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有时爱情是谁也无法把握的,一个插曲往往就可以改变主旋律 28岁的我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武汉某高校的教师,母亲是这所大学附属中学的高级教师。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悉心教育,使知书达理和孝顺听话的规范深深根置于我的脑海。 1999年7月大学毕业后,经父亲默许,我怀揣武汉大学双学位文凭孤身来到深圳闯天下。在父亲学生和朋友的关  相似文献   

2.
父亲山     
对于有儿有女的家庭来说,父亲和母亲都不可缺少,他们是领头羊,左右着这一个张着大嘴的家庭。我很早就夭折了父亲。我的兄弟们就时时叫我的母亲头痛万分。父亲是重要的,父亲是一座山。厚重的山。 我的父亲何忠俊,是1972年的一个黑夜里离开我们的,他那时正当年,刚好37岁。 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然而,对于父亲,我们仍然记忆犹新。 父亲是一位慈祥和沉默并具的  相似文献   

3.
周鸿特 《两岸关系》2004,(11):39-41
“未来的外交家” 我的父亲周书楷,1913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县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家庭。他8岁丧母,在我祖父严格教育下,193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在校期间,他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刻苦学习,勇于提问,深得系主任和老师的喜爱,曾在当时教育部举办的东南十大学中文、英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被誉为“未来的外交家”。同年,日  相似文献   

4.
爱与被爱     
友情、亲情、爱情都离不了爱与被爱,但我在从事保安工作之前,对“爱与被爱”的理解并不深刻。记得孩提时的我原本是个活泼好动、爱说爱笑的淘气男孩。11岁那年,父母离异,我和弟弟随父亲离开了原先的伤心之地,来到新疆吐鲁番这个陌生的城市。虽然父亲比以前倍加疼爱我,但失去母爱的伤害已在我心灵深处烙下了永久的伤痕。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慢慢改变了我的性格,孤独、寂寞伴随着我度过了少年时代。后来,父亲因工作繁忙,常常无暇顾及我,我渐渐变得自私、专横,也从不知如何去关爱别人。18岁那年的秋天,因家境窘困未能上成梦寐以求的大学,那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中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育儿过程,贴心的“奶爸”形象出现,一改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威严角色的印象。特别是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育儿经验的“爸爸博主”,不断建构当代父亲的理想角色。本文以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爸爸博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爸爸博主在数字实践中所记录的父职体验、呈现的父亲形象和建构的父职理念。本文发现爸爸博主努力维持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在育儿体验中获得父职情感回归,用性教育重构传统性别角色,并通过与母亲形象的对比和对孩子形象的投射,塑造出感性关怀、幽默睿智、科学消费的理性父亲形象,最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建构出混合父职,呈现有别于传统的、理想的当代父亲角色。爸爸博主的数字化实践作为个体家庭生活的社会化表达,有助于人们重新聚焦和审视在传统性别分工中被边缘化的父职,进而打破性别分工和性别气质的迷思,推进家庭内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6.
四、嘲笑父亲后的追悔□姜玉胜五岁的时候,父亲在我眼里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他能使我的一切愿望都得到满足。父亲的身上始终带着让我仰视的光环。十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在我眼里是个很平常的人,通过简单的比较,我认识到父辈的平凡和家庭的困窘。十八、九岁的时候,父亲一词在我眼里只是一个长辈的代号,因着血缘关系我所必须使用的一个称呼。我可以用平视或略带蔑视的目光看父亲。父亲身上的光环丧失殆尽……十几岁到二十多岁,我是无法理解五十多岁的老人是依靠回忆往事作为信念而生存的。父亲一生平凡,足以引为骄傲的是在“大跃进”时代由一个…  相似文献   

7.
石述思 《创造》2009,(3):101-101
由于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努力奋斗。我承认赶上好时代了,至少不像父亲——一个根正苗红的八辈贫农的后代在一个特殊年月过早相信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错误地考上了大学,积累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结果没少遭罪。通过他的悲剧,我更深刻地体味到胡总书记说的不折腾有多重要了。  相似文献   

8.
要我们退学的父亲余茂娟在我们千万个公安干警的家庭里,为了公安事业,居然有许多不同而又相同的父亲。看了贵刊今年第7期《有这样一位父亲》的报道之后,使我心潮激荡,起伏难平。文中赞扬了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路格筠同志在艰难困苦的家庭条件下,全力承担起一个父亲的...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家里三个孩子的生活都是依靠父亲每天走街串巷磨刀来维持。那年,我考上了大学。当我把刚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拿给父亲时,父亲只是瞟了一眼,脸上毫无表情。  相似文献   

10.
扁担     
扁担,一个农村用来担东西的工具。但在我们这种出生贫寒的农村家庭里,它并非是一个工具所能承担的含义,因为,是它把我送进了大学的门槛,是它一直鼓励我在举步维艰的逆境中匍匐前行……在我出生的村子里,大学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神圣地,其中一条拦路虎就是经济的落后。而我三年大学的学费,也完全寄托在了父母那充满爱的扁担上。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辈子不会骑车,更没机会开车,唯一能使唤的就是把他们双肩磨得布满血泡的扁担。从我记事起,扁担就已占据了我的心灵。小时候,不懂事的我常常被父亲用扁担追着我打,渐渐地,我对扁担产生了巨…  相似文献   

