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城市是红色旅游发展的载体和依托。随着《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如火如荼,引起了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以万源市为例,就通过规划,整合区域红色旅游资源,拉动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加快红色旅游名城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以达到抛砖引玉和引起各级党政和相关部门热情关注、高度重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是全国红色旅游的重点地区之一。大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与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相伴相生、独具特色。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民族风情四位一体,构成了四川独有的红色旅游模式。红色旅游既是一个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又是一个经济工程。四川是在全国开展红色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形成了"长征丰碑"、"将帅故里"、"川陕苏区"三大红色旅游品牌。目前,红色旅游已成为四川旅游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本刊从本期开始分三次介绍我省红色旅游的资源、特色、发展现状及趋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况建军 《党史文苑》2011,(12):60-61,64
本文论述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现实效应,对鹰潭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开发利用鹰潭市红色旅游资源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平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南平红色旅游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虽然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力度加大,但红色旅游发展不平衡。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充分利用"大武夷"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12)
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与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齐齐哈尔市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条件。但在具体实践中,齐齐哈尔市在红色旅游方面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本文在分析齐齐哈尔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状况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政府主导、引入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强红色文化挖掘及加强宣传营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是红军长征停留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经历重大历史事件最之、最艰苦卓绝、最可歌可泣的省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牌突出。历时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四川历时一年零八个月,行程达一万五千里,途经70个县,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役,其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经典战例和伟大奇迹都发生在这片热土上。期间,12万巴蜀儿女参加红军,9万余人壮烈牺牲……这些都为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提供了坚实基础。《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和“川陕渝红色旅游区”就主要分布在四川;国家13个部委确定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涉及到四川的有5条。  相似文献   

7.
韦薇 《世纪桥》2013,(5):123-124
遵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本文探析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整合遵义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内容、创新遵义红色旅游形式。推动遵义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福建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丰厚、齐全、质优、分布广、城乡皆有的特点。近些年来。我省在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丰富红色旅游上做了大量工作,各地区的红色旅游业均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当然,我省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上也还存在起步较晚、各地发展不平衡、规划不合理、宣传还不够到位等问题。本文就进一步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推动红色文化发展作了一番思考,提出加强红色旅游需处理好的三个关系、五个打造原则及三个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激情燃烧的岁月铸就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带来了如今和平年代的幸福时光。正因为如此,红色情节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挖掘一种内涵、塑造一种精神,革命圣地在人们心目中还意味着一种特殊的精神和文化,这一特殊功能使“红色旅游”深入影响到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层面,成为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创造。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热拥有众多独具魅力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四川,首当其冲,在全国率先启动红色旅游,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0.
黄峥嵘 《湘潮》2015,(7):77-80
桂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一类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红色旅游发展前景广阔,而桂东是群众路线发祥地、第一军规颁布地、红军长征首发地,发展红色旅游优势明显,必能实现异军突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一、红色旅游发展的趋势及其意义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依托自身红色旅游资源,从宣传、运营、景区景点建设等角度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果,是我国旅游大产业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最早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孕育演化而来的。起初,革命圣地和纪念地只是单纯地用于进行革命传统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一批革命圣地和纪念地转变观念,将其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由此孕育了红色旅游。随后,一系列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重大节庆活动和纪念活动,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了良好的气氛。  相似文献   

12.
国家颁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红色旅游”开启了通向产业化经营的大门,也让“红色旅游”实现了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并成为一个叫得响当当的旅游品牌。这将使一批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记者日前在省旅游局获悉,全省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约40亿元资金,对省内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包装,构建一个包括8条精品线路和36年景点的四川红色旅游圈。近年来,四川发展红色旅游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国围绕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广安市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同时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日益重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与二者相关联的红色旅游逐渐火爆起来.江西"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的实施,各地纷纷打出红色旅游牌,发展地方旅游经济.因此,如何对江西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将其打造成一个长盛不衰、具有吸引力和时代感召力的精品工程,是江西各地发展"红色旅游"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5,(3)
<正>红色旅游是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遗留物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载体,对参观者进行革命历史知识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是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特殊旅游活动。纵观黑龙江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历史,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发展黑龙江的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依据2009年黑龙江省革命遗址普查及2010年全省博物馆普查,全省现有各类革命遗址遗迹1261处,已开发利用被国家、省、市、县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240处,现有博物类展馆126  相似文献   

15.
正岑巩县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做强做优做大该县旅游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爱党爱国情怀。本文对岑巩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调研与思考。一、岑巩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一)红六军团突破封锁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等率领下,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从江西遂川横石出发,开始了英勇的西征。9月,红六军团突破国民  相似文献   

16.
周放良 《新湘评论》2010,(16):25-26
湘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从整体上看,这种资源优势、品牌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释放。为此,湘潭围绕建设"红色圣地"这一目标,提出"加快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7.
发展红色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红色旅游起于江西,现在成为江西省旅游大产业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十一五"时期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新目标,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江西红色旅游的新思路,对于发展江西的旅游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文化资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化资源是一种动态的、非独占的、可再生的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但是,文化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和开发利用成效大小的关键。因此,用全新的理念审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下,显得格外重要。文化资源的特点如何认识文化资源,并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同时在产业发展的层面上对其进行科学划分,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发和保护文化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对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论红色旅游的多功能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凌 《求实》2012,(6):94-96
总结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在红色旅游政治、文化、经济"三大工程"的认识基础上,应更加深入理解其多功能特性:红色旅游兼具核心资源公共性、核心产品公益性和关联产业经济性,已经发育了多元化大众市场需求,从而成为一种蓬勃兴起、潜力较大的专项旅游形式。正是由于红色旅游兼具政治性、公益性和经济性、市场性以及作为专项旅游形式的综合属性,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传播和创新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毛日清 《求实》2002,(12):49-50
“红色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江西老区建设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江西老区独特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区建设要利用良好的外部条件 ,抓住“红色旅游”发展的良机 ,合理开发 ,充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红色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