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建平,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山西大同人。大学学历。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集宁市商业局副局长,集宁商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乌盟物资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乌盟经济协作委员会主任,乌盟外经委主任,察右后旗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旗委书  相似文献   

2.
父亲想错了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着祖父,过着上顿饱、下顿饥的日子。艰苦的生活使他萌发了不想当农民的念头。通过日夜苦读,父亲终于实现了愿望。他到城里当上了一名干部,终身享受国家的俸禄,再不用受那日晒雨淋的罪,而且在生活上比起当农民的叔叔来富裕多了。因此,父亲常常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沾沾自喜。可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父亲突然发现自己想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那还是从头说起。祖父去世以后,他的家当交给了没跳出“农门”的叔叔。当初几年,由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  相似文献   

3.
千里迢迢,调任乌盟第一个命令竟然是修厕所当孟建伟第一次走进乌盟公安局时,心里说不出是一个什么滋味。他从来也没有到过乌盟公安局,一个盟的公安局,怎么想像也不会太差吧,不料身临其境时,映入他眼帘的却是这样一番情景:破旧的三层小楼和满院的泥土。走进楼里,一种怪怪的臭味在四处飘荡,从一楼臭到三楼。这臭味是从厕所里飘出来的,走进厕所更是惨不忍睹,臭气熏天。也不知这楼里的民警们怎么办公?他被任命为乌盟公安局局长前,在乌海市公安局任局长。乌海市公安局的办公条件或许算不上一流水平,而且也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但像…  相似文献   

4.
现任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旗长助理的云兰涛是一位身材高大、平易近人、年富力强的党外蒙古族干部。他 1948年出生在乌盟察右中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68年初中毕业返乡务农, 5年后考入乌盟师范学校, 1975年毕业分配到四子王旗蒙古族中学 (原四子王旗第二中学 )任教。由于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字源流奠万华1988年10月,著名的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首次到祖籍地福建寻根祭祖。当时的福建省省长王兆国会见了他。李远哲博士激动地说:“福建省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因为这是我的祖先生活了1000年的地方。”李远哲博士1936年生于台湾新竹县,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可利分校化学系教授。清康熙年间,他的祖先从福建南安渡海到台湾新竹县。李远哲博士说:“我小时候经常在清明节随父亲去扫墓,每次看见祖先的墓碑上写着“武荣”,就问父亲咱们祖先是从哪里来的,父亲只知道我们的祖先从泉州来,与‘武荣李氏’有…  相似文献   

6.
在这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70周年将临的日子里,父亲所述他与邓演达先生相识相知、生死相托的往事,不断在我脑中盘桓,心头萦绕,以至夜不能寐。  父亲季方是在邓先生到上海物色黄埔军校教官时认识他的。初见邓先生似乎生活优裕,觉得与“肉食者”谋革命是没有意义的,经先生解释是工作需要,方始释然。到黄埔后,因了解到父亲一无不良嗜好,独嗜“真善美”,邓先生遂留父亲在办公室做他的助手,相知日深。二次北伐时,他俩经常与俄国顾问铁罗尼一起讨论农民与土地问题,就更志同道合了。  邓演达二次出国,在莫斯科与宋庆龄、陈友…  相似文献   

7.
(一)一谈到自己的成长,曾鲁台必然谈到自己的父亲。他父亲是1946年与田富达等一些台胞一起来到祖国大陆的。但他们不是来这里经商或旅游,而是被国民党抓兵给抓来的。他们所在的部队一登上祖国大陆,就见到战地上这样的标语:“生在南方,死在北方,为老蒋死——冤枉。”这几句话让他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后来他们所在的部队被解放军包围并被收编。此后,这些台湾人都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父亲从小就喜爱运动。在台湾时,尤其喜欢棒球运动。在部队,又当上了教练。所以,一转业就到江西体委出任领队的职务。父亲始终注…  相似文献   

8.
如何是孝?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有一次,曾参有了过失,他的父亲曾皙拿棍子打他。曾参休克倒地,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站起来就问他的父亲:“您受伤了吗?”鲁国人都赞扬曾参,并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对守门的人说:“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己以为没有罪过,派人去问孔子为什么不让曾参进门。孔子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去舜的事吗?舜作为儿子,用小捶打,他就站着不动,用大棍打,他就逃走。要找他干活,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要想杀他,父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暴怒的时候,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棍打,这就不…  相似文献   

9.
1985年9月1日下午4时,一架757客机从香港的上空盘旋一圈后降落在启德机场。站在机场旁边接站的万兴亚望着走出机舱的那些老者们,不知哪一位是自己的父亲。好在有台湾方面的联系人李先生,他拉着万兴亚的手走到一位年近7旬的老者面前介绍道:这就是您的父亲万林山……40岁的万兴亚从出生以来叫出了第一声“爸爸”,随即父子抱头痛哭……解放前夕,万兴亚的父亲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这样分离了。1960年,经人介绍,万兴亚到鄂旗人民委员会当了勤杂工。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早起晚睡,把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位职业编剧。近几年,他编剧并投拍的两部电视连续剧,都是写父亲的。我问他,是因为父亲情结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的大街,很重的心事,正透过他的神情向外弥漫。他说,10年前,就是在这条大街上,我把我的父亲弄丢了,一直都没有找回来。他说,母亲来电话告诉我,说父亲的“糊涂病”越来越严重了。我知道父亲惠的是“失智症”,于是,我回了趟家,决定把父亲接到城里,找大医院瞧瞧,看有没有办法缓解病情。他说,那天起了个大早,带着父亲上医院。当时,人很多,公汽很挤,我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跟紧我,但车到站之后,父亲还是不见了。  相似文献   

