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传真     
英国耗巨资重建情报大楼。据路透社8月16日报道,英国情报机关“政府通讯总部”将兴建一座设备齐全的新大楼。这个新建筑耗资将高达10亿英镑,比目前军情5局及6局两所情报中心的建造费高出近一半。建成后的新大楼可称得上是一座“超级电脑”,里面的设施全部电脑化。“政府通讯总部”将通过一颗“监察星”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络。 美国在菲律宾大搞情报活动。据马尼拉8月23日专电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多年来一直在菲律宾派驻大量情报人员,搜集菲律宾各方面的情报,并从事干预菲内政的各种活动。中情局多以外交官…  相似文献   

2.
企业竞争情报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一词源于英文“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竞争情报研究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出现的,这一研究的兴起是国际情报界的重大事件,顺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在信息化基础上向情报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征兆,将对全球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专业化的竞争情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7月11日,中情局局长特尼特承认对伊情报有责任。 自今年6月美英发生“情报门”事件(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虚假情报,称伊拉克从非洲国家购买铀,准备用于生  相似文献   

4.
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美国和俄罗斯不断对其情报安全机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两国无论在改革目的、基本思路,还是改革中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成效方面都存在异同,现将两国情报机构改革的情况做一比较一1改革的目的美国:进行改革是为了革除情报安全机构本身的积弊,提高工作效能。1995年,美国众、参两院情报委员会分别对情报工作的改革问题提出了23条和匕条建议,要求全面彻底整顿情报界,使之目标明确、机构精简、成效显著,能在对世纪专注于危机的处理。到了1997年,由于连年来中情局长更迭频繁、间谍丑闻不断,导致中情局业务工作缺乏连贯…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美国国会发表《考克斯报创,诬陷中国自70年代以来一直在偷窃美国的核技术,殊不知,论“徽’的功夫,美国人才是天下第一!窃取经济科技情报冷战时期,美国利用其遍布世界各地的间谍搜集了大量别国的政治、军事情报。进入叨年代后,美国的情报机构把搜集情报的重点由政治、军事、外交转向了经济、科技领域。中情局三分之二以上的任务是收集经济、科技情报,新的情报人员更多的是以公司主管、经济学家\新闻记者的身份出现,中情局的经济、科技间谍们大都在两个战场上作战:一是“宏观情报战场”,在于摸清有关国家在全球和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6.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10):7-7
<正>戈斯:辞职5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中央情报局局长波特·戈斯向他递交了辞呈,他已接受戈斯的辞职,但没有说明戈斯辞职的原因。戈斯今年67岁,于2004年8月被布什提名担任中情局局长。他曾在中情局担任秘密特工,1988年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从1997年开始担任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戈斯自2004年9月担任中情局局长以来,与中情局的秘密情报部门一直不和,从而导致包括中情局副局长约翰·麦克劳克林等在内的一批资深情报官员相继离职。  相似文献   

7.
早在4年前,媒体就曾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阴谋策划伊拉克内部发动政变,推翻萨达姆政权,但计划最终流产的消息。伊拉克方面一直对这一事件保持沉默。近日,负责摧毁这一策反行动的伊方情报官员首次公开了事件的真相。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成了美国政府在中东的眼中钉,中情局几次试图暗杀萨达姆均未得手。直到1995年,中情局的特工才打入萨达姆政权的核心。于是,美国方面立即制订了一个代号为“梦境”的行动计划,准备在伊发动一场推翻萨达姆总统的“宫廷政变”。中情局就这一计划同巴格达的沙瓦伊将军进行接触,沙瓦伊是伊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二战的结束,OSS随之终结,1945年9月,杜鲁门解散了OSS。1947年,根据美国《国家安全法》,中央情报局成立。中央情报局不仅沿袭了战略特工局的情报职能,也继承了其暗杀任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冷战最盛时期,中情局策划过多起暗杀活动,但多以失败结束。  相似文献   

9.
随着二战的结束,OSS随之终结,1945年9月,杜鲁门解散了OSS。1947年,根据美国《国家安全法》,中央情报局成立。中央情报局不仅沿袭了战略特工局的情报职能,也继承了其暗杀任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冷战最盛时期,中情局策划过多起暗杀活动,但多以失败结束。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新年伊始,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再度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在大学校园里和社会上广泛“纳贤”,招募间谍活动引人注目。去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已将其人员招募数扩大了一倍,升至约39000人。而今年,中央情报局将进一步扩大人员招募计划。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说:“中情局正在进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员招募行动。”美中情局副局长麦克劳克林说:“中央情报局需要大批愿意献身国家,充满活力,在挑战、危险面前毫不犹豫的有志之士。”根据中情局的规定,情报人员如果愿意从事间谍工作,年龄在35岁以…  相似文献   

