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犯罪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以犯罪类型为视角的专门研究却相当薄弱且材料分散。因此,有必要对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专门的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法律和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近年来有日趋严重的迹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作为我国现阶段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于2006年10月首次写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总计26条)、《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总计12条)、《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总计49条)。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犯罪绝对数呈上升趋势,犯罪性质逐步恶化,犯罪类型复杂多变,犯罪方式不断更新升级。一般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可分为物欲型、暴力型、淫乱型、团伙型四大类型。从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来看,既有社会根源,又有环境影响,还有其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5.
犯罪的家庭因素历来是中外犯罪学家研究的重点。特别对未成年人犯罪而言,家庭因素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成年人。在影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诸环境因素中,家庭因素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着重从家庭教育、家庭结构和家庭气氛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在社会变革时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只有从新时期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生活和心理因素着手,坚持综合治理、教育与保护、及时防治等原则,采取刑事的、社会管理的、思想法制教育等对策,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犯罪源头-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危害日益严重,且呈现出新的动向与特点.而未成年人犯罪是犯罪的源头,要遏制犯罪,必须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源头抓起,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中的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未成年人毒品犯罪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在犯罪数量、犯罪主体、犯罪手段、地域分布、毒品种类等方面呈现一定特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对毒品的好奇和无知、亲密群体的诱导、特殊经历的诱发和不良交往的影响等。针对山西省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现状和成因,需要我们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应对。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新时期青少年犯罪增长的原因及特点 ,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暂缓起诉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应完善立法,明确暂缓起诉的适用条件、原则和程序等,为该制度的运行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问卷测量法对75名犯罪青少年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此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和犯罪青少年改造的策略,提出家庭要创立尊重、平等、信任的家庭环境;学校要科学、正确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全社会支持关注青少年教育,并重点提出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关于新一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也提出"配合有关部门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作为今后司法改革的内容之一,已经被提上日程。对我国各地司法试点探索情况的比较分析,揭示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实践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探析轻罪记录消灭制度构建的相关问题,以刑法的最新修订动向为导向,提出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刑罚的轻缓化、人道化已经成为国际刑罚制度的发展趋势,少年犯罪适用非监禁刑也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实践证明,非监禁刑在教育和挽救违法少年、保护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少年司法理念上还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少年犯罪非监禁化的实现程度还不尽如人意。少年犯罪非监禁化应当成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人的犯罪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综合因素中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对青少年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后者对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的犯罪是成长中的犯罪。青少年正处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上述两种因素交替变化是青少年生理发育的一种自然表现。基因遗传和突变特性以及激素旺盛分泌对情绪、情感、行为的影响强烈程度都大于成年人,所以,他们的犯罪往往带有生物性因素作用的本能色彩。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不应忽视这些具有不良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少年警务制度是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犯罪预防和违法犯罪处置正式机制的第一个环节,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意义重大。目前,少年警务在运行过程中仍面临着专门机构缺失、警务理念滞后等问题,阻碍了少年警务由局部实践探索向整体制度构建的转型。随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公安机关应当顺应少年司法改革的趋势,从推动专门立法、建设专门队伍、完善犯罪预防职能、落实罪错少年处遇分级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的少年警务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是非监禁执行方式之一,它能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交叉感染,达到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人的目的;它符合世界行刑发展趋势,是刑罚谦抑性和人道化的要求;它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而且,试点效果明显。然而,它在立法方面.矫正机构建制方面,矫正计划和方案上及社会保障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之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三大社会公害"之一,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是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的重要基石。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认知、需求、情感、意志和动机五个主要心理要素方面都与成年人有着显著的区别。透析其心理特征并从中归结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特质,将会促进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项矫治和防范。  相似文献   

18.
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仅凭公安机关一家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要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预防和控制未成人违法犯罪的浓厚氛围,依靠基层组织、学校、社区、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教育的各种手段,逐步形成党政牵头、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