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荣彬 《台声》2022,(15):81-85
<正>来台湾的最初几年里,特别思念故乡。每至万物复苏的春天,心里便产生一种急切想回家的感觉,想回到家中那个老屋里去,想起那次回家的情景。在那春暖花开的时节,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坐在老院暖洋洋的阳光下,坐在那几株如满树轻云般盛开着花朵的杏树下,坐在随着微风纷纷飘落的花瓣里和枝头喳喳的鸟鸣声中,坐在老树旧物所唤起的对母亲的怀念和对自己曾留下的幸福快乐生活的追忆里,用缅怀的心情去静静品味漂泊流浪岁月里让我魂牵梦萦的那份老宅的温馨与宁静……  相似文献   

2.
"我的天呀!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啊?我和孩子需要你啊……"一个身高1.76米左右、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怀里抱着一个满身血迹的女子,顾不得平日的斯文与体面,坐在地上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喊,两个11岁左右的双胞胎儿子,更是哭得像泪人  相似文献   

3.
无论你如何认识人生的意义,最重要是让自己快乐。朋友们都说我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却从未心灰意冷,永远是一只快乐的大雁。其实,我哪有那么坚强,只不过学会了给无助的心找个家罢了。 偶然的机会,我与他不期而遇,坐在他身边的一刹那,不曾想竟然心跳加速,去天国的丈夫走了这么久,这样的感觉还是第一次,接下来的购物,整个人完全心猿意马。同行的好友看透了我的心思,故意制造一些理由,堂而皇之地飞车而去。剧情发展如此神速令我瞠目,好在是该吃饭的时候了,手忙脚乱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支小小的甲肝疫苗,虽然个子小,但要想预防甲型肝炎可都要靠我.   穿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将对人体无害、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甲型肝炎病毒减毒株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培养后经油提和纯化溶于含氨基酸的盐平衡溶液,这样就做成了我.1岁以上的小朋友就可以接种我了,至少能得到10年以上的持续保护.……  相似文献   

5.
祁怀清 《政策》2015,(3):75
2014年11月11日,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旗下的购物平台销售额创下93亿美元的新记录后,在某电视访谈节目中,坦言承认自己成为中国首富。如此有钱的马云其实也有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他曾幽默地说:"我最快乐的日子是一个月拿90块人民币的时候。"由马云的"痛苦和快乐"衍生出这样一个问题:快乐究竟源自哪里?我想先晒一晒我的快乐:我是1970年出生的。1990年7月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因文凭太低,便想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以  相似文献   

6.
本届政协的一大进步,是年轻化,一大批五六十岁、甚至三四十岁的人进来了."文革"前不算,我是从一九七八年起又重新参加政协的.有的新委员问我,大会、小会如何开法,这方面我是有经验的.但是,我首先想对他们说:当政协委员,要忠心耿耿,要敢讲真话,  相似文献   

7.
爷爷的小镇     
正爷爷乘坐着他的时光机,穿越了万物复苏的春天,穿越了逝去的盛夏,穿越了枝丫凋零的秋天,穿越了寒冬腊月。成长的道路上,让人不知所措的意外接踵而来,但所幸我拥有一份快乐的孩提时光。又一次在梦中回到那个小镇,熟悉的街道,流淌的小河,人来人往的桥,桥上叫卖的小贩。我激动地跑回家中。远远地就看见了精气神十足的爷爷,我冲过去想抱住他时,眼前一阵刺眼的光将我从梦境中抽离。我极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坐在床边,陷入了回忆……  相似文献   

8.
梦圆故乡     
石宏耀 《台声》2010,(5):31-31
<正> 一小时的路程,却走了62年……又是清明,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第二批"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临行前,有朋友问我:你激动不激动?毕竟只有一个小时的(空中)的路程,却走了62年,我想了很多,只能用"悲与喜"两个字来表达。"悲",是我从事对台工作近50年,却迟迟无法踏上故土,一个个亲友未能见上一面就……"喜"的  相似文献   

9.
博览文汇     
<正> 快乐计划好多年以前,我看过一本小书——《人的思想》,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长远而良好的影响。书的作者是詹姆士·艾伦,下面是书里的一段:"一个人会发现,当他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就是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残疾人》2017,(9):56-57
残疾人说 “我又找回了原来快乐幸福的生活.” 夏先生:我今年44岁,孩子16岁,父母70岁,是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正当孩子要负担,父母要养老的时候,突然中风了.我无论如何都没法接受这个事实,那时候感觉天者塌了,万念俱灰想结束一切,可是看着家人奔波忙碌的样子和期盼的眼神,我感觉必须重新振作.  相似文献   

11.
<正> 小湄,医生,女,25岁能不结婚就不结婚。人生要做得事多着呢,考研升职旅行……只要自已生活得够开心。阿杰,律师,男,35岁我喜欢简单的生活,不希望因为结婚而带来什么烦恼。一切随缘,到了想结婚的那一天自然会结婚。我和我的女友并不因为没有结婚而有压力或不快乐。TONY,自由撰稿人,男,32岁如果有人请我喝喜酒,我对一般的朋友会表示祝贺,对最好的朋友则表示  相似文献   

