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7,(24):46-47
不可忽视的细砾 28岁的陈女士回忆说:"我记得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同桌问我一个字怎么写.语文老师看到我们说话后,不分青红皂白就让我到讲台前罚站.我委屈地哭了.老师却说':现在才知道哭?'还是让我整整站了一下午!回家后,我向我妈诉说自己的不平遭遇,却招来一顿暴打.从那以后,我变得特别不爱说话了."  相似文献   

2.
母诫是"金"     
近读一篇报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报道说,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说,中秋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儿  相似文献   

3.
母诫是金     
近读某杂志上的一篇报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报道说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说,中秋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儿啊,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出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如果你贪污受贿,当了贪官,那可给全家人都带灾了!"……  相似文献   

4.
胡同与摩西     
白彤东 《法人》2005,(9):127-128
我一直很奇怪《小街》这部电影怎么会在那个时代拍出来。1970年代末,拨乱反正。电影戏剧文学, 一色的样板儿戏和老三篇变成了一色的反思的伤痕文学和前瞻的“四化就要实现”的电影。这些伤痕文学、伤痕电影,现在回想起来,其内容无非是新的一轮忆苦思甜。大半部电影基本上就是号啕大哭外加抽泣小哭,那架势整个儿一你不哭我就哭死你。在这  相似文献   

5.
早教不早教 童年的烦恼 最近豆豆和豆豆妈妈都很烦恼,因为明年九月豆豆就要上小学了,而豆豆现在还在上幼儿园小班,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豆豆要从小班水平达到小学入学水平.大家看电视剧"虎妈猫爸"觉得很有趣,但豆豆妈说,拍得太真实了,这就是她现在的困境.每天逼着孩子学习算数,认字,讲故事等等,豆豆不开心,甚至哭闹,妈妈又何尝不是,豆豆妈说:我是又急又气又心疼孩子啊.不教吧,也行,也不是上不了学,但就是担心啊,上小学了,别人的小孩都会,他不会怎么办,跟不上怎么办,刚起步就落下,后面怎么追也追不上.孩子现在辛苦一点,都是为了他以后能轻松.他现在很烦,很讨厌我,等他长大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6.
小枚 《江淮法治》2008,(20):42-43
主人立下“生死承诺”童训是安徽省凤台县某机关干部,爱人徐阿兰在县微波站工作。1996年12月的一天,童家刚吃过中饭,老保姆胡勇华的儿子石可勒突然来了,进门就哭:“俺妈,俺家出大事了!王怀芳被车轧死,人已送到殡仪馆了……”  相似文献   

7.
苏文国 《政府法制》2012,(26):30-30
作家赵树理下乡有个经验:别抱不哭的孩子。若一位大嫂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正在哭着,赵树理就会接过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和大嫂说话,很快就亲热地谈起来了。 起初看到这儿时,我以为是写书的人异错了,该是把不哭的孩子抱过来,正哭着的孩子怎么会去抱?你看,孩子正哭着,你去抱,不是自讨苦吃吗?  相似文献   

8.
在基层法庭工作,许多老百姓几天见不到马新英就打听,想跟她说说话,唠唠嗑儿。回到院里工作,很多当事人点名道姓让马新英审理他的案子,说:"只要小马办案,官司打赢打输我都认。"自1990年进入法院工作至今,马新英的生活就只有了两件事——审判和调解。在她承办的案件中,8成以上都以调解形式结案,无一件涉诉上访。2003年她被荣记一等功一次,并获省法院"人民满意法官"和"全国百名人民满意调解法官"荣誉称号;2005年获省法院"人民满意模范法官"荣誉称号;2007年获全国妇联"巾帼建功标兵"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下班途中,我看到两名陌生男子因小事争吵,之后大打出手.周围都是看热闹的人,却无人拉架.我突然想起了美大姑.美大姑是我们胡同口水站的一位独居女人,年轻时很美. 那是1974年前后,我上小学.一天中午,我妈做饭急着用水,我和姐姐去胡同口水站抬水.  相似文献   

10.
迟到的幸福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2012年5月调解的一起纠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月1日上午,一名60多岁的老汉,脸上带着血迹,跌跌撞撞地找到我,一进门就哽咽着说:"您帮俺处理处理吧,俺住的房屋快塌了,一翻建就打架,再不翻建,俺就没处住了。"说着说着号啕大哭起来。我赶忙把他搀扶起来,待情绪慢慢平静下来,老人开始诉说他十多年的遭遇。喜从天降难欢乐,纠纷骤起拳相向  相似文献   

