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梦蓉 《当代贵州》2004,(10):35-36
如果说2000年是贵州计划生育工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么2000年以后的这三年,则是一部浓缩的人口计生工作奋斗史;如果说2000年以前,我省的计生工作还处于“十年徘徊”的局面,那么今天则可以说,我省人口计生工作全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为: ——2003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5.9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001—2003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每年分别下降1.35和1.56个千分点,全省人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就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确立人口问题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以重视,把握人口形势,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综合措施,保障各项投入,促进贵州人口计生工作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贵州人口计生工作确立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人口出生率、自增率分别从2000年的20郾59‰和14郾24‰下降到2004年的15郾43‰和8郾91‰,年均下降1郾29和1郾33个千分点,超额完成了2000年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决定》要求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0郾5个千分点以上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廖昌晖 《当代贵州》2005,(13):33-34
农村人口问题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关键问题。贵州农村人口存在着人口数量多、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轻、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口流出量大的一般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出生人口量较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等特殊问题。从人口计生工作的角度看,主要有法律法规的差异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脱漏性、利益导向的局限性和针对措施的滞后性等因素的存在。农村出生人口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呈刚性制约。实现贵州人口计生事业新跨越,探索建立完善“九大机制”,要求进一步拓展利益导向政策,强化综合治理措施,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举措和强化人口生育政策导向等措施,加快解决贵州农村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2,(6):1-I0001
近年来,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双降”目标的意见》精神,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面对全省严峻的人口形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跨越式追赶”的发展战略,以超常规举措全面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工作新机制,真正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两个转变”, 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揭示了我国人口问题在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目标任务,要实现人口计生事业的新跨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四种意识",树立"四种理念",完善"四种机制",落实"四个强化",努力创优人口环境,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13,(9):F0003-F0003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重庆人口计生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全局和改革发展大局,确定了“4+2”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少生、优生、民生为主线,奋力推进计生民生建设、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人口信息化建设、阳光计生行动四项重点工作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两项难点工作),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基本实现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转变,人口计生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人口计生工作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人口计生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当前,着力做好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对于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省2012年计生考核中挂末,受到"黄牌警告"后,关岭自治县迎难而上,打好人口计生工作攻坚战。2012年,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县经济综合指标从全省第73位上升到第30位。然而,由于人口计生工作基础薄弱,该县在全省2012年计生考核中挂末,受到"黄牌警告"。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项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继续降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在巩固中发展,低生育水平稳中有降,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据省人口计生目标考核调查结果,符合政策生育率从2005年的93.05%上升至94.58%.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就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青海省人口计生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计生工作,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内涵和途径。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11,(12):3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治市郊区的人口计生工作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创造了新的业绩,为全区的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服务阵地建设是基础。在计生服务站所建设中,该区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建设标准》,改扩建了区、乡计生服务站所,统一了区、乡计生站所机构标语牌,规范了各种工作制度,为"创国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11,(6):31-3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治市郊区的人口计生工作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创造了新的业绩,为全区的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服务阵地建设是基础。在计生服务站所建设中,该区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建设标准》,改扩建了区、乡计生服务站所,统一了区、乡计生站所机构标语牌,规范了各种工作制度,为"创国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北碚区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努力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积极推进综合改革,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稳定低生育水平基础上,保证了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首批全国计划生育系统优质服务先进区。二00四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就是继续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积极开展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同时开展对首批先进先县“回头看”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统筹人口自身协调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科学扎实地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双降”目标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冯成 《当代贵州》2006,(6):26-27
近年来,我省人口计生工作结合省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多项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 省人口计生委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7.
杨慧  肖鸿  韩加友 《当代贵州》2011,(36):5-I0002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切实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创新发展。增强责任意识。“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双降”目标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问题是最大的发展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元芳 《当代贵州》2017,(45):76-76
2017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带领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力推进卫生计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全面助推健康贵州建设。三年提升计划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揭示了我国人口问题在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目标任务,要实现人口计生事业的新跨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  相似文献   

20.
陈恩达 《当代贵州》2007,(23):60-61
从现实和长远看,人口问题既是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状况的一大主要症结,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又是改变贵州“两欠”省情的重要途径,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贵州”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基础因素。因此,石宗源书记一再告诫全省广大干部:“人口问题在贵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