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王庙掠影     
《长江论坛》2006,(2):F0002-F0002,1
龙王庙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汉口岸,全长1080米。据《汉口竹枝词》记载,龙王庙码头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这一水域,河面狭窄.岸陡水急,船多倾覆,素以险要著称,故有人在码头边修筑龙王庙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  相似文献   

2.
1938年4月8日晚,喧闹了一天的武汉静寂下来。汉口日本租界中街89号(今汉口长春街67号)大石洋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却是繁忙异常。中共长江局机关就设在这里。机要科长童小鹏及译电员紧张地收发电报。秘书长李克农像往常一样,亲自来检查机要科的丁作。  相似文献   

3.
《长江论坛》2006,(5):F0002-F0002
中山公园位千汉口解放大道中段,始建于1910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汉口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  相似文献   

4.
《前进论坛》2012,(3):38-40
作为武汉国民政府的重要支柱之一,邓演达参与处理众多军政事务。其中,他站在反对帝国主义第一线,对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作出贡献,是特别值得一提的。 1927年1月3日,英帝国主义派水兵在汉口登陆,冲入华界,屠戮庆祝北伐胜利的群众,  相似文献   

5.
方方 《世纪行》2009,(4):16-19
湖北省政协常委、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方方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根脉一直倾心关注并不断挖掘,为汉口租界老建筑的去留而奔走呼吁,并用最通俗的语言相继撰写并出版了以“租界”为题材的《汉口的沧桑往事》和《汉口租界》两本地方文化书籍,为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作出了贡献。 本刊经征得方方委员的同意,在“世纪追踪”专栏选登《汉口租界》的有关章节,以期让读者知晓汉口租界的来龙去脉和隐藏在百年老街上身姿依旧别致的老建筑深处的那些与人有关的沧桑故事。  相似文献   

6.
《政策》2006,(3):F0003-F0003
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烟草行业36家重点企业之一,资产总额过80亿元。其前身是创建于1916年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烟草企业之一。集团现已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年生产通力达2120多万箱。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各大城市,以"大"称之的,除了大上海,就是大汉口,无城出于其右。但对于汉口以"东方芝加哥"时代为代表的商业辉煌,只在民间人士描摹昔日盛景时留下兴奋而斑驳的片段。汉口留有许多老建筑,它们带着异乡情调屹立在扬子江畔。扣住了它们,就仿佛扣住了汉口的经脉,听到了汉口久远的呼吸和脉动,看到了汉口是怎样走到了今天。2017年8月29日,《汉口商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中国工合”)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由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和爱国民主人士胡愈之、陈翰笙等在上海酝酿发起,1938年8月在汉口正式成立,具有统战性、国际性、经济性、合作性的民间社团组织。1983年,中国工合恢复活动,1988年挂靠中央统战部,1997年改挂靠中国轻工总会,但中央统战部对其开展统战工作继续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0,(12):82-82
位于长江西岸、武汉三镇汉口一方东部江岸区的辛亥酋义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阳夏战争汉口保卫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而修建。入口大门的门额上横书‘辛亥首义烈士陵园”8个大字,居中耸立一座剑形汉白玉大理石纪念碑,正面为李尔重书题“辛亥首义烈士纪念碑”镏金碑刻。1911年10月27日至28日。汉口保卫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遗骸2000余具,由战时红十字会出面收集.分成6座大墓冢合葬于此,名“赤十字会义冢”,俗称“六大堆”。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关于振兴武汉经济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武汉三镇作为首义之地,遭到战火的严重破坏。大批建筑物和公用设施被摧毁,许多工厂被迫停工。南北议和后,修复被战火焚毁的市区已成为当务之急。1912年1月25曰,汉口商务总会召开会议,筹议重建汉口市面办法,与会人士一致吁请当局尽快重建汉口。同月,汉口商务总会呈文黎元  相似文献   

11.
董玉梅 《世纪行》2009,(3):31-34
说码头,必然要说水:说码头文化.自然便离不开因码头而产生的生活习俗与个性特征;说武汉码头,当然也就得说汉水、长江了。汉水曾经被汉口人称“小河”,可就是这条小河,造就了一个四大商业名镇.就是这条小河诞生的商业文化与物质文明.让西方国家也垂涎三尺.他们在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后.便迫不及待地把汉口作为了通商口岸的目标之一。由是,汉口有了租界。武汉的码头文化由此又有了更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长江论坛》2011,(4):2+97-F0002,F0003
武汉是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城市,被称为“首义之城”。孙中山在武昌首义第二年亲临武汉,不仅体现了他对首义区人民怀有的深厚情谊,而且表现出他对素称“九省通衢”的武汉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视。他指出:“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之一矣。”所以他为武汉规划了“略如纽约,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汉口以其繁华的商业著称于世,号称"四大名镇"之首、"天下四聚"之一。附庸风雅的江浙商人为昔日汉口的繁华市井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记载。范锴的《汉口丛谈》和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详细记述了清代中叶汉口地区的地形地貌、人口构成、基层行政、商业文化、社会风习、岁时节令等诸多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汉口城市社会的全景画卷。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地位的飚升莫过于近代。1908年日本驻汉领事水野幸吉在其所著《汉口》一书中说:“汉口者,贸易年额1.3亿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第二,将进而摩上海之垒,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之芝加哥”,为什么穿过了漫长的时间隧道的武汉,会在近代实现它的崛起,并在城市的近代化中成为广陵绝响?她的未来应该怎样发展?这也许正是皮明庥先生研究武汉近代城市化的重要动机。皮明庥先生的新著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公安》2013,(8):43-43
中国人民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相似文献   

16.
吴昌华 《黄埔》2007,(1):40-43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在当时汪精卫公开反共的险恶环境下,会议只开了一天。毛泽东在会上发言,认为党中央所犯的错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没有认识到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指出,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从此“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名言,成为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日本在汉口的情报调查活动始于1872年。其开展情报调查活动,是多途径、全方位、有组织地连续进行的。参加的人员有游历者、商人、学生、驻汉领馆人员、军方人员以及政府部门人员。他们在汉口搜集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情报,并编辑成书。晚清时期的汉口已然成为日本人心目中重要的物质掠夺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一位美国学者在10多年前出版了两本研究晚清汉口的著作。这位学者名叫罗维廉(Willian.T.Rowe,另译作罗威或罗·威廉),现为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知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作博士论文时,开始把晚清汉口城市研究作为选题。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的《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于1984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五年  相似文献   

19.
喻芳 《长江论坛》2008,(3):23-26
汉口一元片是武汉市历史文化积累最深厚、近代历史建筑和传统居住区风貌保存最为完整、集中的老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居住环境和文化遗产资源,集中了大量优秀建筑。同时它也是汉口的传统商业、贸易及居住区。随着汉口江滩的建成,滨江美景得到充分的展示,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更加凸现,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一元片老城区应以“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为目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改善旧城区公共服务和居住条件,实现功能置换和环境整治,建设成具有深远历史文化渊源,又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区。  相似文献   

20.
汪瑞宁 《世纪行》2006,(2):46-47
1955年12月31日,从汉口武圣路至汉阳月湖街之间,彩旗飞舞,人声鼎沸。祖祖辈辈备受江水阻隔的武汉人,欢聚在这里,亲历汉水公路桥通车典礼,争睹江汉飞虹的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