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可靠的传播学基础理论是当今传播学研究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而哲学问题、社会学问题及文化问题都不同程度关联到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因而,反思主体哲学根基的弊端,超越人类中心论思维的局限是现代科学认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主、客体的协调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当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化理论及文化研究中的人类共同心智及社会知识型理论都提出了结构重于主体的解释模式。这些理论不仅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传播理论研究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的外化建构说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基本一致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互补 ,而皮亚杰的内化建构说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思维形式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观点是相悖的。不过从总体上看 ,皮亚杰的建构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许多方面是可以相容的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现实、领悟真理的能力的哲学学说,表示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所回答者为主体能否把握客体的问题。如果认为人的认识具有把握全部真理的能力,即为认识论上的绝对主义;如果认为人的认识不具有把握全部真理的能力,即为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如果认为人的认识有所知而有所不知,即为认识论上的折衷论。  相似文献   

4.
刘志朋 《法制与社会》2011,(29):195-195
Chivtglish(中式英语或汉语英语)是所有中国人学荚语时都会碰上的极为普遍、而又极为棘手的问题,但又是客观存在的。针对大学荚语写作中出现的Chinglish一中式英语的现象,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母语负迁移及英汉语篇思维的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中式荚语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慧  何生根 《法律科学》2004,22(3):24-30
学术自由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主要表现为"政治论"和"认识论"。有关学术自由的各种思想学说构成了学术自由的哲学基础,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思想学说有:理性主义真理观、为了人类福祉说、宽容说、出版自由说、思想自由、良心自由、精神与信仰自由说。以此为基础,学术自由被当作一种宪法自由权时,其权利属性可以归结为精神自由,具有非政治性和消极否定性。  相似文献   

6.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是皮亚杰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对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着重对其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中所涉及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蕴涵于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古代和近代的美学思想及体系都以美的本质为核心,分别从西方古典美学的哲学基础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产生了许多有关美的学说和论著。而西方现代思维又对使美成学的逻辑起点——"美的本质"的追问产生质疑,美学研究发生根本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认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认识外部世界、把握客观真理能力的哲学范畴。从人类社会法律沿革的历史来看 ,在特定国度和具体时代 ,居于主流地位的认识论与该时代和国度的法源形式至关密切 ,这主要表现在认识论与立法的关系上。立法即为在认识现实世界和总结以往人类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对未来人类行为加以预测并进行规制的一种认识活动 ,必然应以一定的认识论作为指导。不论是通过议会立法产生的“法典法” ,还是采取法官造法形式的“判例法” ,理应具有一定的认识论基础 ,而这也直接决定了立法权在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分配和移转 ,从而影响到…  相似文献   

9.
走出困境:法律论证的认识论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 《法商研究》2007,24(6):26-35
"明希豪森困境"和"休谟问题"是困扰人类智慧的两大难题。针对第一个难题,哲学界提出了基础论、外在基础论、融贯论以及基础融贯论等理论学说来解决,但是基础论、外在基础论和融贯论都各有缺陷。相比之下,苏珊.哈克教授的基础融贯论能更好地解决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对于第二个难题,事实与价值实质上常常缠结在一起,很难截然两分。在法律论证领域中也同样存在认识论困境所带来的疑惑,因而需要借鉴哲学认识论的最新成果来修正法律论证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10.
当代心理学关于创造性才能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创造性才能的认识从主观走向主体。当代心理学对创造性才能的本质内涵、静态结构、动态特征、人格因素、物质基础等的研究共识 ,使创造性才能研究成为科学。确立创造性才能是人的主体性集中体现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根本原则 ;使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多角度地透视创造性才能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规律 ;确立从生活实际中探索创造性才能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应用于创造性才能培养的最终研究目标 ,是未来创造性才能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其"人性学说"在人类自我认识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子"人性学说"的分析,找到这种"人性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2.
17、18世纪欧洲自然法学说:方法、知识谱系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7、18世纪,"自然法"适时地充任"特定的人类知识形式"的角色:它成为"第一现代法哲学",几乎是这个时期所有的学者所能理解的一种"共同的语言"。不同的作者、学派和思潮都共享相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均以相同的方式构想自然法"科学",即从科学的内在结构出发来建构各自的自然法学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自然法学说可以笼统地称为"理性主义的自然法学说"。自然法的新知识途径提供了新的解释方法,这对于部分专业法学家(特别是私法学家)构建其学说体系无疑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不仅如此,17、18世纪的自然法理论及依此而建构的法律(私法)体系伴随着启蒙运动,共同在西欧促进了18世纪50年代以降,尤其是18世纪90年代后的法典化运动的洪流,自然法的理想透过各国的法典编纂而得以体现,这些法典也被统称为"自然法法典"。  相似文献   

