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这幅挂在我们县城大街上的标语很是醒目,周围不少老乡都响应了这个号召,趁今年春节之后招工,就在家乡县工业园里工作了。我姐今年也回来了,在一个厂里做包装工。今年开年逢上“用工荒”,民工特别吃香,厂里特地提了工资,还给了不少其他关怀物资。据说县里还下达了招工指标,做动员,可劲儿挽留出门打工的人。  相似文献   

2.
时下听到有的村干部抱怨说:村干部真难干,不是这个群众有意见,就是那个群众找麻烦,人都被缠住了,哪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工作。我在农村工作多年,理解这些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学生真难管”,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每当听到同行及家长说到这句话,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究竟是“难管”还是我们“管”的方法不对?这个问题值得反思一下。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4,(5):64-64
《人民日报》日前刊登张志锋的文章说,身份证、学历证、驾驶证,各有效用,代表着人们的能力和权益。人们抱怨“人在证途”,并非希望所有的证件从生活中消失,不满的只是一些不必要的证件叠床架屋——比如,身份证能显示年龄信息,为什么还要个老年证?不满的是一些职能机构人为地制造出一些证件来——比如,有了社保卡,医保卡、公积金卡究竟为什么存在?更不满的,是程序繁琐、手续复杂的办证难。  相似文献   

5.
"工作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这幅挂在我们县城大街上的标语很是醒目,周围不少老乡都响应了这个号召,趁今年春节之后招工,就在家乡县工业园里工作了。我姐今年也回来了,在一个厂里做包装工。今年开年逢上"用工荒",民工  相似文献   

6.
在2011开年的春天里,中国沿海城市再次迎来了“用工荒”这场不可逾越的瓶颈。然而没想到的是,作为全国劳务输出大省,四川也遭遇了“用工荒”。  相似文献   

7.
青山 《党课》2012,(7):59-61
党政各级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很多,但能够称得上“大手笔”者并不多。难怪常听一些领导抱怨:找一个过硬的“笔杆子”太难了!而那些秘书们又何尝不着急呢?他们也想在文字上成为令人羡慕的“大手笔”,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迟迟上不了路,写出来的东西多半被领导“枪毙”也很是苦恼。那么作为机关文秘人员怎样才能成为“大手笔”呢?关键是要过好“三关”,坚持“三勤”,做到“三不”。  相似文献   

8.
个别党员在日常工作中自我要求不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批评教育难以奏效,又不足以对其实施党纪政纪处分。对这样的党员应该怎么办?武誓湖北省总队十堰市支队党委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王运义 《奋斗》2001,(4):36-37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人,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由于一些干部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感到农村工作难做,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日趋疏远;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帮助他们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增收。这就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金海燕 《江淮》2012,(4):47
春耕时节,新华社记者深入重庆、湖北、河北等地农区采访发现,由于农业比较效益逐年下降,种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出现"用工荒",春耕进度受到影响。如今城市里的用工荒,已经成了某些地方的常态,一些企业不得不用加工资、提福利的办法稳定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1.
《北京支部生活》2007,(8):66-66
现在,我的一些同乡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时,本人身份证、驾驶证和行车证常常被人扣留,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制造了很多麻烦,有些甚至被犯罪分子利用,酿成刑事案件。请问,如此“扣证”合法吗?  相似文献   

12.
如何移风易俗?如何让精神文明在广阔的农村大地显示出生机?如何保证文化下乡活动经久不衰?最近,祁阳县三口塘镇亮出新招——组建镇“礼仪服务公司”,为当地居民、农户红白喜事提供服务,把喜事办得既热闹又俭朴,既有传统风格又具现代文明,为刹住大操大办、封建迷信、坚持文化经常下乡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这里农村有个传统习俗,红白喜事既要大操大办,又往往夹杂着“唱夜歌”、“典主喊祭”等一些迷信现象。这样,一方面,使封建沉渣泛起,另一方面,又花掉一大笔冤枉钱,使农民苦不堪言。针对这种状况,镇党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曾晖 《廉政瞭望》2013,(5):20-21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几个朋友一起喝茶。甲感叹:“今天又挨领导骂了.心理不是滋味。”乙附和:“我也经常被领导骂,感受都是一样的。”丙补充:“只要受人领导,谁没领教过挨骂?不足为奇。”兄弟仨都说自己习以为常,但终究有一事不解——领导为什么爱骂人呢?  相似文献   

14.
“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各类人员也必须考试合格,才能持证上岗”的消息发布后,一些人质疑说:一张上岗证,会不会成为文化艺术人才成长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5.
以前,景家村人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靴子和手电。 “夏天稀泥水,冬天一路冰”。景家村的路真难走!靴子在每年春季开化的时候就得穿上,一直穿到冬天上冻。手电是晚上照路用的,没有手电,你十有八九要踏进烂泥污水,还有可能被石头、砖头绊倒。孩子上学难,大人出行难,拉运庄稼难。外村人都叫景家村“烂泥村”。  相似文献   

16.
蒲晓磊  仇飞 《党课》2014,(6):112-116
如今,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常常超过了媒体和政府在微博中的传播力。这些在网络上举足轻重的“意见领袖”在生活中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今后又该如何扬长避短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拿起和放下     
喝茶只有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何必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样。不过拿起和放下罢了。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8,(3):121-121
时下有一种人似乎很受年轻人追捧,这种人就是“达人”。例如,对化妆用品了解深入的,被封为“美丽达人”;对茶文化有研究的,被誉为“茶艺达人”,等等。那么,“达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又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9.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至·理名言。过了天命之年。相信多数人对此都会痛苦地摇头:人心叵测.何善之有?人之初——仅仅是它的伊始.它的本源和本质,该怎样去解码?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中国,什么群体最大?“弱势群体”。目前,这一概念模糊而又意味深长的群体又新加入中产大军——有车一族、大学教授等纷纷自称“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