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33):38-39
正2013年5月,毕节市整合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力量,在全市乡镇设立民生特派组,加强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监督检查,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根据民生特派工作"毕节经验",今年3月,民生特派工作在全省全面推广实施,在乡镇以纪委监察室为主体设立民生监督特派组,为惠民政策、民生项目、资金等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提供监督保障。监督"零容忍""设立民生特派组,目的就是  相似文献   

2.
正印江运用"大数据"打通民生监督"最后一公里",实现数据化、智能化监督,为民生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采集民生资金类数据1052.84万条、涉及金额26.19亿元,对比发现问题数据2.95万余条、涉及金额6812.67万元,受益群众1.68万人,立案31件,收缴违纪资金90余万元……"这一串串数据,是印江自治县纪委监委启动民生监督大数据平台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全省统一部署推广毕节市设立"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改革探索经验,之后推广、实施工作成效不断显现出来。后来,乡镇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建设工作以及特派组开展的相应监督工作统称为"民生监督工作",于是"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也随之改称为"民生监督组"。本文基于毕节市的情况,对实践探索的经验和巩固深化的任务进行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以来,黔西南州安龙县面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成立了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自特派组成立运行以来,加大了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力度,工作发生了量的变化,质的飞跃,受到群众普遍好评。从"常规领域"向"民生领域"为主转变"是特派组吗?我要举报海子乡箐口村干部谢忠违规办酒席!"2014年8月25日,第八特派组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查核,把谢忠给女儿办的"状元酒"办成了"处分酒"。  相似文献   

5.
魏树旺 《当代贵州》2014,(32):52-54
"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全省各地作出积极探索。近期,贵州省委群众工作委员会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行调研,以遵义市习水县东皇镇为例形成报告,回答了"谁来打通这一公里?""怎么打通这一公里?""打通后如何保持?"这三个问题。对此,省委副书记李军作出批示:"调研报告的内容鲜活,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赤峰市敖汉旗水利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民生水利实践活动",以128名党员为骨干的全局214名水利干部改"四风"、接地气,赢民心、聚合力,出现了水利干部下基层——人往低处走、水利事业攀高峰——水往高处流的喜人景象。水往高处流,滴滴润民心2月28日,春寒料峭。旗水利局党委副书记彭国良带领调研组下乡开展"民生水利大调研",轻车简从来到新惠镇龙凤沟村烧锅地组。村民组长谢红光满脸愁云:"我们组38户,分散居住在大沟东西两侧。冬天化雪水吃,夏天接雨水吃,不下雨就拉水吃,拉水得到2公里外的  相似文献   

7.
刘习聪 《当代贵州》2014,(10):50-51
正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成立,使民生项目得到有效监督,惠民资金的走向变得透明公开,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毕节市创新群众利益监督保障机制,整合资源,把纪检监察力量重心下移,探索成立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利益,改善了干群关系,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将民生项目置于监管之下"小杨,你就收下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没有你,我们出行就没有现在这样方便,对村干部的顾虑也没有了……"在大方县八堡彝族苗族乡复兴村,苗族村民李天禄拉着驻村  相似文献   

8.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14,(31):36-37
今年以来,民生特派组已成为贵州省基层民生监督的主要力量,安顺市民生特派组充分发挥基层监督作用并取得明显效果。怎样深化民生特派组工作,建立完善民生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实现民生监督常态化?如何确保所有民生资金全部惠及广大群众?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充分说明畅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最后一公里"根本问题就是抓落实的问题。必须端正抓落实的态度,转变抓落实的作风,提高抓落实的素质,确保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列为重点任务,就是因为这"最后一公里"的远或近、畅通或堵塞,直接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落地、党的各项政策能否真正惠及群众。如果党员干部在"最后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3月起,雷山县整合县、乡、村三级纪检监察监督资源,组建8个民生特派组,通过开展走访农村小姓户、贫困户、产业户、返乡户、民生项目资金受益户、教师、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七必访"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干部作风深刻转变,赢得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1.
正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新时代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件大事,旨在通过积极探索实践,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文明程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2.
正甘井子区委围绕全面推广"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不断深化党建联合体建设,点燃服务民生的"红色引擎",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汇聚服务民生力量,不断扩大城市基层党建的"朋友圈",把辖区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形成"一核多元"的治理体系;要增强服务民生实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相似文献   

13.
<正>修建通组入户路对新乐村二组的村民来说是"老大难"问题,可是在2014年乐山市金口河区推行的"村民说事"制度中,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解决了修路的问题。2014年,金口河区以促进基层党组织决策、管理、监督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突破口,推行"村民说事"制度,着力畅通"民意渠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7月,金堂县淮口镇五星社区廉情监督员梁荣国在与群众闲聊过程中,获知11组原组长简某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问题线索,立即将情况上报镇纪委,后简某被立案查处,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今年以来,为打通权力监督"最后一公里",构建"纵向到底"的纪检监督网络,金堂县纪委开展"纪检监督向基层延伸"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村(社)纪检监督员已收集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6,(8)
正"1+2"工作法的推行,让广大干部主动沉下去、务实干事,群众获得了更多实惠,使干部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推进了作风建设常态化,彻底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持续改进作风,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五原县推行"1+2"工作法,为打通联系服  相似文献   

16.
安通 《当代贵州》2023,(21):56-57
<正>兴义市聚焦优质公共服务共享,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以一系列扎实、创新、持续、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15分钟服务圈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初步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布局。15分钟能干什么?兴义市聚焦优质公共服务共享,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以一系列扎实、创新、持续、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15分钟服务圈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初步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布局。  相似文献   

17.
<正>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是最现实的梦想。2016年10月以来,建平县紧紧抓住这个要领,建立了乡村干部"包组入户"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根据能力特长,结合村民组及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分别至少联系1个党员服务站,每个党员服务站服务范围辐射村民组内所有住户,实现乡村干部、村民组、党员服务站、农户的全覆盖,改变了机关干部"包村不包组、包户不深入"的传统做法,变"蜻蜓点水"式包扶为"保姆"式包扶,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着力推动农村发展、基层  相似文献   

18.
正"5531"社会治理模式,第一个"5"是指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基层基础、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的"五位一体";第二个"5"是指整合党委、政府、群团、社会自治组织、志愿者队伍五种力量;"3"是指满足物质、精神、生理三个方面的需求;"1"是指贯穿群众路线这"一条红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9.
正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若无长效机制监督,"最后一公里"问题可能会改头换面,换个"马甲"以新的面孔出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章立制,让"最后一公里"不打自通。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面对国家治理的最基层,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底,干部脱离群众,除了思想认识的层面,还有约束不够的问题。怎样建立健全直接能评价、约束领导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博兴县主动适应群众工作变化的新形势,构建起党员干部全员联户、三级民生服务代理网络、党建“四亮”工程“三位一体”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法,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