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予欢 《黄埔》2010,(6):20-23
民国时期盛名一时的军政强人何应钦将军,曾在黄埔军校史留下了功名显赫的事迹。他的军事生涯盛名之路,起源于黄埔军校;他在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黄埔系”中,地位与影响仅次于蒋介石,称誉为黄埔军校“慈母”、“黄埔系”首领;他辅助蒋介石渡过开创黄埔建校初期的艰难时期,与蒋有过不同寻常的“学缘”、“盟友”、“同事”关系;他奉蒋为至尊,又时而游离于蒋;其军政生涯始终没离“黄埔系”,  相似文献   

2.
王昭建 《春秋》2012,(5):8-17
王耀武是国民党军队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长期被蒋介石信任和重用.成为黄埔系第一个出任方面军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因此.在山东长期流传着“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系黄埔一期学员)不如一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陆昇 《同舟共进》2011,(12):36-41
她是蒋介石、朱家骅身边的美女速记员,也是“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萧克说她“不用千钧棒,赛过孙悟空”,毛泽东赞叹她能让国共谈判变成“玻璃瓶子里押宝”。她谨遵周恩来的教导,做了一辈子“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4.
张奚若,无党派民主人士,曾任新政协筹委会常委、国务院教育部部长,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的主要提议者,力主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以警示国人。 他能讲人话,肯讲真话,敢讲硬话。在蒋介石面前如此,在毛泽东面前也如此。  相似文献   

5.
邰言 《黄埔》2010,(2):48-51
谁说国民党没远见?蒋介石早就选好了退路——退守台湾在国共双方的角逐鹿死谁手已露端倪的情况下,蒋介石虽不断默念“庄敬自强,处变不惊”的古训,但暗中已不得不开始寻找“退路”了。放眼神州,哪里才是他东山再起之地呢?蒋介石曾有多种打算:一是将国民党军队转到西康,建立以西昌为中心,以西南广大地区为依托的“根据地”,在大陆上继续同中共顽抗到底;  相似文献   

6.
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在浙江莫干山度过蜜月,回到上海以后、宋美龄就使蒋介石同青帮发生一场纠纷。上海是青帮所辖地。青帮有一项规定:每一个要人都要给青帮付保护费。蒋介石过去是定期向青帮支付这笔“费”的;宋美龄的保护费,一直是由宋子文悄悄地替她支付的。关于向青帮支付保护费,她是这次在莫干山度蜜月时得知的。她听了很气愤。当夜,便在枕边向蒋介石吹I风:“我警告你、现在你当上了委员长,是中国最重要的人物了,今后不应再交什么保护费了!”她把最后一句话说得非常肯切。蒋介石笑笑:“‘好好好、听夫人的。”可是这…  相似文献   

7.
崔国辉  邰言 《黄埔》2010,(4):48-50
蒋介石与杜鲁门积怨甚深,宋美龄体味到了世态炎凉的含义 落脚台湾后,蒋介石就不得不考虑如何保卫台湾,因为共产党解放台湾的决心是早就下定了的。这时,最令蒋介石懊恼与担忧的事情出现了——他最“信赖”和最“依靠”的盟友美国竞在他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落井下石,准备弃他而去。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3,(11):151-151
蒋介石是靠办黄埔起家的。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之后,就将黄埔军校作为自己的发家资本了。他常常到军校训话,张口就是“本校长”如何,高唱三民主义,以孙中山的当然继承人自居。他甚至故作姿态地说:“本校长向来是革命的,假如不革命,你们就一枪把我打死!”除了训话外,蒋介石还坚持每个星期都到黄埔军校找学生面谈,既是考察学生素质,也是培植自己的亲信。  相似文献   

9.
智擒匪首     
掌握匪情姜鹏飞,又名姜凤飞,是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日伪大汉奸。“九·一八”事变前,他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系第七期毕业生。“九·一八”事变后,他考入日本士官学校,以优异成绩获日本天皇的接见,赐给他一把自卫剑。曾任日伪奉天训练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佳木斯第七军管区少将参谋长。姜鹏飞在日伪时期,曾多次指挥伪军对华北根据地大肆讨伐、扫荡,并在丰润县参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潘家峪惨案”,杀害抗日军民千余人。日本投降后,姜摇身一变又投靠了蒋介石。蒋介石看他是个干将,任命他为国民党陆军新编第27军(又称东北先遣军)上…  相似文献   

