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爱的困惑     
生活对我如此不公:一个身高1.7米,五官端正,能写会画,从事文秘工作的男子汉,只因耳聋,至今没有爱神降临我的身旁。 尽管我失聪,但自我感觉不比健全人差。人家也说我比有的健全人强。我读四年级时失聪,后继续在健全人学校跟班自学,先以全班全乡第一名小学毕业,后又以全班第一名全校前几名初中毕业,成绩优异,被县中破例录取.我克服困难,顽强前进。成绩位于前列,赢得全校师生尊敬和佩服。但不幸,我以几分之差高考落选。 读不成大学,我不遗憾。我听力丧失90分贝以  相似文献   

2.
最近以来,很多网友特烦,或许他们看到我在10年内换了这么多工作单位,老是来问其中有什么秘诀,现在我介绍自己的体会,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拜托了。第一,必须调整自我。最好忽视并正视本身是聋哑人的现实,你们千万不要忘记啊,你们即使向健全人把自己讲得再好,但你们始终是残疾人,主流社会也永远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出国到独联体去做生意,看电视时发现许多频道都安排了手语播音,我当时就想是不是独联体聋哑人多,影视制作者考虑得周全,以此来扩大收视率。 残疾人在生活中因生理原因而受到许多限制.不能像健全人那样得到全面充分的生理和精神娱乐。如在观看电影、电视节目时,耳聋者往往是通过媒体中的影像和文字来了解剧情和节目内容的。然  相似文献   

4.
我叫叶福娟,今年45岁,是浙江省富阳市场口镇华家村人。从表面上看,我不是残疾人,其实我是一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近年来几个大关节石化,已成为二级残疾人。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作为一名残疾人,我觉得我付出的辛劳比别人多,得到的帮助比别人多,其他都与健全人没什么两样。对于我们残疾人,自强、自立是根本出路。面对残疾要自尊。得病之初,我也是十分苦恼的,这种苦恼不仅来自病痛,更来自精神上的压力。当时我才23岁,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年纪轻轻得了这种病,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特别是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我岂不是成了家庭的累赘吗?因为像我…  相似文献   

5.
我想说,理解万岁。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残疾人如何与健全人和谐相处?放平心态,宽容别人,也是解脱自己。多一分忍让,多一分沟通,就会多一分理解,社会在相互理解与谅解中才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相似文献   

6.
《前进》2013,(10):57-57
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凭借顽强的毅力、勇气和智慧克服种种挫折和困难,带领靠天吃饭的村民经过10余年的奋斗走上了小康之路,使村民们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群众称赞他比很多健全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他,就是山西省最美村官、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办事处东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贵明。  相似文献   

7.
奔走的生命     
生命的起点不能选择,生命的终点——能够走多远,是能够选择的。生命一走就是几十年,自己走得比别人更远,还是更近,完全取决于个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控制的东西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8.
当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的火炬熄灭的时候,寂静的跑道仿佛给这场盛会划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被健全人视为弱者的残疾人运动员,以其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精神风貌,以其惊人的、顽强的拼搏精神,形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意识到,同在蓝天下的残疾人,有权力与健全人一起享受社会文明。残疾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激励着健全人,净化了健全人的心灵。应该说,他们参与的是精神文明的建设。随着“远南”运动会的结束,人们对残疾人的谈论会越来越少,激动的情绪会渐渐平息。然而,残疾运动员给社会留下的财富和给人们思想上的震撼是永存的。对于中国5000多万残疾人来说,由于健康的、经济的、社会的种种原因,他们不可能全部成为竞技运动员。那么,日常的残疾人体育运动开展得  相似文献   

9.
《无声服务闯新路》一文虽然不长,但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和健全人一样,聋人中下岗人员也日渐增多,而聋人下岗后,再就业门路比健全人更窄更困难,亟需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关注。这是关系到聋人切  相似文献   

