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非 《江淮法治》2009,(22):28-28
10月13日午夜,甘肃天水人常某伙同金某等人酒足饭饱来到当涂县姑孰镇一家高档KTV歌厅唱歌。过了一会,常某让服务生将歌厅老板叫来。老板来后,常某一把将其拖到歌厅的过道里,恶狠狠地说:“我们是专门替人看场子的。你要想在这里混下去,就得交‘保护费’。每月1500元。不然的话,你的生意可就做不安稳了。”老板见其是来“敲竹杠”的,当即拒绝。  相似文献   

2.
李非 《江淮法治》2010,(16):30-30
7月7日,当涂县丹阳镇居民王奶奶看到在菜市场摆摊做生意的徐某将卖菜剩下的一些烂菜叶等垃圾倾倒在自己家门口,便与徐某产生纠纷,在市场管理人员调解时两人还发生口角。当天晚上,远在江苏苏州打工的王奶奶的孙女王晓(化名)打电话回家得知此事后,竟然花了一千元钱乘坐出租车怒气冲冲连夜从苏州赶回丹阳。  相似文献   

3.
科学客观地确立司法拘留与民事拘留的关系,不仅是拘留理论深入研究的需要,也是拘留立法和拘留实践发展的需要,本文在考察对该关系的众多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当今的司法拘留与民事拘留是一种广义交叉关系和狭义全异关系,主张这两种关系中的“民事拘留”名称应被具有个别性的具体名称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我国存在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和民事制裁拘留等四种具体的拘留形式。因刑期折抵在实质上是刑法的社会公正性和人权保障的体现 ,在形式上是在某一被羁押人又被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有刑期徒刑时适用 ,而以上各拘留形式 ,因在形式上都存在被拘留后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 ,在适用时都需要体现刑期折抵的价值取向 ,故在理论上各拘留形式的被拘留期间都存在刑期折抵的可能。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了拘留刑期折抵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耿连海 《政法学刊》2004,21(6):35-37
现行犯是指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人。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现行犯可以适用先行拘留。对刑诉法所规定的"先行拘留",理论和实践中众说纷纭,诸如立案前拘留、逮捕前拘留、无证拘留和有证拘留等等。这些观点均有违立法精神,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对拘留的适用无所适从。先行拘留和拘留是有区别的,对现行犯可以先行拘留,应当理解为"先抓获后拘留"。  相似文献   

6.
石经海 《法学杂志》2005,26(2):125-127
随着我国拘留立法和实践的发展,司法拘留与民事拘留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重新认识二者的关系,不仅是为了客观地尊重拘留立法和实践,也是准确适用拘留措施的需要。本文在充分考察我国关于司法拘留和民事拘留的立法、实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论述,并对重新认识该关系的程序价值和民事拘留的名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马海舰 《法学杂志》2002,23(1):58-59
针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2条规定的"拘留期限重新计算",笔者经过研究认为,这一规定与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相抵触.首先,它与刑诉法有关拘留的规定相违背;其次,它与刑诉法有关侦查羁押期限重新计算的规定相违背.由此导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笔者建议取消该第112条规定.  相似文献   

8.
《政法学刊》2017,(2):89-96
关于自侦案件拘留权的行使,立法规定检察机关行使决定权,而由公安机关行使执行权。但现实中公安机关只是开具拘留证,并由检察机关代为执行。而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既无法对检察机关形成监督制约,也无法提升拘留效率。纵观国外拘留权配置,强调对侦查部门的制约是重点,且一般强调检察机关在自行侦查中对警察的指挥以增侦查效率。我国拘留权配置的优化路径也应从制约与协作出发。从制约出发,我国自侦案件拘留权的配置中应当强化侦查部门的对拘留权的事后监督和加强被拘留人的私权对拘留权的制约,而这种监督制约应从程序性保障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5月1日中午,蒙城县坛城镇村民李某驾驶机动三轮车到县城亲戚家庆贺喜事时多喝了几杯.酒后全然不顾安全,仍旧驾车回家。由于醉酒驾驶.他在经过县域一十字路口时不注意红灯亮,继续前行,执勤交警示意其停下,但李某反而加大油门行进,交警立即上前拦截,李某将机动三轮车开到人行道上方才停下、交警让其出示驾驶证,李某拿不出,交警遂依法决定暂扣其车辆,李某坚决不让交警扣车,伸手抓住一名交警的衣服领子,将交警拉到自己面前,伸头咬住交警的脖子不放,直至把交警咬伤,后被闻讯赶来的其他交警制止,并将其送进邻近的东关派出所查处。  相似文献   

