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绥阳,虽有中国“辣椒之乡”,“黔北粮仓”之美称,但纵览绥阳古今,却搜索不出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是文化,是诗歌,是“诗乡”这顶闪耀的桂冠,让绥阳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地标。  相似文献   

2.
绥阳,有辉煌的诗歌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诗乡”。东汉大儒尹珍,曾在这里设馆教学10余载。自宋以来,绥阳涌现出数量可观的诗人,其中13人有诗文集传世。解放以来,又涌现出廖公弘、李发模等诗人,杜兴成等著名艺术家,还涌现出7岁、10岁、16岁出版个人作品集的优秀新生代。  相似文献   

3.
“气吞万山之辉岚而显其雄奇,集纳先贤之灵运而博其隽雅。”走进黔北文化明珠的诗乡绥阳,无不感受到浓郁的诗乡文化氛围,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这片土地上50万勤奋劳作的人民拼博奋进、开拓进取,奉献着聪明才智。1993年3月,绥阳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诗乡后,1999年又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文化先进县,2002年诗乡绥阳又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殊荣。自1997年以来,县委、政府把诗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2000年县十五规划提出了建设“富民强县、诗乡形象、党的建设”三大工程的宏伟目标,2001年,…  相似文献   

4.
“我没有对家庭尽到应尽的责任,我不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绥阳县委书记任启贤这样评说自己。不管事实如何,但在绥阳人民的眼里,她是一个好县长、好书记。1996年1月,任启贤从循潭调到绥阳,当选为绥阳县县长。她在循潭任常务副县长时,那大胆泼辣、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早已闻名还选。她抛下80多岁的老母、多病的丈夫和正在上学的儿子,只身来到了绥阳。在绥阳造成了很大的轰动,46万绥阳人一下子振奋起来了。绥阳是国内有名的诗乡和辣椒之乡,在这片既有闻名中外的特产朝天椒而又盛产诗歌的土地上,人…  相似文献   

5.
付松 《当代贵州》2014,(17):26-26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诞生过诗人的地方,注定不甘寂寞,注定彰显魅力。绥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乡有诗方为诗乡,诗有乡始具诗魂",著名诗人贺敬之寄予的厚望,成了今天以诗歌为代表的绥阳文化的深刻注解。自隋大业七年(611)置县以来,勤劳善良的绥阳人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谱写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千秋华章。  相似文献   

6.
郑强  付松 《当代贵州》2014,(17):20-21
正绥阳的城镇化演绎着变与不变的精彩:变的是城市和理念,不变的是山水与乡愁。一城山水一城诗,半城湖光半城林。走进魅力绥阳,处处欣欣向荣。这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意境展示着"中国诗乡"的韵味;这是一座生机勃发的城市,凭借惊人的速度书写着城镇建设新篇。  相似文献   

7.
黔北高原绥阳沃土,山美如诗,水美如诗,人的心灵美,也如诗。在诗乡,只说农民诗词,那是琳琅满目的,如  相似文献   

8.
诗乡是秀美的。在共和国的版图上,诗乡绥阳地处黠北,是大娄山脉上的一颗耀眼明珠。诗乡古朴原始的宽阔水森林,世界罕见的双河溶洞群,闻名遐迩的温泉,清幽婉丽的后水湖和堪称全国一绝的张公祠,以及诗乡特有的风情文化等,以她自然、原始、质朴的风姿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先看美丽的宽阔水。距县城50余公里的宽阔水,是贵州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地球同纬度仅存的一片原生性较强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包括以第三世纪残留下来的古老植物─—亮叶水青杠树为主的原生性森林、发生性森林、人工林、竹林和灌木林。原始丛林…  相似文献   

9.
正绥阳,诗的故乡,画的长廊,被誉为"中国诗乡·世界休闲公园"。境内洞林山水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十分秀美,全县共有各具特色、互补性强的旅游资源单体183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该县无可比拟的旅游资源优势。国家级地质公园、中华第一长洞——双河洞;国家级自  相似文献   

10.
赵薇  顾海凇 《当代贵州》2014,(17):18-19
正绥阳,贵州高原的诗乡,红色遵义的腹地,大娄山脉的中段。70多年前,革命前辈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激昂词句,抒发了跨越大娄山的豪迈气概。但遗憾人杰地灵的绥阳,在21世纪过去了10年之际,经济社会发展却显露蹇滞、难言豪迈。2011年,在贵州88个县市区考核排名中,绥阳的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处于第64位,GDP增速甚至排到第84位。  相似文献   

