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我国房地产业界对“按揭”的曲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大陆房地产买卖中的所谓按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按揭 ,期房按揭其实是质押 ,而现房按揭则是抵押。这些质押和抵押与现行的担保制度又不尽相似 ,在某些关键环节上不当地突破了当事人间的利益平衡。真正的按揭制度设计必须结合担保法律体系构造基础平台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反按揭立法的相关经验,探讨了反按揭的内涵、反按揭立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和反按揭立法的法律构想,进而分析了反按揭立法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按揭作为新型的融资购物方式,在我国大陆得到迅猛发展,涉及按揭银行的诉讼纠纷日益增加。按揭的法律定性应是一种独特的准抵押。本文以商品房按揭为主线对按揭银行的诉讼地位及实体权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按揭的内涵,对涉及按揭性质的抵押说、质押说、让与担保说提出了异议,从而将预售商品房按揭界定为一种新型的物的担保方式,并经过分析按揭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完善我国按揭制度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5.
源自英国的Mortgage,作为一种担保方式,日本译为"让渡担保",我国香港地区称之为"按揭",虽然中国大陆也称"按揭",但实为抵押,与英国的财产上负担(Charge)相似。因为英国的Mortgage,要转移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权原给按揭权人,而按揭人保有回赎权。而我国所讲"按揭",仅适用在建商品房买卖,而且并不转移财产所有权的权原,实质上是我国担保物权之双重抵押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个课堂案例说起,引出商品预售合同无效、被撤销或协议解除时,可能给预售房按揭合同带来的僵局。之后分析预售房按揭制度的法律性质、商品房预售合同与按揭合同的关系、目前法律规定下银行进行预售房按揭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探讨完善预售房按揭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商品房按揭制度概念、来源及分类的基础上,针对现存我国学术界对商品房按揭法律性质的多种理解进行简要的评析,并结合我国按揭担保的实践和相关立法,对我国大陆“商品房按揭”的法律性质作出判断。最后结合实务发展需要,对商品房按揭制度的重新构建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倒按揭贷款是英美国家的以其特有的按揭制度构建起来的一种融资工具。根据物权法定原则,我国要引入该制度,只有以典权或者抵押构建倒按揭贷款才具有可探讨性。本文认为以典权为基础建立一种中国式的"倒按揭贷款"制度,从法律理论上说是没有问题的,但从现实意义来看颇值怀疑。而在我国语境下,抵押完全能吸收按揭制度。所以,以抵押为基础构建倒按揭贷款制度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段慧杰 《法制与社会》2011,(26):258-259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我们必须准确界定商品房按揭制度,解决商品房按揭在实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商品房按揭制度最终是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为目的,并对我国商品房按揭市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陆的预售商品房"按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房预售是目前房地产采用的一种主要交易方式,人们习惯上称为"按揭"购房。从法律上讲,"按揭"的概念是否正确?商品房预售是"按揭"还是"抵押"?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1.
吴静 《法制与社会》2010,(28):55-57
随着当前房价飞涨,按揭购房的夫妻不断增多,离婚时夫妻对该按揭房的归属与分割产生的争议也越来越大。因我国当前缺少按揭方面的法律规定,各地观点、做法不一,在该问题的解决上较为混乱。本文针对离婚案件中按揭房分割这一问题,对按揭房制度与涉及的法律关系、房屋增值部分的性质与归属等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就按揭行为从婚前持续到婚后这种最为复杂的按揭房分割情形展开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按揭权法律性质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房地产按揭权的法律性质表现为物权性、价值权性、担保性、特定性和从属性。在此基础上 ,深入分析房地产按揭权与房地产抵押权的区别 ,进一步论证了按揭有别于抵押  相似文献   

13.
陈晨 《法学论坛》2005,20(3):92-98
让与担保这一权利移转型担保的产生和存在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并因方便交易而为多国实务所采用,但也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而不能纳入已有的物权担保形式.按揭是英美法中的权利移转型担保,它与大陆法系的让与担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些不同.我国的商品房按揭担保,虽然名称译自英美法的按揭,但却是于我国商品房交易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担保形式,可谓自成一体.按办理按揭时商品房的存在状态不同可以分为现楼按揭和楼花按揭.其中,现楼按揭究其性质是不动产抵押,楼花按揭在房产建成前后性质有所不同在房产建成之前是一种让与担保,在房产建成之后则是不动产抵押.所以我国实践中运行良好的商品房按揭制度并不能被让与担保所完全涵盖,仅从商品房按揭需要由法律加以规定,不能得出让与担保应当尽快进入民法典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少大中城市都开办了住房按揭业务,按揭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融资购房的重要方式。因此,对商品房按揭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件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购房人资金不足这一问题,住房按揭业务由香港传入中国大陆,并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发展势头。由于学界对按揭的法律性质尚未达成一致,现行法律又未有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按揭纠纷无法可依。本文对按揭的性质加以探讨,指出其作为一种非典型担保物权,不同于准抵押和浮动抵押,其实质是让与担保。  相似文献   

16.
按揭与抵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宁教铭  张礼慧 《河北法学》2001,19(2):141-144
针对“按揭就是抵押”的观点 ,分析“按揭”一词的由来和涵义 ,指出“按揭”是英文mortgage的半音译半意译的粤语词汇 ,是英美法中物的担保的一种类型 ,有别于大陆法系的抵押 (hypothecation)。  相似文献   

17.
黄绍辉 《法制与社会》2010,(35):126-127
按揭担保,也称为楼花按揭贷款,它是一种以在建甚至未建的预购商品房作为担保物取得银行贷款的融资购楼方式。这种新的抵押方式的出现给我国的担保法律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以此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楼花按揭的性质和效力进行了浅略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对于我国楼花按揭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离婚时处理按揭房屋的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期间购买的按揭房屋在夫妻离婚时如何处理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法释[2003]19号》第21条将按揭房认定为"尚未取得所有权"的房屋,要求人民法院在夫妻离婚时仅就按揭房屋的使用权予以判决。这一处理方式,既不符合物权法定分止争、物尽其用的立法宗旨,也不符合婚姻法确立的夫妻财产分割原则,更有违法律的公平正义。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按揭房屋的产权问题,特别是夫妻以一方名义购买的按揭房屋在离婚时的分割问题,突破现有的处理方式,以解决因处理按揭房屋衍生出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房地产“假按揭”的成因及其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假按揭现象频繁发生,对消费者和银行的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也对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妥善解决假按揭现象已成为规范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假按揭现象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其相关的法律责任进行剖析,以期为妥善解决假按揭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丽施 《河北法学》2003,21(5):143-146
商品房预售中的按揭制度虽名为“按揭”,但不存在将所有权转移于债权人这一按揭最显著的特 征。在此制度下,期房作为物的价值难以体现。鉴于此,应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加以完善;其一,完 善商品房预售抵押贷款制度;其二,建立以转移所有权为标志的“真正”的商品房按揭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