎很著名了,只靠写文章就能吃一辈子,但他偏偏又写得。一手让人垂涎的毛笔宇。  相似文献   

4.
谈期刊品牌《读者》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现象”是近年来中国期刊界比较关注的话题,近日,中宣部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中国期刊协会共同举办名为“品位、质量、效益”的“《读者》之路”研讨会,探讨总结推广《读者》的成功经验,为更多民族期刊品牌的培育提供借鉴。据悉,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办如此高规格的研讨会,在新中国期刊史上尚属首次。[1] 《读者》何以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取得成功的,从清新淡雅、朴素自然的形式美和内容的真善美两个方面解读“《读者》现象”,便可知《读者》的成功秘诀主要在于她能用真善美解读人性。  相似文献   

5.
张迎 《学理论》2011,(27):84-85
有关《伤逝》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说、经济说、哀悼兄弟情绝说等等。这些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品的某个侧面,但也疏忽了文本的整体性和丰富性,局限了视野。另外,在阅读与理解《伤逝》之前,我们还应该理清作品中的叙述者同作者的关系。试图从多个角度揭示出作品中所蕴涵的作者对人性与人生的追问。  相似文献   

6.
孙燕 《民主》2009,(10):52-52
2009年6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有一天。河南某地几个上访户在一块吃饭,交流上访经验,吃完饭不想买单,就打电话给当地政府的一名领导,让他来结账,并威胁说,如果不结,马上就去北京上访,到时候让你们去北京接访,挨上级批评不说,花的钱比吃几顿饭都多。这名领导无可奈何,只好前来结账了事。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9)
在对先秦儒学的传统研究中,人性说的发展脉络即为: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至战国中期孟子提出性善说,战国后期荀子提出的性恶说。在获得郭店楚简这一重要史料后,我们可以解决众多历史遗留的疑难问题,弥补理论研究中由于缺乏史料基础而产生的缺陷。本文主要讨论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的人性说,填补孔子与孟、荀人性说之间的空白,发掘战国时期的主流人性论思想及其在整个关于人性说的儒学思想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务伊琼 《学理论》2012,(21):52-53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人类学田野民族志研究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一方面确立了功能主义人类学把田野作业、理论、民族志等三要素相结合的范式;另一方面强调了体谅世界,反思自身这一人类学研究伦理。对人性的关注可以说是社会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目标,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探索人类学的实践意义才有可能保持其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王磊 《党政论坛》2010,(10):53-53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无数的失败就像凸起在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一样,让急于赶路的我们接二连三地摔跟头。然而摔跟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摔跟头后却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勇气。事情输了不要紧,只要心中依旧充满自信,能够笑着弹去身上的尘土,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6)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的重要作品。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索菲·奈芙的善良、罗伯特·兰登的无私以及勇敢,与曼努埃尔·阿林加洛沙主教的自私、雷·提彬爵士的残忍以及雷米·莱格鲁德的贪婪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1.
在《红字》中,霍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受到男性社会象征秩序影响的母女世界,其中的女性以她们特有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使这个女性世界能够以自己的力量与身边的父权制社会抗衡,并在其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被视为他者的女性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法国有两位伟大的作家,各自写了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伟大作品,他们就是雨果(1802—1885)和托克维尔(1805—1859),雨果的《九三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均是作家生前最后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和各自代表作(《悲参世界》与《论美国的民主》)相比,篇幅和知名度都要小,但都是被低估的巨著。  相似文献   

13.
《第三王国不可察觉的变化》是美国当代黑人女性剧作家苏珊一劳丽·帕克斯的代表作.该剧本由四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了四个关于黑人的故事.前人对该作品的评价集中在作者独特、复杂的写作技巧.本文则从作品的主题入手,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主要方法,首先找出何谓帕克斯所说的“第三王国”,进而揭露“第三王国”的内幕,最后找出“第三王国”的变化不可察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中央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中央全会史上尚属首次。习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不止一次地强调法治理论对我国的重要性。新华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中国的发言做出总结,形成了《习近平眼中的"法治中国"》一文。本文以柏拉图《法律篇》为视角,试简评习近平总书记法治中国中"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5.
清晨,我轻叩冼妮娜的家门。登门采访前,通过史料我知道冼妮娜与父亲冼星海在1939年创作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同龄,算起来,她也是年过七旬的老人。门应声而开,眼前的冼妮娜,眼大而明亮,溢满灵光,完全没有古稀之态。随她进屋,这套70余平的房间里上上下下堆满了各种书籍报刊,落脚要小小翼翼,门后、墙上也沾满了各种纸条,我凑上前翻看,“没有这些‘猫胡子’不行,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27)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面纱》因其独特的人物刻画,隐性的东方主义思想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但鲜有研究者以具体人物设置为切入点研究小说所隐藏的东方主义思想。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处处体现着西方人的"超能性"和东方人的"无能性"。试图对小说《面纱》中不同人物的形象设置问题进行深入解析,进而从东方主义理论视角下挖掘出深藏于小说背后的"自我"和"他者"身份。  相似文献   

17.
秦刚 《理论视野》2008,(8):17-19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代表作和奠基作,它的思想影响了世界,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的兴起并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扎根并展现独特的风采,都始终闪烁着《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的光辉,体现着《共产党宣言》基本原则的运用。《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有了科学的灵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也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有了无限的生机。  相似文献   

18.
陶易 《各界》2011,(10):66-68
中唐时期,有一位人称“短李”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悯农诗》几乎家喻户晓,文学史上历来对其评价甚高,他就是李绅。当年李绅应进士举时,曾以占风行卷,吕温读了其中的《悯农》二首后,认为其人有宰相器,将来必为宰相,后来李绅果真当了宰相。  相似文献   

19.
王敏  庞世伟 《党政论坛》2009,(23):40-42
中国古先贤老子,其代表作《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的是宇宙观,“德经”讲的是道德观。老子认为“在天为道,在人为德”,为此,为官从政的领导者要顺乎天道,要修养道德,特别要有“上善若水”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见》深刻总结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明确了新时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重要体现。贯彻党中央通知的精神和《意见》,根本的在于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