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自我”,“自我”是矛盾的集合体 ,它是多维的、全息的。科学的“自我”概念应该是实际存在的“自我”的正确反映 ,它不仅在内容上反映着“自我”的存在 ,而且凝聚着人类关于“自我”问题的种种认识成果 ,在这个意义上“自我”是关于“我”的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为了揭示、反映出“自我”的种种属性和特征 ,派生出许多概念 ,如自我意识、自我选择、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否定、自我矛盾、自我评价、自我暗示等。概念的“自我”是个人的自我意识的凝聚 ,实际存在的“自我”是自我意识的载体 ,在这里 ,自…  相似文献   

2.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及表现形式自我意识是人以观念的方式反映现实的能力和作用于自我本身的意识状态。从自我意识的结构形态看,它由三个系统构成:一是自我调节系统,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辨认、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四个部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机制。二是自我导向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为决定人的追求的动因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兴趣;二为决定人的追求方向的系统,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两个子系统中,需要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理想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方向。三是自身功能系统。主要是气质、性格、态度、意志、情绪以及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一种人的有目的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变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并更好的生存;而人是关系的存在物,人生活在与自然、社会,与自我的多重关系中,和谐是现实人生的理想存在方式。传统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发展的人学向度,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和谐作为基本价值准则,其目的是满足现实生活中人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独立生活后出现的心理倾向学生进入青年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于开始独立生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自我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这样,在他们身上就同时存在着反抗的约束、幻想完全自由和感到不安、迫切需要依靠这样两种对立的心理倾向。刚进校的学生,对大学的一切都不了解,对老师和同学也不熟悉,因而在言行举止方面本能地表现得比较谨慎。这种自我约束使反抗倾向受到暂时抑制,而不安倾向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疏导方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它对人们思想影响的过程,不能离开人的自我意识的作用。因为自我意识和“我”有着最紧密、最直接的联系,自我意识不仅是自我控制的强有力的要素,而且是自我批评、自我鉴定和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个个体及社会道德水平都达到一个较高层次,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从公务人员、企业管理者及普通民众三大方面阐述了“慎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并提出了“慎独”品性的培养是一个时刻反省自我的过程.只有经常反复的自省自律才能使人们更加真切地了解自己、分析和把握自己、提高自我意识,从而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德军 《理论参考》2008,(10):42-44
发展是作为社会的人促成事物按照符合人的预期目的而引发的变化,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选择。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自我有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文化自我三种形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使人的三种;“自我”形态都得到‘实现’并协调起来达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实在论"走向"价值论"的当代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它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多阶层、多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发展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青年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状况无一不制约或推动青年的发展。因此,在青年与社会之间只有建立一种协调关系,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才能顺利实现,青年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理论思考:“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是马克想主义的主题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  相似文献   

10.
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保护好生态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作为生产力条件,生产或劳动就不能持续地发展。“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保护生态基础不等于不生产或零增长,否则,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有句著名的格言:不再是“摆脱劳动”而是“解放劳动”,实现“稳态增长”。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充分认…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地区藏、回、汉族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藏、回、汉族大学生都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发展态势,并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和性别差异。自尊情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自尊情感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相关关系。造成各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差异性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可以认为各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特质、民族历史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社会期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无性差教育”等是影响女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己及自己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内容。它与个人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如都是“我”的活动,讲求的是个人的意识、个人的行动、个人的表现和个人的存在。但两者的动机和目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它讲的是为“我”,一切从“我”出发,一切都围绕自己的名、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恩格斯终生关注的事业 ,他们倾其毕生心血 ,致力于建立公正、理想的社会制度 ,其根本目的是寻求人的解放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关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同志结合社会主义发展实践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作了全面的理解 :其一 ,物质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不断地…  相似文献   

14.
靳安广 《学理论》2009,(18):26-27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物欲的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失去了方向,物质的满足无法填充精神的渴求,生活的殷实无法产生生存的意义。“何处是家?”成为现代人的困惑。现实中的问题还要到现实中寻求解答,现实社会是我们开创人生幸福和意义的坚实大地,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校正人生的航向;破除物欲对人的宰制,确立人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唤醒沉睡的自我,担当起个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放眼高远而不失空疏,执着坚实地努力前行,将是人生意义的生生不息之源。  相似文献   

15.
张娇 《学理论》2022,(8):27-29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人们的需要由“物质文化需要”上升为“美好生活需要”。在马克思的视域下,美好生活需要是“现实的人”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摆脱劳动异化的束缚,以人民为主体进行劳动创造,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美好生活需要构成人全面发展的动力,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两性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同时又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食色·性也”。中国古代哲人曾为我们形象地道出了性行为的生物属性。种族的繁衍、性的满足是人本能欲望的要求。但是,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的任何行为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人类的性行为也具有其重要的社会属性,性行为的自然属性总是通过社会属性表现出来。每一个社会都具有其经济基础之上特定的性伦理道德。一方面,性的本能欲望追求直接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义是实现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统一,就个体而言,就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实现社会意识向个体自我意识的转化。实现道德内化的过程主要涉及自我意识运动的三个环节,即自我意识的觉醒环节、发展环节和完善环节。觉醒环节是道德内化的前提,是自我意识的萌芽状态;发展环节是道德内化的关键,是自我意识走向成熟的转变状态;完善环节是道德内化的旨归,是自我意识最终完成转化的理想状态。自我意识的环节转换与运动演进,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引导受教育者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养成,以推动自我意识运动,促进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①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人的个性即自我意识的发展 ;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能力的发展 ;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关系的丰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既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 ,又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历史选择 ,它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作用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强大推动力。一、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二十城市研究生生活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选择和判断区分什么样的生活目的最有意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最积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令人满意等基本而重要问题的观念系统;或者说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确定选择什么样的生存与发展模式最有价值的标准,并作为主体规范自身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简言之,生活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及其意义的总评价和看法。我们的问卷调查表就是基于这一理论认定,并借鉴莫里斯(Morris)编制的“生活方式问卷”(Ways to Live Questionnaire)和罗克奇(Rokeach)编制的“价值调查表”(Values Survey)设计而成。  相似文献   

20.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推动力,为一切社会所必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新的要求,以增新、补充、拓展、提高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新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必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并将这四种学习作为每个人一生中的学习支柱。那种不学习、不更新知识的人,必将被社会淘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人们在2t世纪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