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共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在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他们过着"天大的房,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乡"的战斗生活。他们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锐气不减。期间,许多抗联将领写下了鼓舞革命斗志和队伍士气的豪迈军歌。1936年7月15日,西征途中的抗联第一军一师于摩天岭消灭了跟踪追击的日军守备队长金田大尉及以下30多名日军,胜利地回到了本溪老游击区。为此,抗  相似文献   

2.
1936年2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抗联)。到1937年秋,抗联建成11个军,队伍发展到3万余人,并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进行大规模的游击战争。抗联坚持英勇的战斗,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威胁  相似文献   

3.
程斌,吉林省伊通县人,1912年生,1929年毕业于长春市自强中学.1930年在长春市大恒钟表店学徒.1932年4月,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宣传干事江滨来伊通街秘密建立了学生反日救国会.经江滨、万长胜介绍,程斌加入了伊通学生反日救国会,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同年5月,经中共磐石县委刘明山介绍加入共青团.8月参加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10月4日,在攻打三道沟何家大院地主武装据点时,左手负伤回家治疗.伤愈后归队,在政治部保安连当队员.同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杨靖宇整顿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程斌任第二大队第四小队队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18日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独立师)”程斌任政治部保安连政治委员.1934年任柳河县游击队政治部主任.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程斌被任命为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1935年8月13日,一师第二任师长韩浩牺牲,9月13日程斌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程斌之所以被委任一师师长,主要是他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军事指挥能力,如1935年秋,他曾亲自到本溪县柜子石主持了各路义勇军和山头“绺子”(土匪)的头目会议,促使1000余人接受了抗联领导或与抗联配合行动.1936年夏,一师西征,取得“摩天岭大捷”,  相似文献   

4.
魏国营 《共产党人》2011,(18):52-53
1936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发布西征命令及西征战役计划。由红军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和红二十八军、红八十一师、骑兵团等共1.7万余人,组成"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作战。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任  相似文献   

5.
正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5月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干部学校在汤旺河沟里成立。赵尚志任校长。6月2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开始西征。7月15日第一军西征部队在本溪县摩天岭与驻连山关日军今田中队激战,击毙今田大尉以下30余人。8月4日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队伏击伪军邵本良部,击毙日本指导官英俊  相似文献   

6.
1937年末至1938年6月,日伪以数千人兵力先后向松花江下游地区抗联各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围剿。抗联各军后方基地遭到严重破坏,游击区和根据地日益缩小,部队大幅度减员。鉴于形势的急剧变化,1938年6月初,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县境召开了第八次常委会议。会议决定:北满抗联各军要尽快突破敌人包围,组织人民3、6、9、11各军向西北远征,到黑嫩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为贯彻会议精神,李兆麟在萝北县梧桐河畔麻花林子召开了有师团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军政干部会议。会后,各部队积极整顿,准备远征。7月末,张中孚随抗联11军领导李景荫、于天放等和3…  相似文献   

7.
60年代我为创作一部反映抗联英勇斗争的歌剧,曾多次到长白山地区采风。在这里,我先后访问了当年杨靖宇将军经常活动的靖宇县(原蒙江县)那尔轰地区,保安村以南三道崴予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的地方,还有抗联的密营。这使我想起了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的神圣国土,抗联将士高唱着由杨靖宇将军创作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 这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相似文献   

8.
在东北,从1936年秋开始,日伪军对活动在宽甸东部山区的抗联一军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大讨伐,大搞集家并屯、集团部落,强迫分散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老百姓出山集居,妄图割断群众与抗联一军的联系.为粉碎敌人这一阴谋,杨靖宇将部队化整为零,组成若干精干的小分队分别在宽甸、桓仁的军洞沟、天桥沟、大牛沟、小雅河、八面崴、绿豆营子、湖盖子等地远离村堡和敌人据  相似文献   

9.
<正>抗联一军在辽宁境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抗联遗址。这些遗址铭刻着抗联将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是辽宁抗日斗争的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遗存。三块石抗联遗址,位于抚顺市抚顺县后安镇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三块石山南坡半山腰处。1934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到抚顺县的馒首排子、佟庄子、郑家堡子、五龙口、王家店、救兵台、山龙  相似文献   

10.
1936年5月中旬,党中央为了推动驻扎在西北的东北军和西北军抗日,红1军团和红15军团奉命开始西征.除红1、红15军团外,还有红81师等部,统称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彭德怀同志.我记得红1军团为左路军,向甘肃的曲子、环县一带攻击前进.红15军团为右路军,钳制和阻击盘踞在陕西“三边”定边.安边、靖边和宁夏的敌军马鸿逵、马鸿宾部.出发前,我们连李指导员动员时,传达了上级确定的西征的三项任务:第一,扩大抗日根据地;第二,扩大红军部队;第三,打击马鸿逵、马鸿宾的封建势力.并强调说明,只有完成这三大任务,才能扩大和巩固西北抗日根据地,才能有利于我们与东北军、西北军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1.
吕志贤 《世纪桥》2004,(3):33-34
八道林子、南北河后方基地位于今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镇境内,当时是人迹罕见的小兴安岭原始森林。这两处后方基地是抗联西征部队和第三路军后期的指挥中心。 八道林子后方基地 1936年9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成立。赵尚志为省委执行主席,冯仲云为省委书记。省委确定了发展抗联第三、六军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任务。遵照省委“向新区发展,向日伪统治环节薄弱的稀缝中突击”的策略,第三军、第六军陆续开始向铁力、庆城(今庆  相似文献   