11.
在香港商界,近些年出现了一颗十分耀眼的明星,引起了众多人的瞩目。他就是已故“船王”包玉刚的二女婿、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新华分社聘任的香港事务顾问吴光正先生。他出身名门,父亲吴绍磷曾留学德国,获得工程学博士,吴光正对身为建筑师的父亲十分崇敬,以做像父亲一样敬业的人为荣。他常骄傲地说:“我父亲在德国学习时,考九门功课,门门都是100分,这个纪录到现在也没人打破过。”吴光正从小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他在香港读完小学和中学后,就到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读书,主修物理学和数学。他热心参加学校的社会活动,一直是…  相似文献   

12.
《上海机关动态》2003,(9):22-23
带着瘦小的身躯,带着浓浓的乡音,1982年的春季,不满17岁的他顶替父亲,踏上了来沪的征程。工厂的三班是累人的,无尽的乡思,莫名的孤独、寂寞早已将大都市的新鲜、诱惑冲刷得干干净净。下班后的时间好难熬啊!在父亲留下的那间八平方米的小屋,他捧起了书,开始了从“零存”到“整取”的  相似文献   

13.
忠诚     
“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方红霄在与我的交谈中,数次提及江泽民总书记对武警官兵的这一嘱托,他说这一嘱托是他坚定的信念。1990年3月,方红霄从湖南岳阳前往武警云南总队二支队服役前夕,他的父亲对他说:“为人办事,要多想着国家,多想着社会;当兵就是保家卫国,咱家有你哥仁,万一少了你一个,咱也没啥!”这些朴实的话,既像奋进的旗帜,又像催征的战鼓,激励着方红霄带着忠诚、带着追求走进了警营,加入到人民卫士的行列。‘’做人民卫士,就必须有过硬的本领。”方红霄说这句话时一副严肃认真的表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4.
他更愿意说自己是“创二代”. 徐立勋,宁波华茂集团总裁。2002年,他临危受命,从父亲手中接掌公司。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转型与磨砺之后,当初的毛头小伙子已蜕变成了有志气、有眼界、有担当的舵手,而如今的华茂集团,也已开拓了属于徐立勋的“高度”。 他曾说,“对我来说,父亲就是一座不可跨越的高峰;我只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去努力开拓另一个高度”。面前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青年人,承袭了父辈的低调、坦诚和朴实。  相似文献   

15.
父亲     
父亲樊旻在父亲告别了他从事将近40年的公安事业时,他始终未料及:他一向视作“叛徒”的儿子──我,竟决心为公安事业奉献一生,正如他20年前所期望的那样。父亲曾是一名优秀的刑警,因而他不止一次对母亲说,要有一个男孩来继承他的事业。于是当我出生时,父亲虽在...  相似文献   

16.
“太好了!”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话。它太简单了,不是豪言壮语,也并非出自名人之口。而这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大好了!”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曾看到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父亲因儿子成绩不好,整日家中“战火不断”。在他的打骂声中,儿子的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落到了班里倒数第一名。父亲一想,反正打骂也没用,干脆换一种心态试试。于是他看着儿子的最后一名的卷子,笑着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儿子大吃一惊,而父亲告诉他:“你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台湾作家张至璋第一次到大陆,满怀希望地寻找失散43年的父亲。但当他站在南京新街口汹涌的人潮中时,他感到有些恍惚——“回头看看这黑压压的一片,爹真的在里面吗?十二亿人里,像我这种遭遇的,又有多少呢?有人调查过吗?有人统计过吗?”  相似文献   

18.
想起了父亲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伴我度过了这个炎炎夏日的多个夜晚。说实话,五种类型的唱法一场场赛下来,没有记住多少歌曲和歌手,唯一让我动情的是民族唱法选手刘和刚和他演唱的一曲《父亲》,让我记住了他和《父亲》这首歌,他也将这首参赛歌曲作为了决赛歌曲,压了历时三个月“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大轴,最终获得了民族唱法金奖。一句“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的歌词。让我想起了自己只能来世再见的老父亲.一任泪水滚滚……  相似文献   

19.
嗜书的缘份     
嗜书的缘份从头说起,我之成为读书人,大约缘于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生于教书人家,又因为读书半世坎坷。“文革”期间的1969年暑假,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回老家,河南信阳吴店,就记得在一大片田地问走啊走啊。那里有些水田,田里似乎还有晚稻秧苗,更多的是旱地,高梁青青。有小河,光脊梁小孩们在河里洗澡。又有山,山上不长大树,长些个高不高矮不矮的山楂。多年以后,我想起,我祖父怎么就是个教书人呢?他跟谁学的书?在那一片乡野间,他又怎么选了教书为生呢?无论如何,到我这一辈,我要算是第三代读书人或教书匠了。但是我们家恐怕不能算书香门第,几乎没有书传下来。父亲幼年失怙,后来更在战乱中成了流浪难童。再后来幸逢我外祖父收养,才得到读书机会。不过这一收养,加之再再后来的经历,到了“文革”可算是全完。那10年,我父亲等于是给打回原形,重新改造成不普通的劳动者。先是挑大粪扫厕所之类,再后来就是拉板车开拖拉机送学生学农之类。。可我爸仍是个读书人,这真不知是不是本性?尽管他臭汗淋漓,一身补钉,整个一苦力的干活,回到家里他还是爱翻些书看。我爸看书倒不是为了写书,他是干什么看什么,比如修表、修钟、汽车拖拉机修理之类。所以,人家  相似文献   

20.
瑶兰 《思想工作》2004,(5):20-20
白云贵1954年11月出生于包头市土右旗明沙淖乡杜四宽村,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便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白云贵一直铭记父亲的遗嘱“把环保进行到底!”30多年来白云贵的义务环保行为从被人们嘲笑、误解、谩骂、围攻到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推崇,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