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陈家义人类社会随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出现而产生的剥削现象,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它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现象曾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伯又是社会发展的阻力.是造成人类社会不平等的主要根源.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对当时极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的反映;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劳动人民除受自然力量的压迫  相似文献   

3.
杨娜 《传承》2011,(17):32-33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是19世纪在欧洲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当时革命形势要求而产生的。在无产阶级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和平思想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而在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和平思想对我们如何创立和平的国际发展环境也有着强烈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课讲的是现代资本主义。重点介绍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各种矛盾及其发展的趋势。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1.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社会形态。它既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又是为人类进入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做物质准备的社会。2.从现实所处的时代来看,资本主义社会是当前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面对的资本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有必要对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认识。既要明确社…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札记》中的《礼运》篇,有一段关于所谓“大道施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情景的描述。尽管它是藉古代传说而附会的一种社会理想,但是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先进思想家,成为他们为解救人类社会苦难而热烈向往以至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史学界,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的发展,总是与其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社会思想优良传统的“大同”理想,也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内在因素。本文意在简要回顾一下这种关系,以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人类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美好社会——共产主义奋斗不息。“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列宁说过:“剥削的存在,永远会在被剥削者本身和个别‘知识分子’代表中间产生一些与这一制度相反的理想。”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阶级社会,出现过发达的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阶级的产生和剥削形式的更替,  相似文献   

6.
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提问的艺术方式:一、诱导式提问诱导式提问就是教师通过提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学生。乙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这种方式提问,关键在“诱”.核心在“导”。如,我在初二讲“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开导学生发问的:“原始社会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制度。而奴隶制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是惨无人道的。那…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一种梦想。 人类在地球家园中生活了300万年,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有了人类,就有了梦想,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和幸福,就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梦想。从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大同”思想和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到16世纪至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再到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一万多年来,从穴居荒野到邀游太空,人类一步一步把对美好社会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的社会整体结构中,法治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源自于经济生活并且反映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法治一方面维护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巩固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且强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另一方面法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它通过宣扬"自由"、"平等"等观念并且借助于国家权力来维持阶级统治。法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护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同时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种私有制的经济关系,反映到人的思想中去,使产生了私有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了公有制,私有观念已经失去了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为什么还会存在私有观念呢?”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自私观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阶级社会中的自私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是漫长的阶级社会,阶级社会中的私有制经济关系必然会产生私有观念,它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私观念属于社…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民族问题与系统方法孟克奥其尔在阶级社会条件下,往往发生一些剧烈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斗争。真实质是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为根源。内容较为单纯。在我国,随着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般不会发生剧烈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斗争。但是,围绕各民族...  相似文献   

11.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科学论证了"平等"的历史性和条件性,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平等思想的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思想主要包括"观念上的平等"、"法权上的平等"和"现实中的平等"三个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在经济发展上要强调公平,注重均衡,去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经济根源;发展教育,弘扬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法制,强化监督,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课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一、本课在初三教材中的地位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初三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这就要求通过对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迭这一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是依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作用而发展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社会形态,它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进入的一个高级发展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人类社会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又为人类进入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对比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来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阶级社会,资产阶级对于工人阶级的剥削同样是十分残酷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种隐蔽性和欺骗性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剥削方式与以往的剥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会因为在其研究过程中使用逻辑推理,就成为一个逻辑判断问题。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的内涵无疑是指阶级政治,但这并不意味着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的内涵也是指阶级政治。从人类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的阶级意识形态性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不具有本体论的性质,不能成为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宗教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它将长期存在,同时它必然受到所处时代政治、法律、文化及道德等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将自觉适应社会来取得生存条件。在远古时代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进入阶级社会后,人们还没有摆脱自然的压迫,又遭受到来自社会异己力量的压迫,这种压迫比自然对人的压  相似文献   

16.
法制就是力量众所周知,法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恩格斯把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无私有财产、无阶级压迫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称之为蒙昧时代,而把带着浓重血腥味的奴隶社会称之为文明时代的开端,这不仅仅是由于奴隶社会远超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所产生的巨大社会财富,而...  相似文献   

17.
初二的社会发展简史教材,处处闪耀着“网点论”辩证思维的光辉。现不揣繁琐概列于下:教材既指出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又说明它不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既指出奴隶起义、农民起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又说明其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性;既指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历史进步作用,又说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既指出奴隶制是一种最野蛮的剥削制度,又说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次巨大进步;既指出商人具有对生产者剥削的一…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指出:阶级形成“是经过两条道路产生的”。这就是,一、原先的社会公仆逐步蜕变成社会的主人;二、财富分化,剥削和被剥削关系的产生必然导致阶级的划分。恩格斯关于古代阶级形成的论述,对于我们认识现在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研究阶级形成的历史和消灭阶级的条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内容十分丰富。要做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关键是对人的态度问题,对群众的态度问题。这里,仅就一个领导者为什么必须懂得尊重人的问题谈几点看法。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着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任何领导者都绝对无权不尊重人。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了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  相似文献   

20.
谢健民 《前沿》2002,(1):90-91
《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学思想 ,既是淳朴自然的 ,又是丰富多彩的 ,它鲜明地体现了周代社会人们最初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诗经》审美意识的形成《诗经》所产生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交融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社会生产和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在社会观念上仍遗存有不少原始氏族社会的意识、风尚和习俗。贵族阶级同普通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天壤之别 ,一方面贵族统治者过着“厌厌夜饮 ,不醉无归”的腐朽生活 ;另一方面广大劳动者却“无衣无褐 ,何以足岁” ,在饥寒交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