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使人们准确地分析其行为的成本收益或改变其原有的成本收益评价  现代经济学认为,不管人的行为本身是否具有商业性质,其动机都是追求约束条件下自身效用(或收益)的最大化,即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收益最大,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条件下成本最小。这里的效用既包括由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带来的货币效用,也包括由对精神财富的追求带来的非货币效用。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这个假设与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的利益原则也是一致的。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人在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  相似文献   

2.
吴晓 《瞭望》1995,(21)
关于《陈独秀一家人》──答靳树鹏先生吴晓编者的话:今年第九期、本栏刊登了靳树鹏先生的文章:《传记作品三忌》,对吴晓先生所著《破屋春秋·陈独秀一家人》提出了批评。最近,我们又接到吴晓先生的文章,认为靳文的批评不能接受。一部作品出版之后,受到赞扬或批评,...  相似文献   

3.
平等是政治哲学的重要价值。传统观点认为,功利主义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基本取向,与平等价值的相关度很低。但是经过长期嬗变,当代西方功利主义已然具有平等的价值取向,其建构逻辑一定程度上自洽地实现了功利最大化与平等待人的统一。当代功利主义超越了传统功利主义平等的基础,在道德可能性与现实可行性两个方面论证了功利最大化与平等待人的相容性,提供了符合平等要求的分配结果,并回应了学术界对其平等问题的诸多批评。但是当代功利主义没有超越传统功利主义的理论逻辑和思维轨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发现,当代西方功利主义平等观在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方面均存在根本的缺陷,只有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哲学基础和社会主张,才是解决社会平等的本真论证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来稿摘登     
讲一点“边际分析”  江汉石油管理局纪委郭根山:在经济学上,投入与产出之间并非“投入越大,产出越大”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投入量与产出量不成比例,甚至“投入越大,产出越小”的现象。对此,经济学家引入了“边际效用”这一概念加以分析。所谓“边际效用”,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所产生的新增加的效用。在生产过程中,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同样,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也适用边际分析法,一项活动从策划安排到组织实施,必须把握最佳的投入量,追求效果的最大化。首先,在活动的内容、方式等方面要“对路”,只有那些真实可信、实…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民工职业技能训练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最大化条件、三段论定理、成本下降规律和最大效用组合理论,以及访谈数据和25省农民工训练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结果分析,应对农民工进行针对性职业技能训练,以帮助弱势农民工跨越式发展,使其有可能赶上优势市民群体。  相似文献   

6.
眼下,有关开展批评难之类的文章已作得够多了,然而还得作。因为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批评难”仍然是一个最令人头痛的问题。 “批评难”,难在何处?依笔者之见,首先是有些地方、部门的领导者接受批评难。领导者在工作中出了问题,如决策失误、管理无方、甚至损公肥私等等,下级或群众提出批评、建议,即便十分中肯,那些被批评者不如听赞扬话那么愉快,有些人更会一肚子不高兴。轻者巧言诡辩,为自己开脱,重者会顿生怨言,拒逆耳良言于千  相似文献   

7.
批评的艺术     
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鼓励先进,激发后进,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但有时我们的表扬和批评,往往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有时领导批评一个人,被批评者无动于衷,而有的人却“对号入座”,认为领导批评的是他,以致产生不满。这样的批评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佳俊 《学理论》2009,(24):131-132
《君主论》中对以道德作为权力手段的必要性的论证,始终牵涉到“适用尺度”的问题。无论是邪恶之道的妥善使用、慷慨与吝啬在不同场合中的选择,还是保持使人畏惧却不憎恨的残酷之名、灵活使用伪装术与变身法,各种违逆道德而行的权力手段都必须遵循一定的“适用尺度”,以实现其权力效用的最大化和负面影响的最小化,从而使君主牢牢掌握住军政大权,实现治国安邦。  相似文献   

9.
美非伙伴关系前景如何陈启民今年美国最重要的外交访问从非洲开始。克林顿总统从3月22日到4月2日率800之众访问非洲5国长达12天,这在美非关系史上还是第一次。但非洲舆论对这次访问反应的主调却不高,批评多于赞扬,怀疑多于肯定。其结果是,非洲对美国的疑...  相似文献   

