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家不是劳动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常识。周新城教授的文章《资本家能当劳动模范吗?》已经讲得很明白了。读了蔡永胜先生的反驳文章,我认为有必要从更具体的方面,结合现代的新变化,重新讲一下“资本家不是劳动者”的道理。 关于资本家的经营管理活动 “什么叫做劳动? “……我的思维是出现下面的场景:在某个制鞋厂,工人们在厂房里埋头工作,业主在办公室里也要做他的工作,主要包括:1、为制鞋寻找价廉物美的原料;2、把鞋推销出去;3;准备工人的工资按时下发;4,必须向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交纳各种税金;等等。…  相似文献   

2.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节日。近年,我国多次评选“全国劳动模范”,颁发“五一劳动奖章”。 今年“五一”之前,有的省、市把私营企业主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向国务院推荐,未被接受。4月29日,江泽民主席在表彰大会上明确地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高贵品格。” 本刊今年第6期发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的文章《资本家能当劳动模范吗?》和吉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冯宝兴的文章《关键在判定私营企业的所有制属性──在私营企业主应否评选劳模问题上的分歧的实质》,对此事作了阐释。 这两篇文章引起热烈反响,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话、寄来文章表示赞同,认为的确不能把私营企业主与劳动群众、资本家与劳动者混为一谈。对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资本家,可以评选为“优秀私营企业主”另行表彰。但是,决不能把资本家评选为“劳动模范”。 也有人坚持“资本家是劳动者说”,认为可以把资本家评为“劳动模范”。北京市瀛矿机械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副总经理蔡永胜,寄来了“与周新城先生商榷”的文章,要求《真理的追求》刊登。 其实,蔡永胜先生文章中的论点早已散见于一些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经济学界一些人提出,把国有企业卖给私人或外商,只是由“实物形态”到“价值形态”的形态变化,不会对所有制产生影响;大量出卖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也不会改变我国的根本的社会制度。 回顾50年代我国的“赎买”政策,就能清楚地看出上述理论的谬误。 当年,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即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并不是“没收”,而是“赎买”。即,国家用货币或高额定息等方式的“价值形态”,把民族资本家的“实物形态”的企业买下来。那是简单的“形态变化”吗?不是! 从帐面上看,民族资本家拿到了很大一笔…  相似文献   

4.
资本家能当劳动模范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劳动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要庆祝自己的节日。劳动是光荣、豪迈的事业,劳动者每年都要评选出劳动模范,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劳动模范,顾名思义,是劳动者中间的模范人物,他应该首先是劳动者。非劳动者,例如资本家,不能当劳动模范,因为他不是劳动者,这是最普通的常识。但在今天,这个常识遭到了挑战,而且挑战者不是资本家本人,而是工人阶级政党一一xr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共产党的省委副书记、省长;是共产党自己办的一家覆盖全国的大报。这不是咄咄怪事吗?有人不信,但却是事实。今年1月24日…  相似文献   

5.
“是农民养活地主,还是地主养活农民?”建国初期曾进行过近乎全民范围的大讨论,早已不成为问题。 “是工人养活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养活工人?”50年代改造私营工商业,曾在全国城镇居民(包括资本家)中进行过大讨论,早已不成为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51周年的今天,新资本家蔡永胜先生竟然写出文章,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没有企业主的管理劳动,工人劳动不可能创造任何价值”,声称未来社会“是大众而不是资本家才是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者”,认为“就业机会的创造则取决于政府宏观控制政策和资本家组织社会生产的劳动效果”。这令人惊诧…  相似文献   

6.
理论信息     
刘吉:私有并不注定就是十恶不赦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资本不再只是资本家所有,不再只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手段和代名词,历史已经展现了劳动者资本及其运用的问题。劳动者资本当然也是个人的、私有的,但它是与剥削者的资本性质完全不同的资本。公众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等等就是这种劳动者资本运用的一种有效形式。所以问题  相似文献   

