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肇事案中,对驾驶员进行酒精的定性和定量检验对事故责任的认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呼气式酒精测试仪法;顶空气相色谱法;乙醇脱氢酶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片仔癀的解酒作用。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片仔癀高、中、低剂量组,海王金樽对照组,每组8只。乙醇灌胃前0.5h,分别给予海王金樽300mg/kg,片仔癀组360、180、90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乙醇灌胃后0.5、1、2、3、5h分别采用顶空气质联用仪测定血液乙醇含量。结果乙醇灌胃1h后,各组血中乙醇浓度达到峰值,5h后乙醇浓度降至最低值;片仔癀可明显降低血液中乙醇浓度,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以片仔癀低剂量的作用最优;低、中、高剂量片仔癀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效应均明显优于海王金樽。结论片仔癀有促进乙醇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使用气相色谱仪检测脑安泰中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正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及二乙烯苯进行检测。结果:方法的精密度RSD均<5.0%,峰面积与浓度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控制脑安泰中树脂的有机溶剂残留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减葛花解酲汤对小鼠急性乙醇中毒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减葛花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白酒灌胃复制小鼠急性乙醇中毒模型。给药后处死小鼠,取全血测定乙醇含量,取肝脏组织匀浆后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随着加减葛花解酲汤浓度的升高,急性乙醇中毒小鼠的醉酒耐受时间逐渐延长,醒酒时间逐渐缩短。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葛花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全血乙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加减葛花解酲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减葛花解酲汤能明显降低血液乙醇浓度和肝组织中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具备较好的解酒功效,其解酒的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病家兔炎性生化介质的变化。方法:取出颈椎病家兔的颈椎间盘组织,均浆,测定一氧化氮(NO)、组胺、5-HT浓度;心脏采血测定血清NO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椎间盘中NO、组胺、5-HT水平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NO也显升高(P<0.05)。结论:炎性生化介质在颈椎间盘退变和颈神经根病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李氏解酒方的解酒毒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测定服用李氏解酒方前后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时间,全血乙醇浓度及小鼠肝、胃细胞匀浆中乙醇脱氢酶的活力变化。结果:李氏解酒方可缩短翻正反射恢复时间,降低醉酒小鼠全血乙醇含量,提高肝、胃组织乙醇脱氢酶活性。结论:李氏解酒方对预防和治疗醉酒有较好的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肝脏对乙醇的生物转化功能,降解乙醇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正常和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5 HT昼夜节律变化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 HT存在着典型昼夜节律变化,且针刺对其影响不大;模型家兔血浆5 HT浓度升高,存在着峰相位、振幅都不同的病理性节律,针刺能使它向正常节律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正脂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正脂丸组),实验前及实验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一氧化氮(NO)。8周后处死动物,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动脉分支开口处斑块形成率及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结果:8周后正脂丸组血清TC、Ox-LDL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NO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结论:正脂丸有防止As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除降低血清TC含量外,还与其防止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确定山核桃外蒲壳主要化学成分并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将山核桃外蒲壳分别用热水、950ml/L乙醇、石油醚提取后,经试管预试法、薄层层析色谱法和纸层析色谱法初步确定山核桃外蒲壳主要化学成分;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显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核桃外蒲壳总黄酮含量。结果浓度在4.99~99.80μg/ml时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0.01117c-0.022,r=0.9995;回收率为106.37%,RSD=2.4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山核桃外蒲壳化学成分初步分析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利血康对家兔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家兔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 设立利血康高、中、低3个剂量(2.0,1.0,0.5 g/kg)组和血康口服液(1.4 ml/kg)组,灌胃给药8 d,测定兔外周血小板数、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以及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 associated IgG,PAIgG).结果:利血康高、中剂量组和血康口服液组能显著抑制模型家兔的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并将其调至正常范围;也能明显抑制模型家兔PAIgG升高,但利血康的作用更强;利血康中剂量能抑制模型家兔的骨髓巨核细胞升高,血康口服液组明显优于利血康中剂量组,病理模型家兔一般状况有所改善.结论:利血康治疗家兔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肯定疗效,与血康口服液相比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1.