10.
陈予欢 《黄埔》2012,(6):61-63
蒋介石是中国国民党总裁及国民革命军统帅,陆军特级上将。其军事生涯起源于粤军,纵横天下之军事武力崛起于黄埔军校,被称誉为“军中骄子”之黄埔一期生更系其赖以统军行武的主干力量和看家门将。本文拟以史料为依据,着重整理其与黄埔一期生渊源与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浙江奉化有一座蒋介石母亲的墓,保存修葺完好,去奉化旅游者往往要参观蒋母墓,因而,如何正确宣传、介绍,就成为一项应当认真对待的严肃工作。遗憾的是,那里的导游们(实际上是宣传员)的介绍很成问题。现摘录部分解说词:“蒋介石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和毛泽东都是伟人,蒋比毛的资格还要老”;“蒋介石相貌堂堂,天庭饱满,一派龙相”;“蒋母是伟大的女性,她生了一个好儿子,成为中国的领袖”;“蒋和毛的‘八字’也有欠缺,就是克亲人;蒋克死了弟兄,毛克死了妻、弟”……显然,这些介绍纯属信口开河,妄作类比,不仅充满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文典 《今日广西》2014,(7):22-22
台湾传记作家王丰《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与真假遗嘱问题》一文讲到,蒋逝世后公布的最后遗嘱是“补写”,是台湾官方版“政治遗嘱”,不是真正的遗嘱。事实上,王丰等人所不了解的是,蒋介石有在预计将有不测之时留遗嘱的习惯,他在晚年曾数次留遗嘱,这在其日记中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13.
杨瀚 《现代领导》2009,(4):39-40
春节前我到台湾访问,与台湾的朋友在谈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杨虎城的态度与处置方法时,有朋友说:“蒋介石对杨虎城是很宽容的,让他出国就是了,是杨虎城非要回国才遭逮捕的。”事实是这样吗?非也!  相似文献   

14.
如今,海峡两岸的关系愈来愈趋向缓和。反观历史,笔者不禁忆起蒋介石在世时的两岸“禁锏”政策和蒋经国时代一度施行的两岸“三不”方针。这其中值得人们追思的,莫过于1975年4月蒋介石病逝期间,发生在香港的同民党获释战俘张铁石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官场幕后,吴稚晖素有“疯狗”和“妖怪”之称,逮着谁咬谁,资深要员、各界名流都畏他三分。可唯独有三人他不敢骂:孙中山、蔡元培和蒋介石。蒋介石需要帮忙时,他会主动献计献策;蒋介石遇到难关时,他会做其他人想做又不好做、不敢做的事;而在平时,他则养气待发,时刻准备听从蒋的召唤。  相似文献   

16.
关于抗战时期“马寅初被捕案”的流行说法是 ,马寅初因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而被特务绑架 ,投入集中营 ,后来蒋介石被迫将马寅初从集中营释放 ,但仍将其长期软禁在重庆家中。笔者认为此说不确 ,马寅初的基本态度是拥护蒋介石来反对孔祥熙、宋子文等“大贪污” ,蒋介石为了保住孔祥熙 ,将马寅初逮捕。正因为马寅初“拥蒋反孔”的立场 ,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 ,蒋介石对“马案”采取了特殊处置 ,即以“立法委员奉派考察”的名义进行秘密软禁。马寅初 1 942年 8月获释后 ,很快参加立法院的会议、讲课、公开讲演等各种社会活动 ,此时他又被“软禁于重庆家中”之说不成立。  相似文献   

17.
邰言 《黄埔》2012,(6):78-81
蒋经国继位,从“汉贼不两立”悄悄地改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他的时代结束了,台湾正式进入“蒋经国时代”。  相似文献   

18.
刘同飞 《黄埔》2010,(1):18-22
重庆解放战役始于1949年11月1日,结束于1949年11月30日刘邓大军开进重庆,前后仅一个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能粉碎国民党军几十万人的抵抗,取得解放重庆的伟大胜利,出乎许多军事家的意料。除了刘邓指挥有方、解放军战士作战英勇外,正如《刘伯承传》中所言,也是利用了蒋介石的“错误判断”。蒋介石作出的是怎样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9.
“以党治国” (简称“党治”)原为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一种政治学说 ,后经蒋介石集团的演绎 ,成为南京国民政府 2 2年贯彻始终的基本政制。作为蒋介石集团的执政基石 ,国民党中的“党治”体制是怎样在中国确立起来的 ?其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蒋介石集团的“党治”独裁与孙中山先生的“党治”学说有哪些异同 ?文章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党治”有关情况的剖析 ,从一个侧面深化了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吴亚明 《黄埔》2007,(4):56-57
暗夜的一把无名火,烧得蒋介石的“草山行馆”只剩断壁残垣,到现在真相不明,人们在关心此事后续发展的同时,也关心起蒋介石遍布台湾各地的其它30多处官邸和行馆的现况来。想当初,这些官邸和行馆都是民众禁足的神秘之处,但是岁月不拘,风云变幻,如今蒋介石的这些官邸和行馆,有的成了观光景点,有的成了饭店,有的则成了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