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震惊全国、导致25人死亡的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犯罪嫌疑人,竟然是两个年仅13岁和14岁的初中生,而且均来自离异家庭,这似乎又一次印证了“离异或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性格心理,犯罪率高”一类说法。但是透过这一事件的表象,我们是否应该做一点更深层次的思考呢?是仅仅归咎于他们个人和各自的家庭,还是必须同时追问社会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北京“蓝极速”网吧的一把大火,断送了20多人的性命。经过有关部门调查,这起火灾的直接原因系两名未成年中学生“报复”网吧用汽油纵火所为。火灾的起因查清了,但是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决不能省略,即“安全通道”怎么又不畅通了?  相似文献   

3.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其中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已占到了相当的比例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因此,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父母离异是导致离异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然而,笔者认为,父母离异与青少年犯罪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父母负责任地做好家庭教养,无论离异与否,都能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占有重要地位,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性格和生活适应性有直接的负面影响。文章从“蓝极速事件”反映的情况入手,从分析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并提出完善家庭教育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少年犯罪是少年所实施的犯罪。但少年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解释:少年的年龄在十周岁左右至十五六岁之间,但这一规定仍没有明确少年的实际年限,这就使得少年犯罪的概念也不能明确。随着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逐步深入和细化,这一不足就逐渐显露出来。并影响了少年犯罪的专门研究。那么,应如何确定少年犯罪的主体年龄呢?一、确立少年犯罪的主体年龄的方法(一)要确定“少年”的本质少年绝对不是指能独立劳动和生活的人。如果某人能独立劳动和生活,则此人就成熟了,老百姓称之为“成人了”。因此,少年的概念必定包含以下内…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天津市政府曾组织调查发现:在没有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中,完整家庭占88%,单亲家庭占12%;而在有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中,完整家庭占75%,单亲家庭占25%。90年代末,深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表明:被调查对象家庭不全或父母不全的占30.5%,其中14~18岁未成年人的家结构不全的占该年龄组的39%。在深圳市收容所里,五个中队抽样调查55人,全部是单亲家庭子女。  相似文献   

7.
一司法实践表明,少年犯罪原因以外部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外部环境的诸因素中,因不良交往而误入岐途的尤为明显。笔者所在的上海普陀区法院少年庭,1998年审结少年犯罪案共51件,涉及少年被告人102名,初犯、偶犯为50%,犯罪原因为外部影响的为100%,其中不良交往有72人,占70.6%。由此可见,不良交往与少年犯罪的关系,确实不可轻视。(一) 不良交往是少年犯罪的“中介剂”。家庭、学校、待业、文化生活等因素都与少年犯罪相关,但这些因素都是通过不良交往的“中介”而起作用。如家庭因素中,父母双亡、父母离婚、管教不当都可能导致青少…  相似文献   

8.
客观、全面、准确地研判青少年犯罪形势,是创新青少年社会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比重基本上保持着下降的态势,青少年犯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面临着新问题。在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应注重早期教育,对未成年犯罪中占相当比例的轻微触法少年,尽可能采取非犯罪、非刑罚的处理措施,减少过度司法干预。在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和谐为上”的理念,注意保护相关人群的隐私及注意一些相关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临海市公安局关工委金荣 秀,金昌龄来稿认为: 青少年走向犯罪,外因只是条 件,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青少年走 向犯罪在主观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 面原因: 1.“以自我为中心”价值观念的 滋长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 据他们调查,50%以上的犯罪青 少年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北京举行的“少年·和谐社会的希望——少年司法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说,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1.
案例1、今年暑期3位初中女生因无聊,到某舞厅玩,碰到年龄相仿的一群青少年,为首的是十六、七岁的女孩A某,因一言不和,A某便指使随她来的几个男少年,劫持3位女生到某宾馆,进行轮番殴打折磨,其中一女生在A某的同意下还遭到了强暴,手段令人发指。中学生犯罪案件的心理分析四则沈慧 上述案例突出了青少年犯罪的突发性、团伙性、动机单一性和手段残忍性。追溯他们犯罪的原因,A某父母离异,她曾混入社会后受骗失身,随后破罐破摔,成为害群之马中的为首分子,称王称霸,惹是生非。3位受害女生都也开始出入舞厅,追求高档消费,她们有…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特别是少年(依我国刑法规定,少年犯罪的年龄为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故本文所指的少年为该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树人”的艰辛和时长。如何做好有犯罪倾向,曾有过劣迹,曾失足的少年的教育、挽救和改造工作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我庭对辖区内部分地方的少年犯110人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对当前的个性,平时表现,家庭序列等与犯罪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以期为“树人”提供条件,为减少少年犯罪奠定基础,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发现江津几江地区有个已到犯罪边缘的20多人的少年团伙。说“犯罪边缘”是因他们都是十来岁最多十二、三岁的少年,还够不上犯罪。他们或摸扒、或撬门人室盗窃、或趁机抢劫。这不仅仅给这些少年(还有个别儿童)及其家庭造成不堪设想的灾难性后果,而且是社会一个极强的不和谐音符,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悬崖勒马缰何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青少年犯罪与吸毒贩毒和环境污染被世人并列为“三大社会公害”,青少年犯罪排在首位,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不安。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形势亦相当严峻。少年犯罪10年来提高了一倍,且呈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恶性化趋势。悬崖勒马组何在?对此,西方国家可谓各有所见,各有对策,但成效如何,唯有试目以待。我国也一直在积极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之良策。专家们研究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综合”症。基于此,专家们提出了“综合治理”策略,党和政府把它列为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5.
美国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怎样?少年法庭运作情况又如何?美国少年司法制度及青少年犯罪预防办公室(OJJDP)2000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反映如下:一、美国少年犯罪问题的现状1、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下降。截止至199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青少年凶杀案的案发率处在1987以来的最低点,比1993年高峰时的案发率下降了52%。1994年至1998年间,15至17岁青少年犯谋杀、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案发率下降了32%,14岁或以下年龄段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案发率下降了27%。2、少年严重的暴力犯罪者所占比例不等。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美国的青少…  相似文献   

16.
网吧管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网吧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日益增多。但由于目前网吧经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导致网吧不良资讯泛滥,且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成熟性,使其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吧的安全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窗     
中国青少年犯罪率仍在上升未来五年总量将增加2007年1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报告还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流失生犯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流失生犯罪,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定,而且关系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是我国犯罪呈现“低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流失生犯罪现状特点笔者所讲的流失生犯罪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未修完规定学业即辍学赋闲、浪迹社会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据统计,我国现有中小学生大约3000余万人,每年流失的学生数以几十万计。据福建省的调查,1995年全省查获17岁以下流失生作案人数达4747人,占青少年发案数的17.2%。另据某市检察机关的调查统计,90年代被…  相似文献   

19.
当前,研究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从父母离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联性分析来看,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有目共睹;父母离异使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缺失、生活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父母离异后出现的再婚重组家庭,使得未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其一时难以应付。此外,导致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是内因和主要原因,但还有诸如生理变化影响心理、“疾风怒涛”的特殊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外因。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青少年“涉黑”犯罪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发现,上海地区的青少年“涉黑”犯罪具有不是“涉黑”犯罪组织的最重要成分;在犯罪组织中大多处于从属地位,外来青少年所占比例突出,更易受到罪犯之间裙带关系的影响,绝大部分“涉黑”青少年无前科,犯罪类型多样等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