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周网谈     
《瞭望》2007,(32)
正值奥运一周年倒计时之即,季羡林先生提出的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抬出孔子的建议,立刻在网民中引发一场不同观点的激辩;对浙江宁波海曙区纪委推出反腐败网游的新闻,网民也是见仁见智;而媒体关于食品的新一轮涨价趋势的报道,却引起了网民一致的忧虑和关切。  相似文献   

2.
一周网谈     
《瞭望》2008,(26)
本周,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再次引起网民对反腐败话题热议;在复旦大学举行的2008年上海论坛上,人口学家对计生政策的探讨,则引发网民对震后是否该调整计生政策的激辩;而对湖北省随州市欲投资百亿元上磁悬浮项目,网民的发言却是一边倒地质疑。  相似文献   

3.
一周网谈     
《瞭望》2007,(3)
本周,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全会的重要讲话再次激发了网民对新一年反腐败的由衷期待;江西高等级公路局设备采购拒绝国货事件,则引起网民对政府采购中可能存在腐败的高度关注;而对仅使用了13年的杭州西湖第一高楼被炸毁一事,网民竟给予了异口同声、众口一词的谴责。同时,本周网民对中国警方打击"东突"恐怖主义行动也给予了高度一致的、坚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一周网谈     
《瞭望》2007,(20)
温总理本周关于对恶意排污要实行重罚的讲话,受到了网民强烈支持;陆定一之子陆德整理发表的《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中有关反腐败要有“外力”的观点,也获得了网民认同;有关媒体对户籍改革“破冰”的报道,则再一次引起了网民对“户籍”这个老问题的热议。  相似文献   

5.
一周网谈     
《瞭望》2007,(1)
2006年最后一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引起了网民对新的一年中新农村建设的更大期待;中央政治局开会部署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再一次使“反腐”成为网上热点;而在12月26日前后,在各大网站论坛,网民自发地掀起了纪念毛泽东主席的热潮。除此,有关专家关于除夕应该放假的建议,也是本周网民留言多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反腐倡廉的影响因素及其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公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三大类:参与能力、参与意愿、参与机会。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比以往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网民积极揭露腐败现象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总体来看,公众参与反腐倡廉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公众参与反腐倡廉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公众对腐败的危害认识不够;对腐败的容忍度仍较高;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渠道不畅通等。要提高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效果,需要提升公众参与反腐败的动力——强化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意愿;提升公众参与反腐败的素养——培养公众参与反腐败的能力;健全公众参与反腐败的制度——创造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一周网谈     
《瞭望》2007,(29)
本周,“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纪委监察部和15个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开通举报网站以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被执行死刑,集中显示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使“反腐败”再成网议热点;而兰州市物价局等五部门对牛肉面出台限价令,因触及政府是不是该直接干预物价这个敏感问题,在网民中引起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8.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腐败问题的困扰,而且发展到现在腐败问题愈发严重,如今在印度腐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机制"。腐败给印度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此印度政府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在机构设置上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不过,由于受到低效的法律体系、公务员体系、民主体系、传统文化以及种姓制度等制约,印度的反腐败工作长期停滞不前。对印度腐败与反腐败的理性分析与思考,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周网谈     
《瞭望》2006,(41)
虽值国庆假期,网民议事的热情却未休假,9位学者就北京养犬问题写给北京市政府的信,仅三天,新浪网的跟帖就达到了两万多条:有关中国竞争力排名落在印度之后的问题再次引起网民对中国发展的关注;而公安部出台的《中国公安廉致宣言》,则引起网民对宣誓是杏能够防腐保廉的思考。同时,国务院举行国庆招待会以及会上沮家宝总理的讲话,也备受网民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一周网谈     
《瞭望》2007,(11)
本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无疑是网民关注的最大热点;“两会”上众多与民生、反腐败等有关的提案、议案,如人大代表有关高考的建议、政协委员有关“高干”待遇终身制的建议等,均成网民留言重点;因为发表了对春节车票不涨价、打压房价以及拆迁中以市价补偿等政策的不同观点,经济学家吴敬琏成为遭遇网民批驳最多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一周网谈     
《瞭望》2010,(1)
<正> 在2009年最后一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再一次引发网民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新开通运行的武广高铁,网民在赞其世界最快速度之余,还表达了对其高票价的不满;而我国将取消入学就业乙肝检查的消息也引起网民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一周网谈     
《瞭望》2008,(43)
本周,中央纪委和中组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剑指买官卖官,引起网民热议;本刊上期报道公务消费改革再提速也获得了网民较多留言;而微软开始于21日的正版验证行动,则不仅引起网民对微软行为的抗议,而且引起了网民对国家信息安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一周网谈     
《瞭望》2007,(7)
除夕是否应该放假,在春节临近的本周无疑是网民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广电总局对各地在转换数字电视过程中必须保留6套模拟频道的要求,再度招来网民对“垄断”行业的质疑;本刊上期文章《中央严肃换届纪律》则因披露中央处理有关违纪官员的新闻引起网民关注。此外,卫生部、商务部要求在洗浴场所放置安全套的新规,也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相似文献   