11.
美国电影如何在好莱坞、华尔街、美国国会和中情局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迪斯尼、索尼、新闻集团、贝塔司曼等国际文化资本如何通过并购、联合制作等方式逐步占领世界各国市场?全球文化精英和影视明星包括中国的张艺谋、章子怡如何被好莱坞招至麾下?日本如何通过漫画、流行音乐等实现它的“重返亚洲”战略?世界文化战争将形成怎样的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谁将赢得全球文化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着眼全球的竞争新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可望保持相当的发展势头,全球范围将形成实力更为接近的欧洲、北美和亚太三大经济圈。区域合作作为一国经济与周边融合、进而融入全球经济的阶梯作用更突出。跨国公司如果不能冲出“地区”范围,意味着最终将失去发展根基。首先,在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面对的任何国内市场都显得过于狭小,外部市场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其次,跨国公司已将竞争的重点转向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如信息产业等。新世纪初,全球使用个人电脑的人数将由20世纪末的4.5亿上升到10亿以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各种数据的行…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以后,美中情局为适应反恐斗争需要,进行了它建局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与改组,间谍招募是其主要工作之一。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下令新招收间谍数目要增加70%,而负责管理中情局的反恐中心、间谍活动和辅助军事行动的机构“行动理事会”中的人数要增加25%。  相似文献   

14.
正向我们走来的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这个世纪高水平的经济运行,只有高素质的国民主体才能驾驭。可以预言,下个世纪的经济竞争最主要表现在人的素质竞争。反过来说,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下个世纪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决定着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所处的态势.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的教有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知识经济的世纪。把素质教育问题置于理论的探讨和实践操作即教育改革的整体坐标上来考虑,选择方向、确立目标、找准位置、明确起点、选好途径、制定政策,变素质教育的“沙龙状态”为“实施状态”,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紧迫感,依然…  相似文献   

15.
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全球各国走向合作竞争的时代,合作中有斗争,斗争中又有合作。同时,又是一个全方位竞争的时代,这种竞争既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管理水平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教育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视线对准未来,纷纷提出“跨世纪人才”的教育目标,把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轴,并强调教育事业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事情,办好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由此可见,谁实现了面向21世纪的领先教育,谁就可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地位的主动权。据此,笔者就培养高层次公安干警的必…  相似文献   

16.
在联合国总部,聚集了来自180多个会员国的3万多名外交官,可以说是世界上外交官最集中的地方。然而,在庄重的演说和温文尔雅的鸡尾酒会背后,却是谍报活动激烈角逐的场所。各国间谍情报人员云集于此,各显神通,使得这座高达39层的办公大楼弥漫着浓重的谍战硝烟。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利用联合国开展间谍活动更是有增无减。在联合国的许多机构里,到处出没着中情局特工的身影。如联合国特委会(“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的简称)就被中情局当作是对伊开展情报工作的一个工具。“特委会”的大多数武器核查专家来自美国。然而…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安全通讯》2002,(9):63-64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2日报道,美国国会决定,首先进行设立国土安全部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腾出手来“修理”被控犯有“情报共享不利”罪名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等情报机关。具体负责这两件工作的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利伯曼已经表示同意上述做法,并暂时推迟对两大情报机关的“审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警察技术》2015,(3):80
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主办的"中国竞争情报年会"是情报和信息领域分享学术研究成果、交流竞争情报实践的盛会,已成为业界品牌,吸引了情报和信息界、咨询界及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的积极参与,并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15年度第二十一届年会将于2015年10月在西安举办,内容包括:大会报告、多场专题报告、互动论坛、学术论坛和成果展示。大会期间,  相似文献   

19.
现代猎头公司和猎头产业的最初形式是“二战”后期美国的“战争猎头”行为,再逐渐嬗变为商业化的猎头公司,直至发展成为今天人们熟知的猎头产业。“猎头”的精髓在于主动出击、积极搜寻、持续跟踪、千方百计网罗人才,这是一种进攻型的人才竞争行为。“国家猎头”则是由国家主导并主动出击,借鉴猎头机制和路径,动用军事、政治、外交等资源和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搜寻、网罗、聚集、吸纳高级人才,直接体现国家战略利益和维护国家人才安全的进攻型人才竞争战略。“国家猎头”是国家为从全球范围内引进人才、吸纳人才、挖掘人才、争夺人才而展开的积极的人才竞争战略,是国家人才战略的子战略。  相似文献   

20.
在2005年12月7日举行的“国际人权日”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阿伯女士公开对美国“黑狱事件”提出严厉批评,指责美中情局在欧洲设立秘密监禁设施和未经法律程序转移嫌犯,并明确指出此举“违反人权”。12月10日是联合国“国际人权日”,2005年的主题是禁止酷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没想到此番成了国际社会维护人权的“斗争对象”。“黑狱”事件源起于《华盛顿邮报》。2005年11月2日该报披露,美国中情局在美国以外的8个亚欧国家建立了“黑狱”,用来关押并审讯被捕的“基地”组织重要成员,以获取“反恐”情报。紧接着,总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