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试析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对中农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党在农村所实行的阶级路线和有关政策,历来对中农都是巩固地团结和保护的。中农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其经济的发展对于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状况是有积极意义的。建国后,在土改以及农业合作化的前、中期,党对待中农一直实行了正确的政策。然而1955年秋以后,党对中农阶级的分析上起了变化,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变化所导致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失误的一个原因。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个探讨。一、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从1955年秋起发生了某种变化。土地改革以后,我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  相似文献   

2.
《红岩春秋》2012,(1):10-18
1949年11月30日,五星红旗在山城冉冉升起,重庆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广袤的巴渝大地,孕育着新的希望。20世纪50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生产大变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重庆也不例外。这是我党在领导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后又一场旨在变革农村生产关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3.
陈鹏 《前线》1959,(19)
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了。十年来,北京市郊区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一样,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的群众运动,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等生产关系的改革运动,使郊区从一个封建的、贫困落后的农村,一日千里地走上了  相似文献   

4.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阶级关系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论证这一选择的合理性时,在阶级关系的论证上存在着明显不足。其原因在于对土地改革后农民自发势力发展方向的认知错误,造成了对农村两极分化状况的误判,并导致了农业合作化运动阶级政策的应用失当。  相似文献   

5.
正西柏坡时期土地改革运动对乡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巨大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土地改革本身所要实现的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范畴。并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并深远地影响以后乡村社会几十年的面貌。一、研究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有自己独特的特定环境和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建国后至农村改革前的重大运动之一。而北京郊区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又是近年来在史志工作中没有弄清楚且无法绕开的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从1958年9月,中央发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开始,至1960年底,按照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 5 2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在党的领导下 ,彻底改变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面貌 ,特别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农村经济面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取得的辉煌成果 ,举世瞩目。认真探讨和总结农村改革成功的经验 ,对于推动 2 1世纪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村变革的历史进程我国农村变革 5 2年大致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为 1949— 195 7年是土改、农业合作化时期。从 195 0年开始 ,进行土地改革 ,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个体所有制 ,无地…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合作化是继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广大农村又一场历史性变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初步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完成的《花好月圆》,系根据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三里湾》改编而成,围绕三里湾这个小山村合作化进程,所引发的生产、生活、家庭、婚姻等错综而又微妙的纠葛变化,勾勒出一幅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现实的生动画面,反映了这场变革在农村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润生是中共党内最资深的“三农”问题专家,是直接参与领导我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1978年以后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少数健在者之一。人民出版社新版的《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是杜润生在耄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5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村经济改造和建设的曲折的过程中,取得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是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探索马克思主义如何和中国农村改革与建设相结合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农村经济模式的转折点,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一)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完成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属于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土改在民主革命时期,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在新中国建立后,也成为解放农村…  相似文献   

11.
的原則,对于發展社会主义經济是两个重大的原則問題,必須在全党統一認識。”社会主义經济中存在商品生产,本来是由来已久的事实,为什么党中央要在現在特別提起大家重視这个問題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胜利以后,生产关系發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这个变革面前,有些人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风雨兼程50年,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成农村巨变、农业辉煌的直接动力是农村生产力的伟大解放及由此引发的中国农民的伟大解放: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农民的第一次解放;1978年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一系列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获得第二次解放;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建国以来,中国农民已经或正在经历三次伟大的解放: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农民的第一次解放;1978年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一系列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获得第二次解放;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将大大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实现,将使中国农民实现第三次解放。  相似文献   

14.
一八九四年,年逾古稀的恩格斯写了一篇著名的论文——《法德农民问题》。这篇著作是恩格斯晚年悉心研究农民问题的科学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这篇论著问世的第二年,恩格斯便与世长辞了。值此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之际,重读这一光辉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和农业合作化的学说,回顾和总结我国农村发生的伟大变革的历史经验,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是很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辛敏 《前线》1964,(19)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由于其内部矛盾的斗争,都不断地由相对地静止的状态进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现,因而发展显出波浪起伏的形态。社会主义时期也不例外。建国以来的历史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十五年来,经过了全国性的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三反”、“五反”运动,农业合作化高潮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运动,反右派斗争和全民性的整风运动,大跃进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等一系列的伟大的政治运动。真是波浪起伏汹涌澎湃,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这种复杂的斗争中破浪前进的。  相似文献   

16.
1949-1989: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与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它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而产生;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运动的推动广泛普及,走向鼎盛;1979年后随着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瓦解而萎缩解体。  相似文献   

17.
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我国当时五亿农民由个体经济、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初级社,最后转变到全社会主义的高级社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对于这个农业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从合作化运动开始至今,一直在争论。毛泽东认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是健康的,正常的。但有的同志则认为,是“过快了,过急了”,是急于求成的“左”倾经济路线的尝试。具体地说:有的同志认为,1953年过渡时期总线的提出,在1952年土地改革刚结束就开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急躁冒进的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中国农民在自愿互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体医疗保健制度,是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制度之一。它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而产生;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曲折发展;1965年后,经过毛泽东“六二六”指示、“一二·五”批示和“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推动,于20世纪70年代广泛普及,走向鼎盛。本文拟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作一回顾,以期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思考和构筑今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所裨益。1949—195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专题,相互间既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内容。因此,对于不同的专题,应该以突出个性为主。在编写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个专题时,我们着重写了三点:(一)、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过程;(二) 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果;(三)、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和不足。如果不切实地写好这三部分,就难以客观地反映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貌。为了搞好农业合作化运动专题经验和教训部分的编纂,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四性”:一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2008,(Z1):4-33
1.为什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议题?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党中央从我国改革发展全局出发,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