14.
一周网谈     
《瞭望》2008,(4)
本周,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股市暴跌引起网民高度关注;手机漫游费听证会的关门听证以及无果而终令网民非常失望和不满;同时,本刊上期文章《严防土地成为集团式腐败新温床》经网络转发后,引起网民对地方政府土地腐败的声讨。此外,春运火车票能不能实行实名制,也是本周网民发表意见较多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一周网谈     
《瞭望》2007,(5)
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地方干部形象有所评说,引起网民不小反响; 1月22日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文章《“内鬼”恶化金融安全》,引发网民热议;云南见义勇为青年蒋运生因救火不幸致残,靠乞讨度日的新闻,引起网民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一周网谈     
《瞭望》2007,(25)
因有媒体的调查显示90%的民众认为政府部门的浪费比个人更严重,政府浪费现象引起了网民热评;国家将试点推行“省管县”改革的有关新闻,也深受网民关注;而北京酒仙桥地区“票决拆迁”的新闻,则在网民中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7.
一周网谈     
《瞭望》2007,(22)
本周,网民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深深震撼,如潮的留言令人感动;全国牙防组10年敛财二千多万,遭遇网民一片唾骂声;山西省长重申坚持重奖环保功臣政策,再次引发网民争议。网民盛赞袁隆平本周,各主要新闻媒体对“超级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集中报道,在网民中引起巨大反响。网民在崇敬、盛赞、感谢袁隆平的同时,还特别集中地表达了以下三方面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一周网谈     
《瞭望》2008,(36)
本周,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网民对国家、地方、企业等各方将重奖奥运冠军的消息特别关注希望奖励理性、适当;9月1日正式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这一重要新闻也收获了网民大量留言跟帖,网民在叫好的同时,还表达了不少担心;此外,德国之声对华人女记者张丹红的解职则引起网民义愤,网民纷纷表示坚决支持和声援张丹红。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机制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建议制定我国《反腐败法》法典,在国内法的宏观层面规定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机制,并在宏观层面完善我国反腐败的其他机制;建议完善反腐败犯罪的实体规范,严密法网,具体包括扩大腐败犯罪的主体范围、完善贿赂犯罪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扩大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设置更为严格的死刑量刑标准,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在法律上废除对腐败行为适用死刑;建议在程序法方面完善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的程序机制,具体包括建立刑事缺席审判机制、完善我国的引渡制度、完善腐败所得追回与赃款的分割制度、确立资产追回程序中的推定制度、建立我国反腐败的民事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未来反腐败制度改革的关键:反腐败机构与体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个反腐败成功条件的分析框架,应该包括五个必要条件:领导人的政治决心、反腐败法律(立法)、反腐败机构和体制(执法)、反腐败战略、人民大众的支持。我国未来反腐败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反腐败机构和体制。改革的方案应是纵向垂直、横向整合、授权充分、分步实施。一是对反腐败机构内部进行垂直化改革;二是对反腐败机构进行整合改革;三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立法对反腐败机构进行充分授权;四是通过体制改革设置与反腐败机构权力对应的外部和内部制约机制;五是对党纪和法律的某些关系做出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