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每当我想起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是激动,是沉重?也许还有很多很多掺杂在一起的无法诉诸笔端的感觉。我,一名普普通通的特校教师;我的学生,一群有耳无法聆听,有嘴无法言语的聋哑孩子。而此刻,他们那一张张活泼热情的脸庞却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  相似文献   

2.
1987年,我还是一个23岁的年轻人,那一年我大学毕业,成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一名教师.在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学生都是健全人,毕业之后,他们将成为残疾人的老师.作为残疾人老师的老师,老实说,我当时一点也不知道残疾人对我将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3.
孩子上小学,他的班主任老师长得很清秀,也会打扮,有孩子缘,孩子老喜欢将老师挂在嘴边。一次我晚接孩子,急匆匆跑进校门,看见孩子和老师正面对面地比赛跳绳呢,孩子没大没小地冲她吆喝着,两人跳得满脸通红,呼哧带喘,很较真的样子。等他们跳完了,我才有机会插话,我说您真好,还陪孩子玩,这么晚了,真不好意思。老师却说,哪里是陪他啊,是我自己也想玩。看见孩子和老师无所顾忌的样子,就明白为什么孩子喜欢这个老师。我想老师是真的爱孩子,她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起,成为伙伴。老师享受着这份属于她的生活,更享受着自己的工作。如果有人问,快乐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家书抵万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之所以历久而不衰,是因为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2002年10月,笔者从学生记录自我成长的《自我评价报告》中欣慰地发现了一首又一首的现代“游子吟”:“从穷山沟里出来的孩子哪个不想扬眉吐气,哪个不想让劳累一生的父母晚年幸福?”想起父母那日益衰老的脸,心里不觉一酸,两行热泪滚了下来。父母的爱,我暂且不说,就凭他们望子成龙那一腔执著,虚度年华的你,良心何在呀!”我对不起父母日夜为我操劳的那颗心,我对不起…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孤残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便经历了重大的挫折,身体或心灵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如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健康有效地融入社会,是每一位儿童福利事业工作者都应当思考并积极践行的问题。作为一名福利机构的院长,我始终牢记自己就是这些孩子的妈妈,誓以真挚的爱、温暖的心守护这群特殊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过节的烦恼     
编辑老师:新年好!我是一名最普通的保安员,过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时,我除了想念远方的亲人,再有就是抱着《中国保安》不断地翻看,它已经成了我们离不开的真挚“老友”。既是朋友,有些心里话就想说出来。我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还是老乡或朋友介绍来当保安的,来了以后,自然少不了常联系。今年元旦,我一想过节了,就给和我一起当保安的老乡和朋友写贺卡、发祝贺的短信,而这些人中又多是女孩儿,队友们一看我写她们的名字就开玩笑说,我和那么多女孩儿联系也不怕累,甚至还有一些过分的话。我听到后,也知道他们并无恶意。本来过节是高…  相似文献   

7.
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枚书签,上面印有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的两句话:“一位合格家长和教师的标志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行;一位不合格的家长和教师的标志是善于发现孩子的缺点并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不行。”此话令我想起一件小事。我班高某是一个“人见人烦”的学生。他平时不守纪律,不爱学习,不参加劳动,惟一感兴趣的是─—上课搞小动作、制作小玩具、修理小电器等诸如此类的事情,经常惹得周围同学不能好好上课。一天,科任老师向我反映说,高某上课又没听讲,用钳子拧周围同学桌椅上的螺丝,老师批评他时,他居然不…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九龙坡区黄桷坪派出所接辖区多名群众报警称,在黄桷坪正街某银行门口有一名男子正虐待儿童。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并及时控制住了义愤填膺的群众。"黄金棍下出好人",这是很多"过来人"的经验。这起"虐童"事件,经民警调查却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和无奈。父亲(陈强)在工地工作,平日里没时间管教孩子。一直以来,儿子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潦草应付,玩耍之心颇盛。为了让儿子好好学  相似文献   