10.
切实恢复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当前端正党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正确进行他人在场的批评又是正确开展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事实说明,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开展批评不易,进行他人在场的批评更不易.许多人对他人在场的批评方式的"有利功能"缺乏充分的认识,对其"不利功能"却看得过多.据统计,他人在场的批评导致的消极影响达33%,而个别私下的批评导致的消极影响只有11%,其实,他人在场的批评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仍是有其特殊效用的.为了"兴利除弊",充分利用他人在  相似文献   

11.
实施批评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方法,由于批评是一种负强化,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一般人不太乐于接受,尤其是一味地狠批猛训,会把人批得恼、批得跳。如果把批评的重点放在“评”上,认真耐心地与人评说错误的危害、错误的教训以及怎样纠错进步上,一定能达到在“评”中感化人、教育人、促进人、激励人、提高人、升华人的  相似文献   

12.
外部的文化因素由于其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社会资本是交易的基础;效用的来源可以是声望、尊严等非货币因素。中小企业要用好社会资本,信守合作中的传统美德;在商品与服务方面以特色和优越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体验,实现消费者效用和企业产品效用的最大化;综合运用社会文化、消费文化、产品文化,在他们与市场的互动中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以文化创新在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引领倡导健康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不少人听不进批评意见。对来自上级的批评,有人会以为是个人未得到肯定,因而自信心受到伤害,灰心丧气,影响工作。对来自下级的批评,有人会觉得领导的尊严受到了冒犯,心里耿耿于怀,甚至寻机给对方“穿小鞋”。对来自同级的批评,有人会觉得是存心找刺、没事找事,自己很丢面子,因此影响同志感情。其实对于批评,除了常人的一般感受外,还可以有其它更为理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胡国胜 《党政论坛》2009,(23):57-59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推进,学界关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现状可谓纷繁庞杂、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总的来看,编著多于专著,文章多于著作,宣传多于学术,重复多于创新,赞扬多于批评,实证多于理论。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的内容、改革的经验、改革的问题以及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中央集权国家中制度变迁的主要类型。中央治国者推动的制度变迁,其制度变迁效用主要包括政治稳定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而中央治国者的行动遵循着政治稳定首位、社会效益最大化次位的逻辑。明太祖废宰相制度是中央治国者在制度变迁中行动逻辑的生动体现,通过分析明太祖废宰相制度的行为,可以看出中央治国者在制度变迁中的终极目的取向。  相似文献   

16.
近一、二十年以来,西方经济学领域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基本假设前提的修正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两个方面,使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相当程度的严格的规范和可靠的解,理论体系更加具有逻辑性、严谨性、科学性。一、西方经济学假设前提及其修正西方经济学者在进行经济研究或经济分析时,其设计的基本前提假设是:1、理论行为。认为人的理性表现在确立其所追求的目标过程中,而且理性是一致的。微观经济主体都是经济人,其经济行为是以追求目标效用或利润函数的最大化为准则。2、交易费用为零。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预算编制的研究,得出政府的预算报告是个"柠檬品",需要信息优势者传递"信号"、信息劣势者设计方案、切实提高代理人报酬率;通过公共选择理论对预算执行的研究,得出官僚机构追求预算剩余的最大化,需要加强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以最小的预算剩余满足官员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有的同志认为表扬和批评,简单得很,好就表扬,不好就批评,谁都会;有的则认为,如今的职工,只兴实惠,表扬和批评,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在乎了。从而对表扬和批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就此谈点体会。一、表扬和批评的内涵及作用何谓表扬?何谓批评?表扬就是赞美,即...  相似文献   

19.
现在很少听到点名批评了。“少数同志”成了被批评者的代名词。这种笼而统之的批评,实在达不到批评的效果。但有不少人却认为是领导注重工作艺术、讲究批评方法。对此,笔者不以为然。其一,从批评的目的来看,批评是为了纠正错误,不点名批评就成了“无的放矢”,大家都有被批评之嫌,但人人又都无关痛痒,更不见“个别同志”面红耳赤。这种“批评”实在算不上是讲究方法。其二,从批评者自身而言,不点名批评不是讲究批评方法的问题,而是别有它因。如老好人思想作祟,少数领导自身不过硬,怕“点名批评”祸及自身。毛泽东同志曾把批评当…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比较方法,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而经济系统追求的目标是人类的最大满足、效用的最大化。如果离开效用来谈国际经济比较,将会失去其在经济学上的重要意义。因为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合理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中合理分配,以达到人类现在和将来的最大满足。有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