13.
国际礼让说作为国际私法理论史中的一种代表性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国际私法的立法与实践。文章拟通过对该学说创始人胡伯相关著作理论进行剖析,解析该学说的产生与发展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时对该学说发展中产生的诸多变化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磊 《法学研究》2013,(1):66-86
中国学界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主题上经历了数次范式转换,目前的代表性学说为"新三要素说"。这一学说的形成有其层层相因的发展脉络和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缺陷,根本原因在于误识了逻辑结构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逻辑结构的性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学说属于法认识论,它要解决的是法律规则的形式、静态构成及其句法功能问题。新二要素说主张法律规则由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构成,满足了逻辑学说的基本标准,解决了过往理论的缺陷,实现了与法律推理的模式相衔接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熊丙万 《中国法学》2014,(3):138-155
中国私法学在借鉴两大法系私法制度和私法学说时,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支撑两大法系私法的个人主义认识论。近年来,个人主义认识论得到中国私法学者的系统阐述,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然而,个人主义过分侧重强调对既有私权的静态享有和安全保护,忽视了私有权利的动态生成机制,进而忽视了私人社会生活和私法的合作面向,即私人之间共同合作创造的过程。受此影响,个人主义认识论不仅无力对现有私法制度作出系统合理的解释,而且很可能成为中国私法学在两大法系传统智慧之外构想更优替代方案的绊脚石。中国私法学有必要认真对待私人社会生活的合作面向,在认识论上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主义。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证据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证据理论的认识论基础黄道,陈浩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唯一科学理论。多年来,我国刑事证据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发...  相似文献   

17.
西方现象学心理学和东方佛教心理学这两种学说都从人类的心识出发,不同程度地发现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乃是认识主体所显现.本文从两种学说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出发,即通过比较纯粹意识与五位百法、现象学还原与禅定之间的异同,以使得佛教心理学和现象学心理学能够互相阐释、互为补充,共同纠正传统心理学"意识自然化"的倾向,以期实现真正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刑罚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用以惩罚犯罪的强制方法。为了论证其产生与存在的合理性 ,刑法学者们提出了同态复仇说、契约说、社会防卫说、惩罚需要说等众多学说 ,阐述了其各自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这些学说的相继提出 ,体现其所处的时代精神 ,反映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逐渐迈向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马姝 《河北法学》2012,30(11):99-106
女性问题的跨意识形态性、我国法律现代化进程的不可逆性与女性主义法学本身的批判性和进步性,决定了在我国开启以“性别与法律”为主旨的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目前,我国在研究的学科类别上,已形成法理学为主导,部门法共同参与的局面;在研究基地和社会影响上,已形成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为重镇,各地高校与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和推动的格局;在研究问题上,已在认识论和法律事实两个层面形成多样议题.但是,法学认识论层面的研究不足、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边缘化、研究者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立场和研究队伍学科背景单一等问题也掣肘着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法学研究者需通过不断拓展法学认识论研究,积极结合中国现实吸纳新知、超越意识形态客观审视西方社会理论,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我国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是唯物史观在展开他的全部学说时科学的说明了人类史和意识形态史,说明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说明了人如何能动的认识和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且指出所有的人将来如何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类怎样得到彻底解放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