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屿 《小康》2012,(10):106-109
1992年陈忠实把50万字的《白鹿原》书稿交给了《当代》编辑。1993年6月《白鹿原》出版,几年后获第四届茅盾@学奖。2012年9月15日,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全国公映。走过近20年,无论小说最初的删节,还是电影在银幕重生《,白鹿原》一直与争议相伴  相似文献   

2.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是一个农村人自我德行逐渐丧失殆尽的过程,是从"仁义白鹿原"蜕变到"末世梦魇的丁庄"的过程。《白鹿原》人的自我始终生活在祠堂里,个人自我以道德自认,其外在表现则为"学为好人"。丁庄人丢了《白鹿原》的"魂’,人死如灯灭,完全去意义化。表现在丁庄人现世的生命如同果戈里笔下的"死魂灵"。丁庄最后的悲惨结局可想而知:人去村空,"穿过丁庄时,像穿过没头没尾的沟壑一样"。  相似文献   

3.
白嘉轩是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的一位儒家道德传统的忠实实践者。他是儒家文化渗透到旧乡村伦理道德的化身,作为白鹿原民众的“精神领袖”,他身上有着我们民族非常优秀的文化品格,他果断、沉着、聪睿、宽宏大量,这使他在白鹿原上具有很高的威望,并且使他成为传统宗法社会正义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吴静瑜 《前沿》2009,(6):184-188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巴金的《家》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两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文本。从书名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文本都力求以家族史的形式,来追求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师生情缘     
大约在1994年,我就陆续收到残疾青年赵凯的来稿和来信.他读过我编辑出版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后,给我写来了第一封信,备述他生活的艰辛和创作的艰难.他生于1970年,9岁患类风湿病,18岁时瘫痪在床,颈椎、腰椎和双髋关节全部“锈死”,身躯僵直成了板状人.在无边的厄运里,他仿佛看不到人生的出路.幸运的是上天赋予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艺术之光给了他坚持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之后,我批阅他的稿子,还给他寄去了一些书刊,并指导他学习.  相似文献   

6.
2010年第六期《世纪》刊发了传忠先生的《从马思聪未能回国谈起》一文,文中把马思聪未能回国的原因,归结为我写了《思乡曲——马思聪传》,这令我惊讶,有必要说明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7.
《北京文史资料》上发表李龙云写的《我所知道的于是之》后,引起很多人的兴趣,读了的人都说写得好!这让我联想到许多往事…… 90年代中期,文史资料委员会把于是之先生回忆录列入征集计划.就在这时候我们得知,这位深为老百姓爱戴的老艺术家得了重病,别说动笔写作,就连口述也再没可能.  相似文献   

8.
这两天有件高兴事,《中国残疾人》杂志的记者竟然来到了我工作的社区,还和我一起走进了残疾人朋友家里,了解她的故事. 说起来这就叫缘分,作为芜湖市刑家山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近两年没少给这本杂志投稿,也发表了好几篇呢.可平时都是通过QQ和电子邮件与他们联系,这回不一样,见到真人了,我这心里特别激动,赶紧拿起相机,把这一幕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9.
在两年前我就认识了《警察天地》,当时我觉得这是公安期刊,没什么好看的。自从去年6月份我大学毕业后,一段时间总在家里闲着没事,就顺便翻了翻《警察天地》,不料把我吸引住了。老实说,杂志封面和地方上的杂志相比不怎么抢眼,可仔细拜读里面的文章,却生动感人,多看不厌。打这以后,我与《警察天  相似文献   

10.
于浩 《中国人大》2011,(18):37-38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北京市丰台区刘家村43号,两个农民工兄弟翻唱的歌曲《春天里》,一下子感动了数以千万计的人,  相似文献   

11.
牛润美 《乡音》2013,(7):43-43
1999年我从永年县农业局调入县政协,首次接触到《乡音》杂志,《乡音》的丰富内容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心想,这不就是教我在政协机关如何开展工作的吗?说心里话,这14年间我学习《乡音》,收获真是太大了。是她帮助我了解政协的工作性质和职能,是她教会我如何开展调研、视察等政协工作。在做好政协工作的同时,我也开始往《乡音》杂志上投稿,刚开始我从一百字左右的信息入手,把自己在政协机关参与的活动,用信息的形式投稿,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变成印刷体,内心很是激动。慢慢地,我不满足于信息的写作了,而是针  相似文献   

12.
范有生 《北京观察》2015,(11):64-65
10月12日《北京日报》刊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消息传开,令我这八十七岁的老人备感振奋.记得我上小学时,一位叫郑立明的老师曾告诉我们,日本在南京杀死了几十万中国人,后来这位老师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军逮捕,关进了玉田县城内北大营牢房,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3.
近日,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和王全安导演正在筹拍的电影《白鹿原》,都爆出了女主角选角过程艰难的问题。两部影片都为寻找一个具有“清纯气质”的女子担任主角而犯难。而除了张艺谋和王全安,国内其他导演也感叹演员的清纯气质一代不如一代了。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聋教育界,知道聋人余淑芬的可能不多。我知道余淑芬老人,是在《梦圆忆当年》这本书里。七八年前,戴目先生把他主编的这本书惠赠于我,我如获至宝,一气  相似文献   

15.
正我与《当代广西》缘于征订工作。7年的征订中,我总在想,要读者认可一本刊物,首先自己要了解她,所以每期《当代广西》一到,我就认真阅读。由于编辑的精心编改,《当代广西》刊登的每篇文章可读性都很强,这让我在征订时很有底气。这几年我的征订对象从领导到基层党员,去年我又把征订对象发展到企业家。当一些经营者提出企业与《当代广西》没有什么联系时,我说:企业最需要了解国家政策,《当代广西》是党刊,刊登的自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五年级时我第一次阅读《红楼梦》,书的版本是立排的字,读起来很费劲。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坚决站在宝黛一边,无来由地喜欢林妹妹,晴雯,尤三姐……记住的是一些人物和一些故事。说来也怪,正是这些儿时不经意的记忆,却成了我脑海里永不消失的电波。第二次阅读红楼是文革后期,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我,自己去买了一套《红楼梦》。这套书是1974年重新出版印刷的四大名著系列之一,加了李希凡的题为《围绕着"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前言,这篇文章有53页,其目的就是要把《红楼梦》架上阶级斗争的轨道。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把这本书定位为"自传",基本观念是"色"、"空",把《红楼梦》的内容当成了"事实考据"的对象,李希凡的批评是领了尚方宝剑的挞伐。  相似文献   

17.
《湖湘论坛》1993年第2期刊载王汉新同志的《对<人性论>若干问题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使我仿佛又回到了一个年代。苦辣酸甜,惊心动魄。这个年代虽然就在昨天,但似也久远。已过去的是历史,走向未来的是宏图。我把收藏的这面小镜打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文艺界的思想日趋活跃,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如古华的《芙蓉镇》、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然而,也有一些作家,脱离现实,在这个大帝、那个贤臣的身上寄托虚幻的理想;另一些作家则对现实的黑暗面大书特书,一副愤世嫉俗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厦门市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反复强调要把厦门市政协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按照这一要求,我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通读了《新政协章程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学习读本》、《人民政协概论》、《人民政协知识读本》、《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等,  相似文献   

20.
100期征文     
大家的刊物大家办《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我的益友,作为朋友,应该互相帮助。要把刊物办好,只几个编辑和记者是不够的,大家的刊物大家办,众人拾柴火焰高。遵照这一宗旨,为了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我做了应该做的一些工作,尽了我应该尽的义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