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年研究》2021,438(3):31-40
基于对38名青年的深度访谈,以价值观产生的个体性和社会性路径为分析框架,探讨青年群体理想取向工作价值观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理想取向的工作价值观产生于个体主观意愿和社会文化结构力量的协同作用,其本质是对工作的价值赋予。年轻人通过理想取向价值观对持续性的工作进行自我合理化;而社会文化通过二元符码的话语叙事创造出典型形象框定工作的"理想价值"。在此框架下,当年轻人能够认可社会文化赋予其工作的理想价值并感知到通过工作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时,理想取向的工作价值观得以建立和维持,这为引导和保护年轻人的理想取向工作价值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的《理想问卷调查》开放式问卷方式,了解中年人的理想现状。结果显示:84.5%的中年人认为理想是重要的,15.5%认为不重要或者自己也不清楚。在理想的选择上86.9%的中年人选择事业理想,82.1%的中年人选择家庭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则备受冷落。在对待理想的行为实施上也会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理想是指向未来的,是主体对自身命运的期待和关怀。理想是有结构的,它是由价值和理性两极构成。理想是有体系的,其中的每一个具体理想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理想是有层次的,它是由低级到高级的理想序列。理想是有功能的,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想人格学说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博大的胸怀.以孔子的理想人格为研究对象,从孔子理想人格具备的基本品质、其成为可能的内在根据以及理想人格的修养工夫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3月11日《中国青年报》刊文说,近日,某网站发起一项高三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文科考生4207人,理科考生3630人,热门理想职业依次是公务员、律师、医生、记者等。对于当前青少  相似文献   

6.
梁军 《各界》2009,18(8)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民族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审美观,湘西优美的原生态自然风景的影响和沈从文对原始生命力的肯定以及他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了他美在自然,美在自由生命,美是引人向善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民主理想是对民主"应其所是"的理论建构。在民主发展中,民主理想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双重作用。民主理想管理就是通过反馈控制机制把民主理想与民主现实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实现对民主理想的监控和调整,使其成为建设性理想。因此,应形成对民主理想管理的理性共识,并对民主理想的制度、主体、目标进行管理,以扬弃和优化民主理想,发挥出民主理想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党群关系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课题.但我们的重视程度、付出的建设成本与现实中党群关系的预期效果却不成比例.本文意在理性定位党群关系的改善目标,诠释现实中党群关系面临的困惑和矛盾,并从制度建设角度提出破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永新 《民主》2012,(10):7-8
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始终是任何改革都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既反映了改革的不同价值取向.也是改革处在不同时期时的不同选择。教育改革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5)
大学生的理想现状的确不容乐观,这一点已经从一次"我的理想"为题的作业中得到了清楚地反映。现象的背后更对高校的"理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高校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感情因素,消除学生对"理想教育"的认识误区,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能够自我认可,以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地追求。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学说倾向于在解释世界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改变世界的可行性论证。本文认为,两宋理学家的政治理想最能体现儒家主流政治哲学的特质,即大幅提升伦理精神,将政治与历史伦理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固定在宗法伦理的框架之中,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本质上说,宋代理学的政治理想具有浓郁的乌托邦色彩,这种目标的完美性,阻碍了理学家对实际问题的认知与处理。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 ,人格是统摄了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呈现的“价值生命” ,它是由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所构成的多重复合体。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的人格 ,是自觉为“人”的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 ,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是统一的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孔祥香 《学理论》2013,(5):241-242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教育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孔子在一生治学中,体现了一个宏伟的教育理想。这个宏伟的教育理想包括了理想的教育目的,以及用理想的教育内容确保教育目的实现。这种对教育的认知,在今天依然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姚望 《党政论坛》2012,(16):29-29
从上个世纪初开始,4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就一直是个梦幻神话。因为大家认为这至少在医学上是绝对不可能的:人会因为血压过高而导致心脏爆裂。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追求理想的可能性源于人类具有的一种指向未来的意识取向,也是人的自觉生活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而具有理想的内在区别;信仰则是指超越现实实在并相信一种实际上尚未出现的东西的主体精神.理想存在的根据源于人的类本性,这种本性使人类必然要建构指向未来的理想以实现自己的"类"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信仰又必定形成人的意志、决心等品质,从而在主体那里生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二者形成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6.
张振宇 《学理论》2012,(28):232-233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道德文化,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道德教育与理想树立日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凝聚人民力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各种挫折、困难的必胜法宝,更是抵制不正之风,弘扬正气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结合中国传统道德,围绕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如何树立崇高理想展开深入分析,探究其中所含的现实意义,在道德基础上,规范言行、引导世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断树立理想、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升华道德。  相似文献   

17.
一位高僧问一年轻人:“你的理想是什么?”年轻人答:“成为人上人。’:高僧听后对他说:“你这不是理想,是欲望!”  相似文献   

18.
查芳灵 《学理论》2009,(17):60-61
尼采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是其批判西方基督教世界观的重要一环。在批判基督教文化设置的“偶像”——上帝及其理想人格的基础上,解构了基督教的道德价值体系。以“强力意志”理论为本体论依据,建构起新型理想人格,“超人”是此理想人格的范型,即将强力意志充分发扬和实现了的人,是强力意志、新的价值观念和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的理想化和人格化。  相似文献   

19.
张永安 《学理论》2012,(13):54-55
青年毛泽东曾提出了详细的新村建设计划,一方面反映了他当时还处在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之下,另一方面也清晰地反映出他在思想转变过程中的进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青年毛泽东逐渐认识到要在现实社会中通过和平改良方式实现理想社会,是根本办不到的。这推动他转向暴力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和全新的价值目标,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理想的角度出发,认为"和谐社会"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拓展,又是传统文化中大同理想在现代的延续和升华,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