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无恶不作的车匪团伙落网了,而在刑场上,披着人皮的“狼”居然发出了嚎叫……事实告诉我们,面对这伙已丧失人性的歹徒,法律,决不能软弱。其言也恶 1990年9月24日,佛山市人民法院分别在三水县和南海县召开宣判执行大会,对13个无恶不作的车匪执行法律的制裁,其中9人判死刑,2个判死缓,2人判无期徒刑。消息传出,当地群众大快人心,不少人说:“这下我们的人身安全有保障了。”当然,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疑虑,个别人认为:“他们虽然屡次伤人抢钱,但是并没有杀死人的行为,这样判是不是太严了呢?”也有人说:“他们都还年轻,  相似文献   

2.
一字胜千金     
越是进步的社会.法律越是渗透到各个领域。如此一来,在撰写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时,如经济合同、遗嘱、专利申请等等.都必须注意措词得当,否则,极可能造成法律纠纷。 60年代,日本就发生过一起著名的专利诉讼案.是对《权利要求书》中关键文字的理解有歧意而引起的。事情是这样的,英国某公司发明的塑料羽毛球.价格低.使用寿命长,一改禽毛制作的羽毛球是“贵族运动”的局面,进入寻常百姓家,销售额日涨。该公司为独占日本市场,就此项发明向日本申请专利。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20)
正纵观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越是包容吸收的年代,往往也是中国强盛之际,反之,越是自负拒绝包容吸收,越可能在自负中走向迷失。楼宇烈说,最近几年,我们都在强调文化自信。但是近百年来,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实际上是有所丢失的。这句话,至少有两层内涵。其一,自信与否常常是一个比较概念。自“五四”以降,面对以科技水平为突出标志的西方文化,精英人士率先迷失了自我,自惭形秽;其二,所谓自信有所“丢失”,潜台词是我们原本自信,只不过这种自信逐渐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一个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和大名鼎鼎的美国微软公司发生了一次“碰撞”,起因是微软公司的“维纳斯计划”。微软在深圳的轰轰烈烈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几天,博士一篇《”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的文章引发了信息产业界的一场大讨论。文章直指微软的贪婪和凶狠,指出计划蕴含极大的阴谋,是试图控制中国IT业(信息产业)在21世纪的命运。几天后,博士又撰文解释写作动机: 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在美国本土四处碰壁的产品却在中国受到如此热烈的夹道欢迎。这就是《“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一文的原由。文章是有情绪的,可这场中国IT业数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最高级别’欢迎会正常吗?文章是有倾向性的,可全国上下千百篇文章只有一个倾向时,一篇文章倾向另一边又怎么不行呢? 舆论是最好的镜子,忠实地反映着厂商的一举一动。这篇文章的许多数据都是厂商主动提供的(他们几乎全是微软的用户),有些甚至直接来自微软本身。没有这么多人的支持,本文是不可能写成的。如果微软仅仅把它视为一篇故意与其作对的文章,那就大错特错了!微软必须反省自己几年来的市场策略,必须正视在业界内外积累的怨恨,必须调整盛气凌人的心态。否则,微软永不可能真正融入中国软件业,否则,它还会受到人们更猛烈的批评。” 这几句话与其说像预言,倒不如说像檄文。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一本会让微软更加暴跳如雷的书在博士和他的朋友手中完成,书名就够触目惊心的:《起来——挑战微软霸权》。恰在此时,微软起诉使用了盗版微软软件的亚都集团,并提出巨额索赔,一时引起轩然大波。无数人和企业开始切实感受到微软的威胁。曾被中国人看作知识经济代表的微软怎么了?被称作“唐·吉诃德”的博士方兴东想挑战什么?对方博士的挑战姿态不以为然的人又在怎么想? 对争论的过多关注往往会让人忘了问题本身。但对争论不加梳理的话,双方争论的目标可能越来越南辕北辙。仔细审视了这场争论后,有几点感想: 一、“白手套经济”也会血淋淋,就像所谓的“白手套战争”。美国人在轰炸南联盟时说他们的战争是干净的“白手套战争”,作战人员只需戴上白手套,动动几个按钮,连敌人的影子都不需要见到,就已经让他们灰飞烟灭了。很绅士、很现代、很有知识味。但它的干净不能改变炸弹的本质:杀人。知识经济也曾让我们着迷,未来还会继续迷下去,也确实应该迷下去,但它绝不像有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种很“温文尔雅”的经济,是一种只比智慧的经济——中国5000年历史还怕少了智慧吗?相反,从竞争的本质和失败者的下场看,它比工业革命原始积累中“羊吃人”更血淋淋。 二、距离产生美。我们欣赏“知识英雄”比尔·盖茨,因为他一度高我们很远,像一个图腾,也像一片海市蜃楼,让入神往。但是,当我们能听到他的呼吸声,他的咆哮声。以及他不经意间透露的“心里话”(中国人爱偷),我们无法再平静。更值得注意的是,处于知识经济第一线,离微软最近的国内电脑厂商.在这场有关行业前途的大争论中几乎不置一词。不是没有委屈、没有情绪、没有愤怒,而是被恐惧的感觉封住了嘴。 三、别等刀架到脖子上才说“不”。当人思考时,有没有切肤之痛的感觉大不一样。微软的刀已切到了谁的身上?至少还没有切到很多急论者的身上,而被“切”的主流电脑厂商又并不奇怪地选择了沉默。所以隔靴搔痒的议论也有不少。近代仁人志士都曾热切地向西方学习,但一旦“老师”开始打“学生”,所有的痴迷和崇敬都荡然无存。 至于让微软控制一切意味着什么,或许已无需多官。我们热爱知识经济,但不热爱被人所控制的知识经济。被人用知识控制和被人用洋枪洋炮控制的滋味一样不好受。□  相似文献   

