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法战争时期(1883-1885年),中法双方在台湾北部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淡水战役之后,法方发布封锁台湾海口的通告,开始了为期将近五个月的封锁作战行动。当时的清政府决策层明悉法方此举意在围困台湾抗法军民,阻止内地对台湾的增援。因此,清政府一方面通过积极组织大陆沿海各省渡台接济,另一方面在外交层面上展开一系列的动作,援引近代国际公法的相关规定揭露法方践踏国际法律的行为,以期得到其它西方列强的支持。清政府在“台湾封锁”问题上的外交努力,表明到了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开始意识到需要运用近代国际法来解决中外交涉事件,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祁谷 《乡音》2011,(1):42-44
险遭销毁所谓"大内",指的是清朝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大内档案"便是指清政府于康熙九年起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内的档案,所以也称为"内阁档案"。这些档案包括皇帝诏  相似文献   

3.
1905年9月,清政府仿照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前向西方派出五大臣考察的形式,正式派端方、载泽等五大臣赴欧美考察政治。就在五大臣准备出发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革命党人吴樾怀  相似文献   

4.
李月 《中国人大》2010,(1):48-49
1905年9月,清政府仿照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前向西方派出五大臣考察的形式,正式派端方、载泽等五大臣赴欧美考察政治。就在五大臣准备出发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相似文献   

5.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内部围绕着现代化建设,其中包括修建铁路,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争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针对顽固派反对修建铁路,撰写《妥筹铁路事宜折》。这个奏折是李鸿章,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对铁路的认识和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思想。本文认为从兴建铁路这个角度来看,李鸿章对早期中国修建铁路是有贡献的。他对铁路的认识,尤其是认为兴建铁路“大利约有九端”,提出修建铁路与洋人借款的三条原则,对于今天我国铁路发展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南绅士曾经以组建湘军挽救清王朝的命运,成为了清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柱石,但是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加深,湖南绅士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一部分下层绅士开始与下层民众结合,走上了反清的道路;一部分上层绅士也因清末新政损害了自身利益,而借重民变风潮,发泄对新政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了清末湖南民变风潮的不断高涨,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潍县的交通及商贸业日渐繁荣,白浪河沙滩也随之热闹起来。所谓“沙滩”,实际上是白浪河东岸河床上大面积的沙地。东关的沙岭子、南北下河街及河西岸坝崖亦为沙滩领属。纵贯东西的朝阳桥(今亚星桥)又将沙滩分作南沙滩和北沙滩。1904年,潍县被清政府批准辟为商埠,沙滩位于埠区之  相似文献   

8.
<正>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即面对无法收拾的局面,帝国主义不断入侵和国内内乱使得局面日益失控,腐败也一日胜过一日。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内部腐败的侵蚀下,清王朝终于一步步走向了衰败覆亡的不归之路。清朝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灭亡之日至今也就是刚过百年。然而清朝留下的除去耻辱外,还有更多的思考。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文明落后于西方,所以对外战争屡屡失败,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全国人民对清政府彻底失望。直至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贪污腐化盛  相似文献   

9.
日俄战争时期清政府的中立政策与中立法运用向来备受质疑与批评,这些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近代中国中立的困境“一部中立”与“不完全中立”有所忽视的表现。上述困境与列强在华势力的存在和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密切相关,从而在日俄战争时期引发出一系列超越中立法发展阶段的法理矛盾。在“复州日设民务公所案”与“辩驳俄国布告案”中,中方不仅朝着对本国有利的一面对既有中立法条文进行延伸解释,还注重获得各国支持,而且借助日俄战争的契机,向国内外重申了对东三省的主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权益,可见清政府的中立并非完全消极。清政府在日俄战争期间的外交政策,透露出近代中国的国际法运用具有深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近代中国实现“文明化”的努力,始终面临着列强在华势力这一根本性障碍。  相似文献   

10.
正公元1736(丙辰)年,清政府科举开考,选拔人才,共有344名进士(其中第一甲3名,第二甲90名,第三甲251名)被朝廷录用。也是这一年,爱新觉罗·弘历登基,年号乾隆。弘历初登大位,成为真龙天子,高兴之余,特别再次开科考试,"恩科"第一甲第一名就这样落到了福建邵武和平一个名为傅训的考生头上。当时的福建提督杨炳特意为其家大门匾额题"恩魁"两字,以示庆贺。其"魁"字中"鬼"上的"丿"缺失,表示此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前夕,耆英在盛京地区的禁烟,行动积极,态度明确,效果显著;在战后中英鸦片问题的交涉中,能贯彻清政府的禁烟主旨,遏制了英方企求鸦片开禁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安然  张晴 《传承》2008,(7):46-49
自1860年清政府采纳移民实边的建议后,成千上万的移民从山东半岛渡海,或从山海关等地出关,由南而北,由西而东,将荒原开垦成农田,建起一个个居民点和城镇,修通了连接各处的道路,又伐木开矿,建起矿山、林场、工厂。  相似文献   

13.
所谓“康熙统一台湾”不是一个确切的学术概念,它是一种习惯用语,指的是清政府在康熙年间取得台湾、实现全国统一这样一个历史事件。近年来历史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分歧,为了便于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把几个主要问题上的不同看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设立咨议局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大举措之一,1907年10月朝廷命令各省总督巡抚迅速慎选官绅创办。1908年7月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限令一年之内一律成立。  相似文献   

15.
清末,列强的掠夺、清政府的盘剥及自然灾害的肆虐是湖南"首应"的深层原因;同时,湖南境内民众运动形成了震荡全国的革命形势,为辛亥革命"首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两湖地区紧密的革命联系、信息传递的便捷以及湖湘文化的熏染在湖南"首应"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蒙绥合并”和自治区首府更名为“呼和浩特”50周年,这两件事是内蒙古自治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50年来,内蒙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内蒙古被分割统治的历史清朝政府定都北京后,对蒙古各部采取恩威并用、分化联合的手段,建立盟旗制度,实行王公分割统治。进入晚清,清政府在内蒙古大兴蒙垦,把大面积的蒙古族牧民的牧场变为粮田,加之西方列强的入侵,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广大蒙古族人民内受清政府和王公贵族的封建剥削,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辛亥革命后,内蒙古又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相似文献   

17.
史诚 《小康》2007,(3):78-79
一提到叶名琛,熟悉历史的读者就会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策略,从而认定他是清末一个昏庸的高官。而实际上,这却是一个由清政府和侵略者联手捏造的百年冤案。  相似文献   

18.
人大代表和百姓未必不关心政府是怎样花钱的,只不过很多时候他们看不到政府的账单……在我们国家,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又投到哪里去;人大代表审议政府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问题,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阶级关系不同、党的任务不同,所以其内部构成及其表述也不同。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及其表述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周向阳 《求索》2010,(2):200-203
清代“群体性事件”频发。清政府积极立法,《大清律例》中制定了多条专门性条例,这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条例虽未独立成篇,且不系统,但其内容广泛,规定具体,构建起了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法律制度,使“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大体上有法可依。不过,这一立法仍相当粗糙和模糊,刑罚过于严酷,使法律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而且,清政府将“群体性事件”非法化,断绝了民众正当表达和协商的途径,使社会矛盾长期累积而得不到正常的宣泄,最终民众只能通过极端的、暴力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国家立法在民众的反叛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