10.
张骥良,1954年生于北京,原本身体健全,却被亲生父母遗弃,所幸及时得到养父母的收养.然而生活真的很残酷,刚刚拥有了新家、办过满月酒的他突然高烧不退,随后又因莫名其妙的医疗事故,双眼视力只剩下0.01,仅存一丝光感.不过,生理上的失明并不意味着他无法通过自己的方式打量这个世界.相比健全人,盲人甚至可能“看”得更清楚、更深刻.过去的日子里,几乎刚降生就开始承受苦难的张骥良陆续发表了400多万字的名人传记和社会纪实作品,还创作了《溥仪,终结一个时代的人》这样的鸿篇巨制.《骥行千里》则是他的最新力作.  相似文献   

11.
正当来自法国的民间陶艺家丹尼尔走进西安美院特教艺术学院的教室时,看到里面坐着40多名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学生和他们的作品时,激动地说:"这些学生对美的感知比健全人更强,他们的陶艺作品充满了艺术灵感。我想这要归功于他们内心更渴望通过艺术和这个世界交融,并没有因为残疾而阻挡他们对美的追求。"成立于2004年的西安美院特教学院如今已有150多名残疾人学生从这里毕业,这些学生用艺术绽放出了自己人生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去山东采访多层工业厂房无障碍的推动情况.无障碍厂房内宽阔平坦的坡道,各种低位设施,残疾人员工的笑脸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在与当地同志交流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无障碍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了残疾人的心态,有了无障碍,残疾人可以在工作生活中找到和健全人平等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残疾人大学生是残疾人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克服了健全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努力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坚韧的品质。他们与健全人一样渴望能找到一份工作、一个就业的岗位,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价值,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两种残疾观 以前残疾观 我们生活在以健全人为主体的社会.周围多数是健全人,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站在健全人立场来看待残疾人。首先看到他们身体的损伤状况,许多人听不到美妙的声音,看不到多彩的世界,无法像健全人一样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5.
岐小锐是不幸的,从小就被小儿麻痹症夺去了健康的双腿,生活中,他只能依靠双拐蹒跚而行,从未享受过健步如飞的快感。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上,他比很多健全人走得更扎实、更有力,因为他有一颗图强之心、创业之心、报效社会之心!1983年,岐小锐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并留校,拥有了对一个健全人来说都求之不得的“铁饭碗”。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辞掉了优越的工作。1999年,他创办了河南中医按摩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是合股办起来的,由于当时人们对按摩这一行业尚存偏见,市场需求不足,求学者寥寥,再加上缺乏办学经验,培训中心刚开张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2009,(11):14-14
美国政府发布的一项调查说,残疾人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的可能性比健全人高出百分之五十。这项调查显示,残疾人更容易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残疾人》2006,(9):43-43
张胜利:我虽然是个重度残疾人,但是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我依然成为了一个照顾父母、抚养孩子,每天都在辛苦工作的人,不到40岁的年纪就变得沉闷寡言,甚至连妻子都不怎么愿意理我了。请问我这样的残疾人应当怎样培养生活情趣呢?大伟:正好我和你同样处在这种年龄和具有类似的经历。我以为,一个只有学会享受生活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男人。我们都在努力,工作的繁重和生活的压力常常使我们透不过气来。健全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要比健全人付出百倍努力的残疾人?说到底,普通人的生活情趣是相当平凡而又简单的,残疾人就更是如此。建…  相似文献   

18.
创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为。有学术观点认为,创业的成功率为1%。对于残疾人来说,创业在诸多方面面临着比健全人更多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的深入人心,残疾人的就业队伍在短短几年间迅速扩大,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形成了一种反差,一些健全人不无感叹地说,“现在残疾人比我们这些好手好脚的人更好找工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但并不表明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相似文献   

20.
总有人问我:突然从健全人变成残疾人,你是怎么接受这种变化的? 而我总对他们说:不过是换了一种身份,我还在继续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