10.
日前.泗县竟然发生了一起因与妻子吵架受点委屈后,为了发泄,丈夫故意损坏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的案件。  相似文献   

11.
姚婕 《江淮法治》2007,(9X):35-35
7月8日上午,家住庐江县郭河镇龙庙村的钱某来到肥西县三河镇闲逛,因为手头拮据,他便生出盗窃之念。在三河镇北街丁某的五金交化商店,钱某见看电视的丁某昏昏欲睡。便悄悄在货架上拿起一卷铜芯电线(价值185元),用草帽搭盖遮掩着,然后伺机离开。就在钱某快出门时,女主人发现破绽,随即叫醒丁某,  相似文献   

12.
叶氢 《政法学刊》2002,19(4):91-93
拘留审查是公安机关对非法入境、非法拘留的外国人最常使用的行政强制措施之一。然而关于拘留审查的规定却存在着不少局限性。实践中对它的理解又莫衷一是,且缺乏必要的司法解释。因此,须进一步完善拘留审查的立法工作,健全拘留审查程序监督和救济制度以及程序违法的归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拘留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没有拘留权。但是根据诉讼理论和司法实践的需要,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应有拘留权。其理由为:一、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有采取刑拘的必要为了使检察机关更好履行自己的审查起诉职责,根据职权相一致原则,应赋予检察机关行使拘留权的权力,从检警关系及其改革发展看,赋于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的拘留权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符合我国检察制度与世界接轨的发展方向。二、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享有刑拘权符合立法精神和法律规定1、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刑事强制措施.拘留一般适用于刑事判决未发生效力特别是庭审之前.大陆法系及欧美法系据此分别称之为“未决拘禁”或“审前拘留”。审前拘留之目的在于预防再犯罪及确保准时出庭.由此有时也被称为“预防性拘留”或“防范性拘留”。未成年人审前拘留系指问题少年在等待起诉、审理、判决与执行判决时,被暂时性地拘留于特定处所、以防止其犯罪并予以妥善安置的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法国的警察拘留制度:历史、现状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警察拘留制度源于1 958年的立法改革.它之所以产生,与20世纪初期以来刑事司法实践的两个趋势直接相关.1993年后的改革强化了权力监督与权利保障.现行拘留制度主要有三个特征:其一,警察权的行使全面、深入但有所节制;其二,犯罪嫌疑人虽享有基本的程序性权利,但尚不充分;其三,检察官的司法监督对警察权力有所制约但不够彻...  相似文献   

16.
张雪梅 《江淮法治》2011,(16):35-35
6月24日,肥西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在工作中发现一名非法入境缅甸妇女.依法对其采取了拘留审查措施。 2004年11月,缅甸籍妇女达丽娅从其家乡缅甸国光清省克拉陂县诗图泊乡偷渡到我国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因其家乡位于中缅边境贫穷落后的山区,生活水平远低于我国.因此达丽娅一直滞留在福贡县不愿回到自己的家乡。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先发制敌地进行反恐拘留是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法》仍未解决的问题.法治发达国家通过降低对恐怖嫌犯的调查性拦截与调查性逮捕的标准并延长其拘留期限来修正根植于刑事法律框架内的调查性拘留体制,从而发展出了调查性反恐拘留这种修正体制,该体制具有较强的先发制敌的反恐功能.令人欣慰的是,该体制并不违反《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关于任意拘留的禁止性规定.并且,它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通过降低对恐怖活动人员的盘查、先行拘留和逮捕的启动标准,并延长对其先行拘留、侦查羁押和审查起诉期间的羁押期,打造适合我国的调查性反恐拘留体制.  相似文献   

18.
19.
笔者认为警方对吴虹飞及时的拘留行为是合法合理的,理由有四点。第一,对一些人所谓的拘留行为不符合言论自由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言论自由的"自由"必须是在合法的前提下的。比如,藏独分子的藏独煽动言论能发表吗?显然不能,因为其言论不合法,那么能说藏独分子言论不自由吗!吴虹飞的微博内容明显对建委和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及周围的居民构成了恐吓,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已具有不困法性。针对部分网友认为网络具有虚拟性网络言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