11.
幽默大王     
为什么打架“为什么打架?”法官问。“当时我很平静地在电话亭内跟我的女朋友聊天。”阿泰说,“这时那个家伙走过来了,他要打电话,我不让他打,他就把我从电话亭内赶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2020,(2):27-29
"要不是‘帮大哥’王振峰来调解,我可能就进监狱了,和邻居也成仇人了!"提起与邻居李某茹打架后,在"帮大哥"调解下二人重归于好一事,河北省望都县麻辛庄村民李某来至今仍感激不已。原来,李某来和李某茹是邻居,2018年1月两人因为琐事大打出手,李某来将李某茹脸部打伤。在"帮大哥"王振峰调解下,双方达成损害赔偿协议,避免了更大纠纷。  相似文献   

13.
我一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时,有人对我产生过怀疑,说一个女同志,处理东家长李家短的琐事,当事人要是发起飚来,她要么被吓傻,要么被气哭。8年调解工作下来,很庆幸的是我既没有被吓傻,更没有被气哭,反而是有些当事人因为我为他们解决了难题而表达内心纯朴的感激之情让我感动。结合实际工作,我总结出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应做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对于中国人来说确实是大喜之年.北京人经过8年的卧薪尝胆和励精图治,终于挟国运世风在莫斯科哭着喊着地拿下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中国男子足球队经过44年的前赴后继,总算在一位洋教头的调教和率领下,过七关斩四将一溜歪斜地冲出了亚洲;而中国人在15年的漫漫"入世"路上,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带着朦朦胧胧的期盼,终于晃晃悠悠地走到了终点.也许,正因为这些胜利来之不易,人们才备感欢喜和振奋.然而,喜庆过后,在我心底沉淀下来的却是"杞人之忧"--我宁愿自己是个无事的杞人!  相似文献   

15.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2,(15):48-48
记得儿时我因家离学校远,必每日乘公交车上学:一次发生的事情令我终生难忘。公交车上一位农村妇女身上的1000元钱被偷,那妇女趴在地上,痛不欲生.很命地头碰座椅,哭得似个泪人,着实令人怜悯,我想,  相似文献   

16.
蓝为洁  老夏 《检察风云》2012,(19):70-72
2012年是史东山先生110岁诞辰,所以我一定要写篇怀念他的文章。因为他是我18岁在家乡重庆进"中制"(中国电影制片厂的简称)后第一位认识的大导演。他爱憎分明,常常在办公大楼的走道上大骂"满厂官僚,满厂腐败"。本来我叫他"史先生",官课长提醒我说,像大家一样称呼"东老"好。我立即醒悟到可能他的姓叫了犯忌,所以很快就改了口。但是"东老"却喜欢叫我"小四川",我很  相似文献   

17.
在悉尼大学访问学习那半年中,我寄宿在语言学系一位女讲师家里.她名叫朱莉亚,跟丈夫离婚有一年多了,和她一起生活的是她的宝贝女儿莫妮卡. 我刚住进来的第二个月,莫妮卡就要过10岁生日了.朱莉亚跟我谈起生日礼物的事情,她说今年想给女儿一个特别的礼物,以前买的礼物,虽然女儿当时很喜欢,可过不了多久,就被女儿丢到一边儿,不玩了.我点点头说:"是呀,在中国,10是一个整数,特别受重视."朱莉亚笑笑说:"我想我该有我自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 公证一室的门被推开了一条缝,紧接着探进来一个男人的脑袋.来人嘴一咧,差点哭出来:"我叫王小江.我已经走投无路了.你们要再不管--"他突然顿住,瞪起了眼睛:"我就弄个炸药包,与他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我和34岁的美国人戈尔德新婚不久,就从中国回到他在美国圣地亚哥的家。稍加安顿,我们赶到底特律,接回了戈尔德与他的前妻萨里生的儿子、被祖父母带了一年多的小海曼。"我一定要让他懂得什么叫限制" 带着一种特殊的心情,我和戈尔德见到了他的儿子小海曼。果然,和小海曼刚见面,他就奇怪地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妈妈。"他说:"NO,你没有生我,你不可能是我的妈妈。"我只好说:"我叫邵虹。"他立刻很认真很礼貌地伸手和我握手:  相似文献   

20.
贪官,别看他在台上有多神气。其实,心是虚的。一年两年斗不过你,三年四年还不成,那就七年八年和你斗到底!再不行等你不在位了,也死盯着你。看看最后是谁在哭!面对这样的反腐败正义之士,哪个贪官能不慌吗?这里就来讲讲郭光允的真实故事吧。郭光允是石家庄建委的一位科级干部,从1995年第一次写信揭发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的严重违纪问题到今年,已经8年了。也就是说,一个“小人物”,一个是权大势大的高官,在违纪和反违纪、在腐败和反腐败的斗争中整整较量了8年。程维高在一次会议上公开叫嚣;谁反对我,我就整谁!郭光允一次次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