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吕怡然 《检察风云》2010,(20):62-63
当今是多媒体时代,也是媒体多的时代。媒体非常多,与过去相比,无法想象。现在的信息传播。就好比是空气流通。到处都是信息在流动、信息在传播。所以信息的传播者,或者说我们的职业新闻人,本身也就不时地成为新闻,“被”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2.
彭莉  马宁 《行政与法》2004,(12):102-103
我国目前只是依靠零星散见的法律条款和新闻政策来调整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这就造成了新闻诉讼纠纷案例的激增。而尚无新闻法,使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与公民的权利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失衡。所以,为了公平起见,使媒体市场走向良性发展,国家必须加快出台新闻法,以保障媒体乃至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新闻事件一发生,网络上就有图像,有视频,有报道。公众对这些“网络传播”将信将疑,时常在转发之时要求“求证”。微博更多地充当着“爆料”者的角色,记者则不再是新闻的发现者,而是“查证人”,如何通过深入调查求证事实,便是记者的责任了,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侵权”否认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侵权责任法不应规定"新闻侵权"或"媒体侵权"。依文义分析看,支持"新闻(媒体)侵权"者,既未能明确协调好"新闻(媒体)侵权"与侵害名誉权、侵害隐私权等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又未能解决好"新闻(媒体)侵权"的特殊性问题;从比较法上看,无论是大陆法系的老法典、新法典,还是比较注重实用和实践经验的美国法,都没有承认"新闻(媒体)侵权";我国的立法与司法解释也从未规定过"新闻(媒体)侵权"。"新闻(媒体)侵权"之所以不被世界各国所采纳,根本原因在于,它与近现代民法的基本技术方法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5.
新闻侵权及其归责原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新闻侵权直接侵害的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格权,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责任主体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应视不同情况分别为过错责任原则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转载媒体的地位不同于发表媒体,且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虚假新闻经媒体发表后,作者应依无过错责任原则对其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谈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应该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但由于思想认识、法律制度和人才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在处理相互关系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该革新思想,提升理念;制定和修订新闻法、信息法、保密法;完善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人制度;改革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新闻行业的行为规范与自律制度;提升领导干部与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变政府对媒体监管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控制新闻和信息传播的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侵权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一直存在,而进入自媒体时代则又体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对自媒体时代新闻侵权的新形式和新特点作了分析,探讨了自媒体时代新闻侵权主体的认定问题,进而对如何规制自媒体时代新闻侵权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媒体在新闻侵权诉讼中应有适当的免责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莉  韩向东 《行政与法》2003,(12):76-77
随着新闻舆论监督的加强,新闻诉讼也日益增多,而在新闻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官往往倾向于保护当事人的人格权。但在新闻侵权诉讼中,新闻媒体的法律主体与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是不同的,况且我国尚无新闻法,这就造成了在新闻侵权诉讼实际操作中,使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与公民的人格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失衡。为了公平起见,新闻侵权诉讼中媒体应有适当的免责权。  相似文献   

9.
新闻侵权是目前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各地的媒体上,有关新闻官司的报道时有出现。什么是新闻侵权呢?比较权威的定义就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它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发表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侵害了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程啸 《公民与法治》2014,(18):32-3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新闻的发布已不再由报纸、电台、电视台垄断,而舆论的形成也并非必须立足于报纸的报道或电台、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互联网技术使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通过博客、微博、微信、QQ等成为独立的新闻发布者,并在不同程度上形成或影响公共舆论。在这样的一个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之广泛、获取速度之快捷和搜寻手段之充分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新闻传媒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已经成为广大传媒人积极思考的课题。本文即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涉农新闻资源如何挖掘、涉农媒体怎样自我定位、怎样强化自我经营等角度,对新时期如何加强农村新闻传播作出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危害性、紧急性等特点容易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突发事件中,媒体的参与给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既带来了挑战,也产生了积极效应.因此,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要学会科学应对媒体,健全危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突发事件新闻信息传递网络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媒体管理等,是地方政府做好媒体应对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卫生部共同主办的"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座谈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不正确的知识信息传播可能会演变为我国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打击或者遏制一些极个别媒体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要加强传播的监控,如果哪一个很大的误导公众的信息,我们把这个情况要向新闻媒体宣传,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我们也将建立黑名单。(6月14日中国网)  相似文献   

14.
媒体虚假新闻的危害已是人所共知,对其打击也是长期不懈,然而虚假新闻却讨而不绝,伐而不灭,认清其产生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制止其的传播是有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体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慧 《江淮法治》2008,(8):21-21
近年来,娱乐圈爆料的种种“新闻事件”可是数不胜数,几乎让人目不暇接。对于这类新闻,公众已经习以为常,往往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而已。但是,在岁末年初.由港台明星陈冠希引发的一起“艳照门”事件却再次冲击了人们的视角,可称上是鼠年的又一场“雪灾”。此事件影响之大,危害之大,公愤之大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6.
异化与反抗——试论新闻与宣传的紧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和宣传作为两种信息传播活动,在公众视野内、乃至是某些信息传播者的理解中,是两个内涵外延没有差异的概念。新闻作为一种传播方式,被宣传作为一种工具加以利用,新闻之于宣传,存在着被异化的危险。要从"宣传"笼罩之下剥离"新闻",找到媒体于"工具性"和"独立性"之间的平衡点,促进媒体的正常发展。从这点意义上说,在二者的紧张关系中,新闻需要"反抗"宣传。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中国的海外形象由国外主流媒体打造。这些媒体根据他们的报道方针和新闻需要,选择性报道中国话题,所绘就的中国形象常常给人一种印象:中国人,是一群不一样的、神秘的人。  相似文献   

18.
在战争报道中,媒体的专业主义往往受到侵害,并且为一种爱国主义所取代。这种爱国主义与专业主义的冲突,有媒体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政府和军队等造成的客观原因。并且这种爱国主义的体现,并非完全是媒体自觉自愿的行为。本文从战争报道中爱国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两者冲突的表象,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媒体应该避免成为交战双方的传声筒,同时不要在国旗的包裹下丧失应有的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阐述黄色新闻泛滥所产生的对历史和现今的消极影响,探讨黄色新闻泛滥的罪源,以启示当今媒体和大众的健康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媒体与司法关系现状评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迅 《法学研究》2001,(6):149-185
中国受众对法庭新闻十分关注 ,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需要的同时亦反映公众对司法的批评。由于缺少共识、缺少规则 ,媒体与司法的关系正处于较不稳定的时期。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新闻批评与司法尊严、新闻采访与法庭秩序的冲突时有出现。冲突中 ,媒体总体处于强势 ,承载着较多的社会期待 ;而一旦发生诉讼或面对司法权力 ,媒体又处于绝对的弱势。实现平衡的制度框架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