5.
宋涵 《工会博览》2014,(32):46-46
一个人说的话,其“真理程度”是和他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且不论是否真的是真理,我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这句话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我太忙了……”“我没有办法……”每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主权。  相似文献   

6.
两面看特区     
特区是一个诱人的字眼,给人以变革的希望和发展的机会,勿庸讳言,也有“发财”的梦想。否则谁会舍弃半生经营的天地南下呢?但是,“福兮祸之所倚”,特区之“特”,还在于其风险性和不安定感都很大,“财不包发”嘛。我只是不知道。如果孙玉芳再有一次选择机会的话,是肯留在内地安安定定呢,还是会再来一次可能被“炒”的特区?我认为我们在宣传上要  相似文献   

7.
和解的年代     
法国大革命时期,圣·鞠斯特曾经如此咏叹,“18世纪应该放进万神殿”。不过,19世纪似乎就没有那样幸运了。关于这点,霍布斯鲍姆显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同在《极端的年代》一书中将20世纪分为“灾难时代”、“黄金时代”和“危机时代”一样,霍布斯鲍姆同样将这种“历史三明治  相似文献   

8.
反腐突围     
腐败处于高发期,这个基本判断并没有新意。奇怪的是,人们很少以腐败的易发多发为前提讨论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毕竟,长时间易发多发,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腐败的普遍化。这一点是让人尴尬的。首先必须要提出的一点是,一起腐败事件虽然是个别人得了好处,但普遍化的腐败却恶化了整个官员群体的生态环境。多少官员倒在了自己打拼出的、对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益处的政绩上,多少官员想安然退休、平稳着陆而不得,又有多少官员在反腐风暴中"中枪",但内心却有不甘:出问题的那么多,为什么需要作出牺牲的是我?更具讽刺的是,腐败形势越是严峻,"官德"的调门唱得越高,这更加剧了官员群体双重人格的分化,进一步恶化整个社会的道德双轨(说一套、做一套)。  相似文献   

9.
《工会博览》2014,(32):43-43
@无聊的熊兔子: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如果我们经常把不满、不幸的事挂在嘴边,认为命运跟自己过不去,过分强调外在因素,而没有从自身查找原因,那就会陷入抱怨的深渊,看不到成功的阳光。所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境遇,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这比抱怨有用的多。@朱哥万岁万岁万万岁:我们经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做到宰相的地位,要包容多少“不公平”,要忍耐多少常人不能忍耐之事!只要有积极和快乐的心态,从而职业生涯不断进步!@MinHo迦南:突然想起当初辞职时校长对我说的话“工作中一定会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很多不公平的规则,但是,永远只有你去适应这些不公平.不可能让不公平来适应你.没有为什么。这就是游戏规则。而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越是拥有很多不公平规则的地方。却是你职业生涯里收获最多的”能够遇见这样的领导,我很幸运。  相似文献   

10.
白色的阅读     
无论身在何处,书,总还是有几本的;不在书架上,就在桌上,要不就在床上。都尽收眼底,看得见,摸得着。书架上的这一排排书籍,看上去的确是相当平等的。一本又一本的书。而我恰恰不能平等视之。在我偏执的心目中,它们各有分量。久而久之,不由眼睛生刺儿,总忍不住上前拿下几本,淘汰掉;把那些虚假的、粗糙的玩意儿,随便打发掉。没什么面子可讲的。谁来说情都不顶用。书架总是越来越饱满,越来越缺少盈余之地,那就越是不能让那些伪劣之作有可乘之机了。 说来谁都不肯相信,我至今没有从头至尾读完过一本书。这里边的蹊跷,连我自己都难以辩解。莫非就因为天生反感等级森严,所以连同循序渐进的当然法则也一并不予理睬?我说不明白。一书到手,必然是乱翻一气,只有看到合我心意的只言片语,才有兴趣继续拜读下去;一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一个场景:主持人一遍又一遍地问“节目好不好看”。这问话出现了好几次,我突然想到了传销,在那样的大会上,所谓的鼓动专家也会大声地问“好不好”,然后是“再大点声”,还有“给点掌声”。又想起去年的平安夜,我也在“传销”中度过了一个晚上。我们并没有过平安夜的习惯,只是几个同学借这次机会聚一聚。吃过饭后,我们不经意地谈到了传销,就这个话题,我们6个人分成了三派:一派认为传销就是欺骗,根本不可能合理而正常地发展;一派认为传销有合理性,是一种正当的销售方式,可以使那些没有什么本钱的人在销售中获利,欺骗和造成危害的不是真正的传销,而是老鼠会;还有一派持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传统中,交朋友向来被认为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道德实践之一。在这方面,有着许多约定俗成的标准。所谓“够不够朋友”便取决于对这些标准执行的质量。选来选去,还是认为W君和我是最“铁”的朋友。就象没有一个词能替代“铁”这件日用金属对友情的入骨比喻。他和我是大学四年的同窗,七年前几乎是刚踏进校门我们就相互敬重起来。W君赞叹我才华横溢,断定我三年之内必成中国诗坛领袖;而我则敬佩  相似文献   