11.
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总喜欢回忆自己的过去,追寻曾经跋涉的足迹。我出生在素有“贵州诗乡”之称的绥阳县,从小就受到诗歌的特殊氛围的熏陶。什么“关关维鸠,在河之洲”、“日照香炉生紧烟”一类的诗句,以及父老乡亲们在日常劳动中所哼唱的《分秧歌》、《樵歌》、《牧歌》等,像从深山石缝中流出来的清泉一样,不断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于是,我爱上了诗歌,对诗歌产生了一种特别感情,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1957年,绥阳创办起《绥阳县报》,我便以“牧笛”为笔名,在县报上发表了处女作。从那时起,我开始在诗坛上艰辛地跋涉着。几十…  相似文献   

12.
臧克家与毛泽东的诗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全 《发展论坛》2003,(11):70-72
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诗人。他有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特别是对古典诗词很有研究,造诣很深。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据《史记》记载,第一本诗集《诗经》,是孔子从三千多首诗歌中选出编就的。当时的诗歌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历代都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写出千古流芳的佳作,形成一条诗的长河。但就其气魄的雄浑博大,内涵的深厚广阔,没有能与毛泽东诗词相比的。他的诗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更倾倒一些专家学者,诗人臧克家就是其中一个。他经常以诵读毛泽东诗词为乐,从50年代…  相似文献   

13.
诗的品格     
诗的品格《九州诗文》杂志社社长毕福堂读完崔光祖同志的《党员干部修养歌》,作为一名多年的诗坛中人,我有很深的感触。崔光祖同志不是一位专门的诗歌创作者,但他的《党员干部修养歌》却给我们从事关注诗歌创作的人以很大的教益。《党员干部修养歌》能够众口相传,得到...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5,(18):55
绥阳为遵义所属最早四县之一,建县已将近1400年。隋大业十二年(616)置绥阳县,属明阳郡。县北29里,有绥阳山,故名之。唐属夷州。宋置绥阳县,属播州乐源郡,辖地即今县地。元属播州安抚司,无县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以原地重置县,随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清雍正后随遵义改隶贵州。诗人李发模使绥阳一举成名,该县因此被誉为“中国诗乡”。然而, 早就使绥阳名声在外的,是绥阳两种特殊的农副产品:一种是所产人工银丝盐水面条,习称“绥阳面”,因其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成为清代皇家贡品,至今盛誉不减当年;另一种是辣椒,绥阳主要农产品,全县年产干辣椒1000多吨,辣椒制品达60多个,远销国内外市场。绥阳辣椒品种有大椒、小椒、绉椒、灯笼椒等,而以“朝天椒”最有名,名列全国七大名椒。  相似文献   

15.
陈剑宁 《求实》2003,(Z1):288-297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核心概念,不仅在古代诗歌创作中,而且在诗文鉴赏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处于文学创作、鉴赏、评论的本体地位。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的一些规律,故历来颇受文论家们的重视。古代写景诗的意象是古代诗歌意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其建构有一个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粗略到精美,一般到高级的过程,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分析、研究并把握好古代写景诗的意象建构对于古代诗歌的阅读、欣赏和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古典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 (一)意象概念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界的一些领导职务.受这些身份的影响,他在20世纪5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大量的“科技”理念和意象.以往,学界对这类科学诗关注不足,偶尔的研究也往往只注意这类诗的“政治性”内容.事实上,除政治身份之外,郭沫若还具有“公共人物”的身份,从这一视角切入,可以重新考察郭沫若这时期的诗歌创作,亦可获得相对丰富的理论阐释和新的意义挖掘.  相似文献   

17.
孙基林 《理论学刊》2004,(12):114-117
新潮诗在上个世纪 70年代末崛起于中国诗坛 ,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论争 ,并对新时期诗歌乃至整个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它在崛起前曾经历了较长的隐秘成长过程 ,一些必要的历史节点也是无法超越的 ,其中包括 :沙龙文化与诗歌、新诗歌第一人“食指”和“白洋淀诗歌群落”等等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中华民族诗歌发展史上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峰,在诗歌万千意象中,酒与诗的结合形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诗酒文化。诗酒文化表露了唐时各阶层诗人的精神状况、情感世界,也以另外一种方式揭露了社会的不同现象。  相似文献   

19.
闫春旭 《党员文摘》2023,(13):52-53
如果人是一株植物,诗歌就是竖起的棚架,为生命提供向上的力量。正如王计兵的一句诗: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这是诗歌《赶时间的人》中节选的片段,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激荡的语言,有的只是描述朴实人生的“字字珠玑”。这首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后引起很多网友共鸣,大家纷纷点赞:很有力量,劳动者的诗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13,(8):47-47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是我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必然会促进诗歌创作理论的发展。人们通过对诗人及其作品的评论,指出其优缺点,总结诗歌创作的某些规律,以进一步促进诗歌创作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