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不知道彭德怀住中南海 彭德怀1953年从朝鲜归来住在怀仁堂东南角的永福堂,他在那里只住了6年便移居北京西北郊挂甲屯吴家花园。1959年从庐山下来,已被解职的彭德怀主动提出搬离中南海。杨尚昆到菊香书屋向毛泽东转述了彭德怀的要求,令杨尚昆震惊的是,毛泽东听完说:“呵,原来他是住在中南海里呐。”永福堂距离毛泽东居住的菊香书屋大概二三百步,毛泽东竞不知道彭德怀是他的近邻。  相似文献   

2.
段慧群 《政府法制》2013,(26):14-14
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碰上经济学家、中国银行总长马寅初来厦大。在学校资金紧缺当头,有这么一位财经界红人莅临,厦大校长林文庆忙得不亦乐乎,大摆宴席。林校长邀鲁迅去作陪。  相似文献   

3.
鲁迅月均收入可买六万个鸡蛋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自由撰稿人”。一代文豪鲁迅就是一个靠撰稿收入在上海生活的自由撰稿人,他用手中这支笔批判国民党政府与社会的丑恶现象,从不妥协。从1927年至1936年,也就是鲁迅晚年,他在上海生活期间,主要依靠版税、稿酬和编辑费,月均收入为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24日下午16时30分左右,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外地流窜来的精神病人,身份不明,用棍子挑着两包破烂在案发附近村子转悠已半年有余,住在村子里一个废弃的窑洞内,平时不和任何人交流,经常自言自语,在村子垃圾台拣东西吃。被害人是一名铁路工人,住在案发附近的铁路家属院,患有精神分裂症,依靠单位劳保生活,  相似文献   

5.
《译文》社创立于一九三四年九月,主要成员有鲁迅、茅盾、黄源等。该社主办的刊物《译文》,创刊于上海,是三十年代专门刊登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文艺杂志,二十三开本,每月一期,半年一卷。编辑者署黄源,又名黄河清,发行人徐伯昕。其实,《译文》一至三期,从翻译到编辑,到选刊图片,全由鲁迅精心设计和主编,如第一卷第一期上,鲁迅除写了《前记》外,还用三个笔名发表了三篇译文,都是在公开出版前一个多月就译好的。据  相似文献   

6.
费宝珍与其夫费翼臣婚生三女一子,有房产一处座落在江苏省无锡市内,共241.2平方米。解放前,费翼臣在上海工作,费宝珍与子女住在无锡。1942年长女费玉英与周福祥结婚后,夫妻二人即住在费家随费宝珍生活。次女费秀英、三女费惠英于1950年前先后出嫁,住在丈夫家。1956年费翼臣调至安徽工作,费宝珍及其子费江也迁居安徽。无锡的房产由长女一家管理、使用。1958年私房社会主义改造时,因产权人不在无锡,由其长女费玉英代为申请办理了房屋改造手续。当时,房产部门给费家留自住房162.3平方米。1960年费翼臣在安徽病故,费宝珍、费江迁回无锡定居,与费玉英夫妇共同住在自留房内,分开生活。周福祥、费宝珍各住八架房屋一间,费江住八架房屋一间和九架灶间,另有五架客堂间和三架楼梯间为双方共用。1962年长女费玉英去世。1983年费江夫妇与周福祥因生活琐事发生纠纷,  相似文献   

7.
胡大爷卖房     
胡大爷退休在家三年了,老伴早些年去逝,惟一的儿子在上海工作,还成了家。胡大爷身边没别的亲人,独个儿住在祖传的二层小楼里。小楼的第一层租给了老街坊陈大妈一家子。前些天,胡大爷儿子从上海打电话来,说买了一套大房子,要接他过去共享天伦之乐,让他把小楼卖了。能和儿子住到一块,胡大爷当然十分高兴,可卖房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办理一系列法律手续,为稳妥些,胡大爷来到律师事务所向魏律师咨询有关卖房的法律问题。胡大爷:我想卖掉祖传的小楼应按怎样的程序进行?魏律师:根据1995年8月7日建  相似文献   

8.
一女嫁三夫     
何进 《江淮法治》2012,(18):37-37
明朝时期,合肥有个朱家村,村里住了一户外乡人姓林。林某是行伍出身,因携妻子从外地来合肥服役,这才住在了朱家村。林某自住在朱家村后,与隔壁的邻人朱三感情极好,结拜为异姓兄弟。有一年,林某和朱某的妻子先后怀孕,于是两人就定下盟约:如果两家小孩为一男一女,  相似文献   