9.
那是爱的奉献,牵动着很多人的心,那是爱的火焰,照亮无数难忘的瞬间。200多个日日夜夜,贵州省仁怀市各级各部门干部始终和100户残疾同胞打成一片。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抹去了贫困残疾同胞多年蜗居危房的烦恼,一股春天般的暖流在这里涌动。残疾人家庭危房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0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他是老残犯心中的一盏灯.为他们指明了改造方向;有人说他像一团火.温暖了老残犯的心。其实.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监狱民警,用他那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使老残犯感受到了温暖.使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案例及问题 晨晨是一名三级智力残疾人,在一所融合学校上三年级,出现上课随便说话、干扰老师教学、心情不好就随意跑出教室、拿同学东西、不遵守课堂纪律、稍不顺心就和同学打架等种种问题,让家长无所适从.最初他的父母找到我,并非是想进行康复或者矫正异常行为,而是希望我给孩子推荐一个特教学校.从他们的表情和对孩子的描述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打算放弃继续留在融合学校学习的想法,另一方面又心存不甘.这也是很多学龄残疾儿童家长共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艾青那首《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在崇左,也有很多对土地爱得深沉的人,他们爱那方美丽的水土,更希望那方水土能好好养育那一方人。他们系阡陌于心中,问疾苦于村屯,扶百姓于贫困,不断演绎感恩乡土、感恩人民的大爱情怀。他们就是那些深入基层接地气的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李国兴是2012年从自治区公安厅到龙州县下冻镇峡岗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3.
<正>大家好,我叫赵旭,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教书15年了。我所带的学生当中,虽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也算是学霸辈出。这帮学霸,不仅有知识,而且有文化!说到文化,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也有过困惑。那是几年前,在市里的一堂公开课上,我讲的正是《诗经》文化。课堂上,我引领着学生进入了那个"风雅颂,赋比兴"无比灿烂浪漫的诗歌世界。课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会泽县大桥乡大桥村先后发生兄弟俩杀死自己妻子的血案,两兄弟6个尚在上小学的孩子目睹了父亲残杀母亲的经过,心理受到严重打击。6个孩子的境遇牵动着很多昆明市民的心,一个又一个志愿者从省城来到大桥村,他们用细微的爱抚慰孩子,引领孩子走出了心灵暗室。  相似文献   

15.
一次去广播电台做“耳聋防治”的节目佳宾。主持人怀着好奇的心情问我们那里半年也见不上妈妈一面的聋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一一回答。主持人突然问:“您说聋孩子和健全孩子相比您更爱哪一类孩子?”虽然当时做了回答,而且我也确实认为聋孩子更让我挂念、喜爱,但爱他们什么?为什么爱他们?确实没理出个头绪。回到家,又想了很长时间,和聋孩子朝夕相处10多年的经历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天,我去看望一个刚3岁的聋儿。当我站在马路对面正准备穿过时,无意  相似文献   

16.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9,(12):60-61
民警来信: 我是基层公安机关的一名领导,因为身体原因,一个月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成了一名普通的民警。其实我并不在意原来那个小职位,可不知为什么,我发现别人看我的眼光不一样了,以前经常来往的朋友也不来往了,原来的下属好像是我做了对不起他们的事,也不愿跟我说话。以前过节,很多朋友都来看我,让我感到生活充实,工作自信,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在我负责联络志愿者团队的这些日子里,见证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境遇不同,但对残疾人都有一颗热忱的心. 记得当初大学生志愿者来我们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残联做调查,一个劲地问我,我们这里的残疾人最需要他们做什么?一下子还真把我给问蒙了.想来想去,突然想到我们温馨家园的残疾人手工制品还堆在那没有着落.便把这个信息透露给他们.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为我作为一名思品老师,很难像学生的班主任,像语文、数学老师那样赢得学生的心,我担心这样会影响这门学科的成绩。都说,学生往往是先喜欢学科老师,然后才是喜欢这门学科。可是,我们思品老师一周就那么两节课的时间,而且教学七八个班,一个学期下来,连学生都不一定认识,拿什么去赢得学生的心呢!  相似文献   

19.
为了那些小圆鼻头、圆屁股的无价之宝——那些可爱的孩子,你得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神照顾他们。我知道要是教孩子用五除十,这课程很快就可教完,可是要教女孩成为女人,男孩成为男人,这就得教一辈子。而且忘了教,厌倦得不想教,或者宁愿不教,也摆脱不掉这份工作。那只不过是换了课程:因为不重视、不关心他们,就是教他们不重视、不关心别人,再没有比这更清楚快捷的方法了。 假如我只教我的孩子一样东西,我要他们明白,幸福与爱之间有无限深切的关系。 我要告诉我的孩子,人生的幸福,只是用偶然一段愉快时光来衡量的。我要他们知道生命的享受不是一辈子,甚至不是一季节,而是在阳光灿烂的早晨,下雪的午后,庭园中野餐时,等待孩子退热时,晚上夫妻相对默然静坐时,从洗衣店取回她一条裙或他  相似文献   

20.
成立十余年、成员数千人,在江津区有这样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备受江津区妇联倚重,也广受学生和家长赞誉。他们聚焦青少年成长教育,传播防性侵等知识,长年奔走在城区与乡间,帮助无数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该组织曾三易其名,但初心不改。它如今的名字叫“幸福心点爱”——用心传递关爱,点亮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