12.
与17个孩子情同父子“请蔡叔叔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蔡叔叔,我好想您,您如同我慈祥的父亲,实际上您已承担了一个做父亲的义务。”“蔡叔叔,没有您,今天我就不能坐在中学的课堂中。在您扶助的学生中,有的担任了班长,有的任了文体委员,有的评上了三好学生。这一切都是与您的帮助、教诲分不开的,虽然我们这些人都没有了父亲,但我们仍然感到幸福,您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给我们支持和关怀。”当蔡军读着一封封充满童稚气的来信时,他欣慰而快乐地笑了。他怎么能不高兴呢?来信的罗国华同学正是在他的全力帮助下才得以继续上学…  相似文献   

13.
顺城老街     
杨红文  杨月 《今日民族》2012,(12):23-26
顺城街,《昆明市地名志》这样记载:"在市区的中部,近日公园南侧,东起正义路,西至五一路……长694米,宽11米……明为南城外通往小西门的铺石小道……"虽只有短短几十个字的介绍,但这条小街在我心中却显得很漫长,它留下了我十五年的足迹,流逝了我十五年的时光. 1969年,我家搬到了顺城街,那时我才三岁.  相似文献   

1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学生时代的我,曾多少次把这句话写在作文本上,我记不清了。如今,当我阔别了学校十二年,一个人坐在窗前沉思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光阴似箭”。 是的,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我已经30岁。 我永远不会忘记,十二年前我走在回乡路上的沉重感觉。那一年我18岁。18岁,一个如诗如画如梦的  相似文献   

15.
今晚,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他们是警察,奔波是他们的常事。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前,窗外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一层接着一层地下,如白絮如绒花,那么空灵洁净那么美丽无瑕。我想起老师布置的作文题:21世纪的遐想。我想……我的脑海已被窗外的雪花洗礼。她赋予我一份责任和庄严。我想些什么呢?作为一名青年,我想在新世纪用自己的心灵来与长江的神韵、喜玛拉雅山的肃寂、黄河的桀骛对话。我想侧身走过昨日的喧哗,并高举起自己设计的一面旗帜走向伟大。作为父母的女儿,我想用我的纯净来唤醒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赞叹,想用自己赤诚…  相似文献   

16.
烈火·浓情     
2001年初冬的这天上午,阳光明媚,当我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坐在一家客户单位领导的面前,听着她娓娓道来的对保安员的无尽赞誉时,我再也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了,对保安的深情一泻千里……  相似文献   

17.
4年师范毕业,获得一份工作,却是在聋哑学校。这份工作使我平时与人交往中总有种"伸不直"的感觉。每次给同学写信,都用其他单位的信封。世俗使我因从事这份工作而显得卑微。日子在手势手指语的交替中流逝。不知不觉的4个月过去了。一个冬阳煦暖的中午,我坐在桌前想写点什么。窗外,小家伙们"咿咿呀呀"的声音不时传进耳朵。我想起了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对着我的19双清澈纯真的眼睛;想起每一节语训课上,一声声艰难的正音;想起每次和家长谈心时,面对的总是渴求焦虑感激的目光;想起孩子们每次放假离校时,定要敲开门给老师鞠个躬再回家。我不禁扪心自问,我一个20岁的年轻人,何以享受这份真情?不就因为我是聋哑学校的教师。我有什么理由自卑自轻,辜负这许多难能可贵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8.
施爱的幸福     
东亥 《中国减灾》2011,(5X):19-19
<正>朋友来电话说,来看看我吧,想你了。我说既然是你想我了,那为什么不亲自来看我呢?你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有的是大把空闲时间。他呵呵地笑,说忙着照顾老父亲呢,他那病,须臾离不开人的。朋友才四十多岁,却已经"退休"五年了,当年他放弃了大公司部门经理的职位和七八万元的年薪,他  相似文献   

19.
6月2日我讨厌自己现在的生活,看不到阳光,看不到希望,我觉得我亏欠我身边所有的人,我没有办法使自己快乐,我更讨厌因为我的无能为力别人来指责我,觉得我是个包袱……6月3日最近总觉得身体怪怪的,半夜经常被憋醒,然后很难再入睡,我想努力地戒掉吃安眠药的习惯。我觉得精神好压抑,有好多好多的话在我心里,我是不是得了那种抑郁症了?抑郁症的病人没有能康复的,最后都是自杀,我不会的,对吧……6月5日我真的有精神抑郁症了,最初还是经常失眠,吃药可以睡下的,最近脾气发得可怕,开始伤害自己,自己的胳膊流血了,头不知道怎么撞了两个大包,摔到地下的…  相似文献   

20.
刘庆邦 《北京观察》2016,(12):64-65
别看我离开农村几十年了,每到初夏麦收时节,我似乎都能从徐徐吹来的南风里闻到麦子成熟的气息.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在北京城里还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布谷鸟季节性的鸣叫,没有口音上的差别,与我们老家被称为"麦秸垛垛"的布谷鸟的叫声是一样的.我想这些布谷鸟或许正是从我们老家河南日夜兼程飞过来的,它们仿佛在提醒我:麦子熟了,快下地收麦去吧,老坐在屋里发呆干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