9.
曲阳新村,是改革开放后上海新建的第一个全配套,多功能的新型示范社区,邓小平同志曾亲临视察。7月3日,曲阳路警察署收到一位居民来信,说他在曲阳地区住了几十年,感情很深,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觉得这块地方没以前那么美丽了,一些毒贩经常晃荡在曲阳地区某宾馆附近,秘密地进行着肮脏罪恶的交易,他热切盼望公安民警能够早日清除污垢。  相似文献   

10.
马军 《政府法制》2011,(20):28-28
吴稚晖是一个十足的怪人,他对金钱的态度和一般人截然不同。 他时常对人说起这样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艘轮船从美国开到上海来,不幸在日本附近沉没,船上的旅客大多被救起,只有11人沉到海底死掉了。这11个人为什么会死掉呢?有人说,他们不会游泳。也有人说,他们运气不好。  相似文献   

11.
父亲被安排在郊区劳教,我们全家也就随父亲住到了郊区。房子只有两小间加一个更小的厨房,极其简陋,一家八口人挤着住在里头。白天,哥哥姐姐上学去了,我和两个弟弟在家。这栋房是那种一长排的宿舍房,傍着山坡盖起来的,一打开门就看见山。晴天,我们整天都在山上找野果、野毛栗子吃,要不就到溪水里抓螃蟹、小虾,有时也帮外婆捡柴。除了肚子饿以外倒也一点不觉得“苦日子”有什么苦。一到下雨天就有些无聊了,江南的阴雨要落好几个月,三个人呆在没有任何一件玩具的家里免不了吵吵闹闹,有时还小小地打一架。虽然总可以想出点花样来玩,比起晴天来到…  相似文献   

12.
陈扬  林楣 《检察风云》2000,(9):26-27
曲阳新村,是改革开放后上海新建的第一个全配套,多功能的新型示范社区,邓小平同志曾亲临视察.7月3日,曲阳路警察署收到一位居民来信,说他在曲阳地区住了几十年,感情很深,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觉得这块地方没以前那么美丽了,一些毒贩经常晃荡在曲阳地区某宾馆附近,秘密地进行着肮脏罪恶的交易,他热切盼望公安民警能够早日清除污垢.  相似文献   

13.
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厦门大学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现已成为国家教育邗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06年4月6日,厦门大学将迎来85周年华诞。85年来,厦门大学高举“科教兴国”的旗帜,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在坚守中发扬,在继承中创新,不断刷新办学业绩,逐步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12万余本科生和研究生。该校正描绘着新的宏伟蓝图,以更雄健的步伐走向世界,跻身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厦门大学纪委、监察审计处紧紧固绕…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青主要住在钓鱼台,有时也回到中南海丰泽园住几天.在丰泽园住的时候,有位名叫赵鸿安的服务人员是山东人,我们是老乡,年龄跟我差不多,待人很热情.  相似文献   

15.
东方明 《检察风云》2013,(24):78-80
协大祥的褪色灰布 1927年10月3日,鲁迅偕夫人许广平从广州来到上海,住虹口横浜路景云里23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鲁迅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先后收到了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邀请。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模式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莫世健 《中国司法》2007,19(6):85-91
一、导言国际经济法(以下简称“国经法”)双语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问题,既涉及国内一直没有真正解决的关于法学教育是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之争,又涉及法律或国经法双语教学的定义和目的争论。法学教育性质之争论被2006年在上海召开的大学校长论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此论坛中,虽然多数大学校长主张维持中国目前法学教育遍地开花的局部①,以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校长为代表的部分大学校长也已经提出本科应取消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改革设想②。此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将法学教育提高到研究生培养或类似研究生培养层面。按照改革派的观点,中国…  相似文献   

17.
据李绍华《〈鲁迅日记〉中的“银钱收付”》一文可知,鲁迅买书花钱最多的一年是1930年。这一年,在上海生活的鲁迅为买书花了2404元(银元)。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鲁迅的理由,是老先生好玩。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70年了。70年来对鲁迅的印象与评价都是个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相似文献   

19.
厦门大学法律系位于厦门大学东区,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拥有优美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它创办于1926年,是厦门大学较早设立的科系之一。1937年,厦门大学由私立改国立后,法律系一度停办。1940年秋,厦门大学接管福建大学法律系,首次复办法律系。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法律系第二次停办,1979年二次复办。1999年,厦门大学院系机构改革,法律系隶属于厦门大学法学院。再次复办后,陈朝壁、盛新民、廖益新先后担任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政府法制》2011,(33):24-24
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