大孔树脂纯化马兰总三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马兰总三萜的工艺。方法 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作为效果评定指标,筛选出对马兰中总三萜纯化效果最好的大孔树脂,并对上样量、上样液浓度、洗脱速率、洗脱乙醇浓度及用量参数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HPD-500的吸附量为0.495 5 mg/mL,解吸率为30.47%,效果最佳;最佳上样液浓度:0.02 g/mL;流速:2 mL/min;洗脱剂:70%乙醇;洗脱体积:2倍柱体积。纯化后马兰三萜含量可达到17.81%。结论 HPD-500大孔树脂在所得工艺条件下可以对马兰中总三萜进行较好的纯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就当归注射液与阿替洛尔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且较为简单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来测定血浆中阿替洛尔含量。结果:当归注射液通过对CYP2D6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了阿替洛尔的代谢,使阿替洛尔在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代谢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就当归注射液与阿替洛尔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且较为简单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来测定血浆中阿替洛尔含量。结果:当归注射液通过对CYP2D。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了阿替洛尔的代谢,使阿替洛尔在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代谢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苦参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苦参碱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浓度(ml/L)、加乙醇量(倍)、提取时间(h)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L9(3^4)确定乙醇提取苦参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650ml/L乙醇8倍量提取2h。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灭痛片剂的含量,方法:在波长290nm处,以双氯灭痛在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液,测其在乙醇中的差示吸收值,结果:双氯灭痛浓度在11~50μg/ml范围内△A与溶液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64%,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复方青风藤巴布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青藤碱、桂皮醛的含量和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6倍量的9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家兔造成标准桡骨横断骨折模型后,分组予以益气化淤剂和生理盐水,并在骨折后第5、12、20、27、36天,分别进行骨折断端组织细胞内能强度及骨痂中钙、磷、锰、镁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益气化淤剂能增强修复组织热能和场能的强度,能提高骨痂中钙、磷、锰、镁的含量。提示益气化淤剂有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乙醇提取赤芍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芍药苷为指标成分,以乙醇浓度、溶剂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各设置3个水平,对赤芍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芍药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0 ml/L乙醇,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不同条件对赤芍提取物中芍药苷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笔者观察了耳针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家兔胰岛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同时观察血糖、尿糖及一般情况变化,以便为临床运用耳针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造模与分组健康的白色家兔22只,体质量1.80~2.30 kg,雄性,双耳无损伤,由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造模后死亡2只),对照组12只(造模后死亡4只)。 模型复制:采用英国产四氧嘧啶,为粉红色结晶体,配成浓度为100 g/L溶液,即配即用,在家兔禁食12 h后,称体质量,按每公斤体质量给予四氧嘧啶100 mg,从兔耳缘静脉1次性推注,1 min内推完[1]。 实验组在兔耳模拟人体耳穴胰点部位(双侧)用1寸毫针针刺,捻转1 min,频率约为100次/min,留针,以后每隔15 min捻针1次,频率、时间同前,30 min后取针。于造模前接受耳针治疗1次,造模后每日上、下午各治疗1次,共治疗10d。  相似文献   

20.
秦汉律中的谒杀即父母或主人由于子女不孝、奴婢悍主而谒官请求将其处死,擅杀即未经谒官而私自处死子女、奴婢。擅杀在家长拥有家族内部绝对权力的秦早期为"非公室告",随着国家权力强化,擅杀演变为"公室告"并被处以较重的刑罚。至唐代,秦汉律中的谒杀演化为父母擅自处死有罪子女、奴婢的轻罪或勿论。唐律基本沿袭了秦汉律中擅杀的规定,并进一步详细区分了犯罪对象有无过错、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行为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身份关系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