7.
工人阶级的政党岂能吸收资本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我国法律,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今日我国的私营企业主,就是资本家。私营企业是合法的,资本家是人民的一部分。近年,国内党内一些人提出了吸收私营企业主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党的一些基层组织不顾党中央的明文规定,擅自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这些人被群众称为“老板党员”。其中一些私营企业主还担任了他那家私营企业的党支部或党委的书记,被群众称为“老板书记”。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怪事。此事涉及共产党的性质问题,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主张吸收私营企业主人党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由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受教育年限以及预期寿命延长等因素,在退休年龄和政策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适应人口结构和社会心理的变化。不能简单搞“一刀切”。而一旦确定延长退休年龄.在制度方面也要有弹性,为劳动者提供柔性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自然而然会造成种种不平等现象,生产效率最高的人赚的钱的最多,实业资本家如此,独立劳动者如此,或多或少与企业共命运的领工资者又何尝不是如此?西方国家处于顺境时的经验表明,富裕起来的情况虽说参差不齐,倒也比较普遍。这正是市场经济言之成理之处,不过,只有真正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才会取得此类成就,也只有在商业竞争中才能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0.
白克明 《中国人大》2009,(13):18-19
审计署的报告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部门违法违纪问题是年年出现的,这让老百姓很不理解:为什么中央主管部门带头违规,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下决心研究解决。因为我们的审计报告要向社会公布,这里反映出的监督问题、体制问题、部门利益问题都要注意.否则老百姓会提出:你们是怎么管理的?为什么会年年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耳朵听得多了,可能耳朵也生了茧子了,但是老百姓不答应,为什么一个堂堂的国家部门,可以把几亿、十几亿、几十亿的款项乱用、乱支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这是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作为科教兴农的主渠道,教育如何适应这一战略要求,为科教兴农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这既是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实施科教兴农必须首先解决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科教兴农的战略决策决定了教育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一位50年代共一个支部在党校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老同学,建议我这个曾经教过政治经济学又常写杂文的人关心一下报纸上讨论的“知本家”问题。于是我把随手可以找到的几份剪报测览一番,也来讲一些可能是十分外行的话。 马克思《资本论》在分析资产阶级与剩余价值这些概念的时候,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总是以把它们“虚拟”成一个纯而又纯的东西为前提的。于是,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似乎全靠的是资本。其实,资本家除了拥有资本之外,他本人还得拥有一定的知识:例如在什么地方开办什么工厂、使用和如何使用什么人才等之类。光有资本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调整原则,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这一原则和制度与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怎样?按照这一原则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怎样的现象?调整中应不应有什么限制?限制什么、不限制什么?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讨论。一、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检验所有制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所有制结构指的是各种形式的所有制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种种目的。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往往又用各种借口将合同加以扣押。那么,遭遇此类情形,劳动者该怎样维权呢?  相似文献   

15.
马莉 《前沿》2008,(8):50-52
在当今的中西思想文化领域,现代性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或学术关键词,然而.对于何谓现代性?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为,“现代性”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复合性范畴,目前对这一问题作出结论还为时尚早。但通过对“现代性”内涵问题研究的综述,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更清晰地把握和探讨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16.
推销,是应创造需求还是应贴近需求?这是推销活动中每个推销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不同的推销人员有不同的推销结果?这里面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产品类别、顾客特点、推销方法。正是前两个方面中的不同因素决定了推销人员的推销方法及态度:是选择创造需求还是选择贴近需求。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实则决定了推销人员的推销结果,甚至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正确限定创造需求与贴近需求 何为创造需求?创造需求就是指把顾客的无需求或负需求变为有需求、正需求。通俗点儿讲,就是指通过推销,使顾客本来不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一种“主体热”现象。“主体热”现象涉及到对主体和主体性这两个范畴的理解。在讨论中,有的论者往往把主体和主体性混淆起来。有的在论述主体时说的是主体性,有的在阐述主体性时却谈的是主体。有的把主体简单等于人,把主体性简单的解释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这二者是有联系的,但首先二者是有区别的。由于没有把二者解析开来,因此,不能对它们在哲学史上(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史上)、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以及为什么会在我国现在形成“主体热”的内在原因作出很好的说明。关于主体理论笔者曾发表过文章(见《马克思主客体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建构》,《哲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论述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范围时,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见1998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读本》第32页)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弄准确,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央统战理论研究室,把“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统一战线问题”作为1999年全国统战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并指定辽宁、上海等几个省、市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研讨。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认识到,只有首先把“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统一战线”主要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范围界定清楚,然后才能深入研究它的其它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世界》2006,(6):46-46
赵小姐与公司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但是劳动者本人没有持有合同,合同在公司手上。可是公司现在要与劳动者重新签订合同。合同的甲方是一家人事租赁公司,合同显示。是这家租赁公司以劳务输出的方式把劳动者派遣到现在的公司工作,其他条款与现合同基本相同。赵小姐十分不解:这样的做法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20.
美国西部开发中的社会矛盾化解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部开发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没有美国西部开发就没有当代的美国。但在美国西部开发中。也出现过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主要体现在政府与印第安人的矛盾,政府与占地移民的矛盾,土地投机者与中下层移民的矛盾,工业资本家与农牧业资本家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等等。为此,美国通过政治手段推行国家意志,通过法律逐步缓解各种矛盾,利用多种手段改善和建设环境,通过政府主导提升产业结构,从而有效地缓解和解决社会矛盾,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措施对我国西部开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