13.
信誉的问题     
说中国人爱贪小便宜,这话有损我们的国格;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个人很爱占点小便宜的。在奥地利的时候打听到“Visa”、“Haster”这两种信用卡可以免费试用,当即闻风而动,两张卡都免费试过,而且还得了其中一家赠送的一瓶香水。到美国后才发现信用卡大有好处,没有钱的话可以先透支,所以学生手上大多有好几张卡。他们倒不是大款,而是将钱在卡上倒来倒去。这样你就有信誉了,以后透支也有额度了。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今年第4期开辟的“将心比心”栏里,脑外科医生愤愤不平地抱怨收入远不如理发师,希望社会关注;而个体理发师则急切地诉说自己劳动的艰辛,渴求社会理解。读过以后,我很有一些感想。首先,我觉得医生的抱怨,触及了当前一个很尖锐的社会问题,那就是知识劳动和简单劳动收入“倒挂”问题。现在不光是医生收入偏低,而是整个知识阶层的收入都偏低。我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我们科研部门就和医院差不多,都是“清水衙门”。我每月除了基本工资和行政奖金,就没有多少收入了,加起来  相似文献   

15.
诗人的反驳     
佚名 《法制博览》2010,(20):41-41
法律不是道德,但法律要有最低限度的道德。提出“法律要有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一命题的英国法学家哈特认为,某些行为规则是“最低限度的自然法”,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守住底线”异曲同工。想到哈特的这个命题,是因为这天所见的两条“放哨”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看了这题目,您也许会奇怪:“路”怎么能“走”人呢?有有搞错?那么就请您先听听我的故事吧! 有了人就有了路。人和路都集中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城市了。当初我还不会骑车时,天天走路。走路,这最平常的事,还能分对错?为了争分夺秒抢时间,我是“哪儿有空就往哪儿钻”。人行道若是被“走鬼”和乱停乱放的车辆占了,我就会一边骂一边走到自行车道里去。有时不小心被自行车撞了,我又会很自然地骂他们是“睁眼瞎”,“有眼无珠”。要是碰上绿灯过马路给那些右转弯的车碰着了,那我就更火:我走路又没挨着你,你惹我招我干嘛?  相似文献   

17.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古诗源》一“南风,改革开放之风”“让改革之风劲吹”,“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就定为《南风窗》吧!”这是市里儿位主要领导在给杂志起名时的中心话题。这些话,毋宁说是给刊物定了宗旨《南风窗》杂志酝酿于八四年冬,八五年四月创刊。八六年元月起交全国邮局发行。值此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阐明宗旨,以昭拳拳之心.让上下左右及海内外人士监督指教,颇感必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大地带来了生机。时势要求改革、开放、广州“得天独厚”,在全国大城市中最早获得“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又是沿  相似文献   

18.
乡政府大楼是一幢石砌三层楼房。我们来到时,大门还锁着。楼前冷冷清清。过了一阵,有两个农民来了,站在门口说话。“你来干什么?”“写证明买牛。你呢?”“我要去外县,想开张住宿介绍信。”“哎,现在的乡干部都没有什么事做嘅,几时来都没准的。走啦,一会儿再来过。”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春晚,民谣歌手郝云的一首《群发的短信我不回》歌曲传遍千家万户,让我感触很深. 今年从大年三十那天上午开始,我的手机不断收到短信.或一条,或几条,大多是:“某某携家人向您拜年,祝您新年……”“新年到,新年的您……”之类的内容,没有我的名字称呼,没有与我有特定的语言.这一看,我就知道这都是群发的短信.  相似文献   

20.
一位从美国归来的华侨周先生把一张封面印有“E·S”字样的请帖给我看:“你知道这什么请帖吗?”我以为他要考我英文,便掀开请帖,细细一看,轻轻念出:“敬请先生偕同太太周末光临舍下共进晚宴。”周先生对我说,这是他刚到美国后不久收到的请帖,盛情难却,便和太太依约前往。和主人夫妇共进丰盛的晚餐后,闲谈了好一会,主人便递给周先生一条大毛巾,请他到上房去休息。当周先生拿着大毛巾,推开房门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嘴巴好半天无法合拢,原来在房中等候他的是脱光了衣服的女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