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其制度结构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即在政权运作上,坚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民主形式上,坚持充分协商、广泛参与;在政党关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系,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防御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西化"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新的历史阶段,研究开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防御功能,对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图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里重申了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立场,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扎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了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讲话的重大意义,本文仅就此作一些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政党制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也就是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为指导,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它是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必然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优点和特点,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中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已经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在多党合作的长期实践中,参政党在我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显示了独特的政党功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民主党派在毕节试验区实践说明,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5.
政党的起源及功能作用不同是中国政党与西方政党最根本的区别。当前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和政党之间关系三个方面。特定的政党与国家关系决定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首要功能是政治稳定功能;在政党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则表现为动员、影响和塑造社会的功能;在政党关系上,则发挥着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和巩固、完善多党合作的政党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及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方针的理论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及政党合作理论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其理论价值在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战略思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的重要思想;突破了苏联一党制的政党制度模式,在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上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政党关系和谐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党关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关系。政党关系和谐是政党关系的一种良好状态或理想状态,其本质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配合得当、各尽所能,功能优化、利益共享,各得其所、彼此满足,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新时期,我国的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和谐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来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外高加索三国独立后,三国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处境艰难,发展缓慢.一些社会主义政党坚持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传统,成为执政当局的反对党,遭受政治挤压.而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任务有社会民主党化的趋势,主张市场经济、混合所有制、多元民主政治,建立西方式民主和法制国家.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受民族、领土争端问题的长期困扰,"强总统、弱政党"的政治格局、"颜色革命"以及俄美土伊(朗)多种国际力量在外高加索地区的角逐等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外高加索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从功能和成效的角度看,多党合作制度效能主要反映了政党制度的主体是否能够或者是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履行政党功能,特别体现在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总体状况和最终成效。秉承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特质,激发多党合作制度的竞争活力,挖掘多党合作制度的潜在能力,发挥多党合作制度的应变功能,是新时期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主要体现为:长期共存把马克思主义的多党合作思想从一种策略需要发展为一种战略需求;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参政党概念的提出确定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定位;无党派人士群体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有机构成;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尝试以统一战线思想处理政党关系,以政党合作代替政党竞争.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符合斗争需要和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的开端;"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源头,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初步形态.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党关系和探索中国政治文明道路的实践,促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最终形成.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因国民党蒋介石的背信而失败,但它为中国政治建设和政党合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框架机制.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除了极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不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通过政党来进行统治和管理的。但是,社会主义政党体制与资本主义政党体制又有本质的区别。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政党体制,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坚持正确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政党体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最新提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其内涵体现在制度化的政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新时代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定位分别构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中国版本的实现样态,体现了实质民主与形式民主的统一,反映出全新的政治文化,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新的制度选择,向世界彰示了中国方案的独特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共产主义政党必须不断进行政党适应性改革。二战结束后,苏联共产党直到赫鲁晓夫时期才开启了改革进程,并由此带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次改革浪潮。20世纪6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领导的苏共终结了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勃列日涅夫主义"还以社会主义湮没民族主义。进入80年代前后,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改革浪潮从中国开启,中国共产党持续30余年的政党适应性改革造就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业绩,越南、老挝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革新开放"是这次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则因为改革的失败而消亡。  相似文献   

15.
宪政社会主义是突尼斯宪政民主联盟(简称宪盟)的指导思想,强调通过法制和宪政实现社会主义。宪政民主联盟的前身是自由宪政党和社会主义宪政党。宪政民主联盟执政后在政治上逐步推行政治改革,逐渐引入多党制;经济上推行经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社会政策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总之,宪政民主联盟欲领导突尼斯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突尼斯宪政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内在结合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人类政治文明要求的具有独创性和兼容性的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价值体现在: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执政方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实现形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国外政党特别是中左翼政党及政要,从不同视角对中共百年表达了立场、看法与评判,对中共执政成就和领导能力、制度体制功效、与民众关系及自身秉性给予积极评价并分析其原因;强调中共百年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认为"中国奇迹"的创造,有力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是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贡献.当然,国外政党的"中共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其阶级立场、意识形态观念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理性看待.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推动下,当代国外政党的意识形态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即中间化、现代化与大众化。当代国外政党意识形态新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结构的变化、政党自身发展及谋求执政合法性的需要。当代国外政党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对于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不断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与时代化;改进表达与传播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坚持阶级性与大众性的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4)
正理直气壮地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中国道理"讲清楚,凝聚起社会各界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最好的纪念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面都有重大的举措和制度设计出台。但是,在现实中有些人不理解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不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反对国民党一党训政制度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建国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