12.
吕勋福 《世纪桥》2010,(14):26-30
<正>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抗日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从弱到强。其中,抗联第一军建军最早且影响最大。虽然抗联第一军指战员面对着艰难困苦的条件,但在军长杨靖宇率领下,他们转战于林海雪原,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英勇不屈,前赴后继,坚持开展游击战争长达14年之久,歼灭瓦解了大批日伪军,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创造了值得永世纪念、可歌可泣  相似文献   

13.
苏梅 《世纪桥》2009,(12):46-47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曾化名张贯一,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05年2月,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领导河南确山农民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13斗争,是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者,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之一。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14.
魏拯民(1909—1941) 原名关有维。山西屯留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被党组织派入安阳军校学军事。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工作。1932年夏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不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4年冬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1935年5月成立东北革命军第二军,任军政治委员。不久被派赴苏联听取共产国际七大精神。1936年2月在宁安湖头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3月部队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仍任军政治委员。后率第二军一部向南满远征,会师杨靖宇部。6月抗联第一、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政治委员。成立中共东南满省委,任书记。1937年率领部队转战蒙江、金川、桦甸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5月主持召开老岭会议,决定第一路军混编成三个方面军,向东部山区转移。1939年率第三方面军战斗在镜泊湖地区。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接替指挥第一路军。同年秋末,因病情恶化休养。1941年3月8日在桦甸夹皮沟三道河子病逝。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2,(4):29-29
老金沟抗联会师地,位于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五花村北铁力林业局施业区向阳林场。1936年秋、冬,是铁力抗日斗争大发展的时期,先后有8支抗联队伍会师老金沟。1936年春,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部西征留在庆(安)铁(力)木(兰)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16.
1936年冬,抗联三军赵尚志军长鉴于苇河、延寿我地下交通联络站遭敌破坏,指示该站主任杨春跨省(伪满时通河为三江省辖区,江南的苇河、延寿等县为滨江省辖区)过江转移到松花江北岸我军新开辟的抗日游击区,成立“抗联三军通凤地下交通联络站”以配合那里的主力部队作战。同时,指示在那里的三军政治保卫师政治部主任李熙山(许亨植,朝鲜族)、及朴吉松(朝鲜族)接应,以后的工作归李熙山和朴吉松直接领导。奉命转移由于松花江中游北岸的通河、凤山两县有“小兴安岭山脉的天然隐蔽地形,有军事战略意义,我们部队任何时期都能得到隐蔽,活动容易接近群众…  相似文献   

17.
赵俊清 《党史纵横》2001,(10):44-46,41
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化名张贯一,河南确山人,是大革命时期确山农民暴动的领导人之一,1929年田党中央派遣来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从事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工作,曾任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抗联一路军军长。1940年2月23日,在与日本侵略者战斗中壮烈殉国国。长期以来,对于杨靖宇一直是这样宣传的。 1978年2月,宁夏银川林壮志同志致信东北烈土纪念馆,对杨靖宇是否是马尚德问题提出疑问。他说在访问河南参加确山暴动同志后发现“杨靖宇究竟是谁这个问题还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8.
1936年9月18日,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从抗日大局出发,为解决中国共产党对北满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问题,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东北民众抗日联合军总司令赵尚志建议并组织在抗联三军被服厂召开了有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抗联第三军、六军党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简称"珠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无数仁人志士、爱国青年不甘心做亡国奴,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在五常的东南山区,年仅20岁的汪雅臣举旗抗日,他联合一些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山林队,组成“反满抗日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这支队伍逐步成长为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他率队同日伪军进行了上百决战斗,开辟了五常、舒兰东南部山区的抗日游击区。在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和“讨伐”中,他们紧紧依靠抗日民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转战在东起宁安,西至第二松花江,南至吉林省蛟河,北至绥滨铁路的广大区域。抗联十军在汪雅臣率领下,不断地袭击敌伪据点,牵制和打击敌军,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斗志,破坏和动摇了敌伪统治。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处于低潮时期,抗联部队实行战略转移,过境到苏联进行休整。汪雅臣将军仍然率领部队在山区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1941年1月29日,由于叛徒出卖,汪雅臣在敌军的突袭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先后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达4万余。在极其艰苦卓绝的困难条件下,坚持长达14年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民族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后,由于日伪统治者的残酷“围剿”和“讨伐”.抗联部队陆续遭受严重挫折,进入艰苦的后期斗争。史学界曾有人认为,东北抗日联军后期“基本被打散了”,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一、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牵制大批日军入关1938年后.东北抗联的斗争极端艰苦。各军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游击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