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文化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世界历史的本质是文化和文明。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根本上是文化性的,是文化的扩展、征服与认同,是文化的融合与沟通。西方资本主义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性在文化上就表现为文化帝国主义,它对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进行着猛烈的侵蚀、同化和控制,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与文化发展受到了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音乐结构固然是在自身民族文化的孕育中得以嬗变发展,因此,通常情况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圈都具备民族历史学层面的渐进性以及民族社会学层面的统一性。然而,满族音乐结构却拥有断裂但从未停滞的差异性文化生存轨迹,彻底打破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共生性体系,其作为唯一经由三大文化圈独立缔造的古代音乐活化石,成为关照我国不同文化主体作用于相同音乐对象的最佳效应范本。  相似文献   

3.
王克婴 《前沿》2003,(9):170-173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由于这一过程主要是由西方引导的 ,因此 ,全球化过程也是一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 ,基于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而集聚和强化矛盾的过程。寻求一种新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系统 ,调和和化解这一矛盾 ,是全球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华和合精神以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 ,在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化社会学所研究的是特定社会中的文化实践和文化关系,这种研究一方面体现在古典社会理论家们为解释现代性世界的文化意义、文化经验和文化后果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理论的方法尝试中,另一方面也与当下的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理论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共生关系。文化社会学的理论浮现并不是要实现文化与社会学的简单嫁接,而是一种以文化与社会学为核心的极具张力的理论社会学研究新范式。在这个张力场中,跨学科性、审美性与批判性是其独特的理论品性。文化社会学对处于生成中的文化与社会的整体意义给予阐释的向度与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传统社会学由于过于注重实证考察而导致的现实阐释层面上的理论缺失。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不同的文化视阈内,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不同,各自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义等存在很大的差别,跨文化中的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思维方式与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它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将造就不同的民族文化。当然。在理解文本时,"前见"的介入,也会使文化融合中的文化误读成为可能。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异质文化的冲撞,确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应该强化文化移情和注重文本翻译的适当形式,这是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潇珏 《传承》2006,(7):22-25
文化是人类世界里一切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知识和知识创新的源泉,也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的全部合理性和合法性。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是其本身和其他民族间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也是确定其人类学身份的最后依据。因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文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如何凝聚和整合民族和国家的一切资源,关涉到国家文化安全发展战略。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中西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如何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继承革命文化遗产,同时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文化的主体性精神下,超越“左”的庸俗社会学,以一种开放的科学的文化发展姿态,重建中国文化现代精神,使文化成为国家发展的轴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化责任应成为政府担负的重要责任。文章认为,文化责任是政府在行使职能与服务中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并由此体现和形成的文化价值与理念、文化形象与导向,通过文化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形成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生产力。政府的文化责任对社会是一种指示和标志性的行为,它与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形成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民族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不断传递的创造性成就、目标与观念。民族教育的形式多样性、内容再生性与功能规范性等特征显示出民族教育的文化内涵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从自发到自觉的文化认识过程。文化共生下的"民族教育"内涵不应是人们狭义认识的"少数民族的教育",而应是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理性反思,汲取各民族文明成就,实现自身文化重构与提升,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杨 《探索与争鸣》2012,(12):22-24
对于"发展起来之后的中国城市文化矛盾"这样的命题,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甚至统计学的层面做出解答,但它同样也是一个人文学的命题。比如对社会状况的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不同量化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互动中民族文化的不正常变异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非常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这种病态变异背离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 与当今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格格不入.它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有文化霸权主义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异化的原因,也有本土文化发展中自身价值诉求错位的原因和自身文化基因病变的原因.对多元文化互动中民族文化的不正常变异必须加以辨证施治,重要的是抓住关键,综合治理,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强调文化基因工程建设,这是从根本上对多元文化互动中民族文化不正常变异的矫治,是辨证施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杨威 《前沿》2013,(10):160-161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这个过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文化资源是共生的纽带,而满足共生的条件因共生情境而定。文化共生分为互反型共生、互补性共生、和谐性共生。三种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在对河南省汝南县开元寺(城隍庙)佛教、基督教两种宗教文化毗邻共生现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上述两种宗教文化的交织影响下的传承与异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田杰 《青年探索》2010,(1):11-18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它承续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政治革命的传统,经历和参与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成为现代性风险社会中的一种政治仪式,并在自己的各种文化表达和诉求中实现对社会政治和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同时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思想品格。在建国后的30年中,青年文化具有单一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色彩,是社会一元文化系统的附属物。政治紧张中的文化焦虑一度成为青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矛盾。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青年文化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契机,红卫兵以自我燃烧的方式宣告一个青年文化时代的终结。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青年思想解放、自我解放的30年,是青年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自由表达权利,在新型青年文化与青年社会运动中实现新的民族/国家认同的3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长、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形下,青年对社会以及民族国家的认同将出现某些新的问题,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联系亦将形成某些新的格局。因此,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首先仍属于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或文化认同过程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且其中蕴涵着诸多的风险和机遇。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诸如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生活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的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共生互利、和谐相处的良性互动关系,为云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云南的藏族便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王亚军 《创造》2024,(1):26-2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特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自古以来,因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而成为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沃土和宝库。对于新时代云南各民族而言,节日文化作为文化再生产重要类型,依赖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内部延续和传承习俗惯例,在官方和民间指导参与下,通过村落仪式、日常社会互动、经济交往和社会交换等载体予以呈现和共享。如何依据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特点,挖掘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共生成为实践性较强的现实议题。  相似文献   

15.
任志侬 《前进》2005,(2):52-52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东西方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共同点都是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但是,由于各自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不同,在  相似文献   

16.
挑战与机遇: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化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社会化是人一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青年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个人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如何实现这一过程,首先取决于青年所处的社会地位。边际人与顺应主义的社会化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或青年研究理论,以“边际人”作为青年社会地位的代名词。所谓“边际人”,“在社会学上指的是一种处于各种文化边缘,而未能真正进入或被某种文化同化的人,有时它又指一种正准备进入但尚处在一种可能性之中的人”。①看来,对青年的“边际人”规定,一方面是相对于一个“中心”而言,青年处于边际的地位。这是由于社会中存在…  相似文献   

17.
王清华 《思想战线》2005,31(6):68-71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和审美情趣,从中可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和一定的历史内涵及文化源流。彝族羊皮褂同彝族一样起源于古代氐羌族群,由于羊皮褂在彝族所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它伴随着彝族社会历史发展一直存留至今,成为彝族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民族文化的发展,弘扬、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与灵魂,它体现着民族精神与性格,以超越物质的力量影响当代和未来,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繁荣的  相似文献   

19.
性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性文化 ,它对民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是研究民族社会发展乃至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史料。研究与特定的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念结合在一起的民族性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现象 ,将有助于民族文化建设 ,有助于制定民族自治政策和更好地实行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环境因素。它从个体政治行为、社会政治和政治体系维系与变革三个层面对政治生活发生着影响。云南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对民族地区基层政治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制约着基层政权的建立、发展与变革 ;二是影响着基层社区的政治。由于受其影响 ,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建立、发展与变革 ,基层社区的政治生活状况等 ,表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改变民族地区基层政治生活的落后性 ,必须重视和强化政治文化建设 ,加强基层政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