11.
一天,收到父亲的一条信息:“孩子,我爱你。”我流泪了,很久。在我的印象中,与父亲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少的。因为他总是非常非常忙,早出晚归。我已经习惯了他经常不在家。偶尔在家的时候,我们之间仅限于简单的对话。他从来没有向我表达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爱我的,正如我爱他一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全部都是父亲的影子。开始记事认人的时候,妈妈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给我穿衣,做饭,送我上幼儿园,每天中午给我买一个水果做零食。整整3年时间,我都是和父亲  相似文献   

12.
不知是什么原因, 一想到人民调解,我就想起了还在家乡农村的年近古稀的老父亲,忆起他为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排忧解难的身影。当一个个难题解决,看到别人以尊敬的眼光看着父亲时,作为儿子,我有了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然而,父亲的调解也给我少年的生活、学习带来阴影,让我度过了一个梦魇般的初中年代,也最终促使父亲渐渐远离调解。  相似文献   

13.
父亲     
人们常用伟大来赞美母亲然而,父亲与母亲一样有着宽博的胸襟人们常用崇高来形容母爱然而,父爱与母爱同样价值千金我要袒露心扉歌唱父亲不仅为的是我们骨肉相连,父子情深我要放开歌喉礼赞父亲更因为父亲这称谓犹如日月星辰在我眼里,父亲像一棵参天大树顶天立地的雄姿与沧海共存他支撑起家庭那片恬静的港湾他带来了生活中无尽的幸福、欢快和温馨在我眼里,父亲又像一棵无名小草他信奉,追求人生就是默默耕耘于是他为喜爱的工作毫不保留地支付年华于是他向钟爱的事业义无反顾地贡献青春在我成长的旅途上,父亲是最知心的朋友他善用生活哲理和知识…  相似文献   

14.
感谢女儿     
认真想了一下,觉得应该好好感谢女儿。   女儿参加高考,成功地上了大学,令人高兴啊。所以要感谢女儿,那是因为我这个身为警察的父亲没有给她帮助,可她却给我一份丰硕的回报。现在考大学,与其说是考学生,不如说是考家长,作为家长,我不及格,应该是零分、负分,而女儿却考上了大学,这对我来说真是天上掉下了馅饼。   并非我不想尽力帮女儿考上大学,而实在是当这警察太忙,身不由己。   从前我曾有过誓言,女儿读书考大学,我包了。因为妻没有文化,而我好歹读了大学,有条件包。家庭幼儿教育付诸实践,成绩可观,女儿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刘文锋 《黄埔》2020,(3):66-67
光阴荏苒,转眼父亲刘秉坤已逝世20年,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他生前经常向我们讲述黄埔历史,教育我们要发扬黄埔精神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一直激励着我和我的后代。父亲刘秉坤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祖父是前清秀才,终身执教私塾。父亲小时候在祖父身边读书,后来考取黄埔军校第9期,毕业后在国民党81军担任过少校参谋。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参加了长沙保卫战等战役,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直到晚年,父亲的大腿骨上还残留着一块抗战留下的弹片,用手可以摸到。  相似文献   

16.
人生第一课:诚信VS失信 我父亲10年前到了澳洲.在墨尔本与朋友合伙经营中餐馆.生意非常红火。高二那年.母亲带我来到澳洲与父亲团聚。我渐渐适应了异国他乡的生活.两年后考上了墨尔本莱卡西大学.学习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7.
关键看自己     
彭欣 《半月谈》2005,(9):69-69
我是一名初中生,父母在我上小学时就已经离异,家庭生活也因父亲的离去而变得单调、拮据。这一事件给我带来的阴影也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可怕。特别是父亲的玩世不恭,常给还在关心着他的母亲带来伤痛。但也正是因为父母分离,我开始懂事,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开始学会自立自强。因为没有了父亲的呵护,我也开始注意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不再和所有人作对。  相似文献   

18.
范予遂 《春秋》2011,(5):14-15
我于1893年出生在山东诸城县范家车村一个小地主的家庭里。父亲范楸芳,与伯父范椿芳分居。我家当时有20余亩地(包括我祖母的养老地),由于田赋及苛捐杂税的负担很重,生活不大宽裕,要靠我父亲做些木工赚钱添补家用。我父亲文化不高,但擅长雕刻。为人宽厚,持家勤俭。某年,家中买了一亩多地,与卖主发生诉讼,虽然官司打赢了,但经多次...  相似文献   

19.
(一 )牧惠先生走得太突然了!6月5日 ,我们还一起参加过关于青少年人性教育的小型讨论会。他的发言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有感于今天大学的高收费 ,他说自己的家庭很贫苦 ,40年代后期 ,兄弟几个考上大学 ,都得到公费资助 ,没有给父亲造成负担。他还说 ,自己参加了反对蒋介石政府的学潮和建立新政权的革命 ,而现在 ,穷人家的孩子 ,却读不起大学了。他的发言引起了所有与会者的共鸣。那次会上 ,他第一次与章诒和见面 ,说 :“我是你的忠实读者”。章诒和也说 :“久仰您的大名”。分别时 ,章大姐对他说 :“牧先生再见。”我对章大姐悄声说 :“他不姓…  相似文献   

20.
五岁的记忆     
高平 《北京观察》2016,(11):68-71
正我的父亲是在北平朝阳大学学法律的,毕业后回老家山东工作,先是在峄县当"承审",大概是审判员之类的职务,后来调到高苑县当看守所所长。父亲是带着家眷的,包括我的母亲、哥哥和妹妹,还有我。我四五岁时就生活在高苑。这里所写的事,有的也可能发生在我四岁的时候,因为记不准,就都归入五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